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2.02.25
编号:95319
智能假肢研制要适合国情
http://www.100md.com 2022年2月25日 生命时报 2022.02.25
     关注市场需求 打造技术体系

    智能假肢研制要适合国情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设计工程研究所教授 季林红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计,全球约有10亿残疾人,其中有8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约占总人口的6.21%。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智能假肢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有600多家各类假肢生产装配机构,主要产品的年产量为6.5万件。按产品的平均寿命为3年计算,大约有88.5万具假肢正在使用,而我国有配置假肢等辅助器具需求的人数为930万,这些假肢只能满足其中9.5%人口的需求,还有90.5%的人未能如愿。由此可见,我国假肢产量亟需增加。

    目前,我国功能性假肢行业市场需求正从低端的机械型假肢向肌电型假肢过渡,高端产品市场需求较大。在我曾参与的工作中,做过一些局部地区的调查,其目的是精准了解贫困地区,尤其是因残致贫对象的实际需求,比如调查贵州、宁夏和湖北部分贫困县或贫困乡,了解截肢者对于安装假肢都有哪些需求。这些贫困地区基本处于丘陵或山区,当地残疾人填写的第一项需求都是希望能装智能假肢,因为他们除了需要智能假肢帮助他们甩开拐杖自由行走,还希望可以借助智能假肢做些挑水、挑粪等农活。但目前,国内外所有下肢智能假肢并不能为爬山、干重活等截肢者提供很好的服务,这些产品实际上是为城里人服务的。这个调查尽管只是部分地区的数据,具有一定局限性,但也反映出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1.智能假肢绝对是未来市场的刚需产品,但我国智能假肢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悬殊;2.智能假肢之所以目前还不能很好地普及和推广,当前假肢技术与使用环境的适配性不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3.市场上智能假肢的价格很高,一般人根本买不起,这也是智能假肢打不开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 百拇医药
    我认为,想要在我国普及智能假肢,需要从以下角度出发。1.加大力度投资创新型技术的生产研发。只有我们自己能够设计出好用的智能假肢,国内外厂商才会普遍降价。2.以新的需求视角来规划和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假肢技术与产品。毕竟我国的假肢用户大部分处于乡镇农村地区,环境和使用要求与国际上通行的设计理念有较大不同。我国假肢市场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最大的,那我们就更应该自己设计并拟定研发、生产和供应体系。也就是说,我们要建立一套满足我国需求特点的技术体系和产品系列标准,这是一个需要有大思路和长远规划的工作,也是我国必须要规划的工作。3.不要局限在讨论我国行业发展中。既然我们有很大市场需求,那我们需要多长时间或如何规划,才能把这个产业做成在世界上都具有优势的行业或完整的优势产业链,这是科研界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

    因此,我国的智能假肢技术不应该是现有技术的深化和技术路线的延伸,而是要走另外的开发路径,比如动力假肢,形象地说就是将智能机械臂装在腿上,发挥机器人技术优势,开辟出我国特有的假肢技术路线图及供应链。当然,这将产生一些新的技术问题,比如控制、行为意图识别、环境-人-机交互等,以及假肢装配和适配。在解决方法上,可以借用智能机器人、3D打印、人机交互等领域的成熟技术,形成我国假肢产业的特有技术群,同时也可以促进这些技术更好地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相结合,形成供需平衡和高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