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二届国医大师 > 徐经世
编号:133146
以案解析徐经世的辨证思维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272期
     众所周知,中西医对应着两种不同的诊疗思维模式,中医辨证思维是古代医家在漫长的实际诊疗过程中结合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从宏观上对人类疾病的认识而形成的。中医辨证思维是指中医这个群体在从事中医医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简言之,即用中医理论及经验去辨别、诊察和治疗疾病。故而中医疗效的关键在于正确地运用中医理论辨析症因。中医辨证思维内容上包括整体思维、取象思维、中和思维、阴阳五行思维、脏腑表里思维、易思维、顺势思维、循经思维以及衷中参西思维。笔者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徐经世的弟子,得大师耳提面命,尝试从以上几个方面从医案解析大师中医辨证思维学术思想,以伺同道。

    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是一种从整体角度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把对象世界理解和规定为一个不可分割、连续整体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是一种贯穿中医始终的思维,是中医核心和本质认识观渗透于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其主要特征包括:天人合一、五脏一体、脏腑相合、内外相应。在临床应用方面则包括辨证诊断和治疗两方面:辨证诊断的整体观包括“审证求因”“辨证识机”两方面内容。无论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还是单纯的寸口脉诊、明堂面诊、手诊、耳诊等,都体现了全息性的整体观念。辨证治疗的整体观诸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上取之”、内病外治、外病内治等,都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而确定的治疗原则。

    徐经世忆数十年前遇到1个“重舌”男子,30岁,始由咽颈肿痛,状如缠喉风,两天后舌下发生胬肉,疼痛不能进食,数小时肿大,将舌抵至上腭,不能出声,气息短促。闻及余返乡里,夜间前来邀请求治。余往察其症状,证属重舌,由心脾二经积热所致。作速治疗有可转安,此以外用冰硼散撒之,内以栀连汤,嘱其当即去附近镇上药铺配方,急予煎服观察,1剂消肿,2剂病去无恙。

    按语:舌与五脏有密切关系,尤其与心脾经关系密切。心主血脉,开窍于舌,脾主运化而开窍于口。此病者患舌咽部红肿,疼痛难忍。徐老根据整体观的思想,从有诸外必由诸内的观点出发,运用脏腑五官相合的理论,舌为心苗,而心脾之络落于舌本,故二脏病变的表面体征反映于舌,这就是所谓“从外知内”的道理所在,故辨证为心脾积热。治疗以清心脾之热,引火下行为法,内用栀连汤,外用冰硼散,双管齐下,内外结合,1剂取效,2日而痊,可谓速效。此案体现徐老运用整体联系的思想,以中医五脏五官相合的理论为指导的纯熟经验。

    取象思维

    取象思维是在观察事物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0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