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6297
生气时三做三不做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2月7日 生命时报 2021.12.07
     生气时三做三不做

    平复情绪解决问题 不能动手不要压抑

    蔡利超 编译

    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让自己陷入愤怒的局面。为了摆脱怒火中烧的感觉,有的人会向外发泄,有的人习惯压抑,这些可能都不是最好的宣泄途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沟通学教授布拉德·布什曼认为,与其大发雷霆或郁郁在心,不如平心静气地处理。应对愤怒这种不良情绪,可以掌握一些有效的应对机制,总结为“三做三不做。”

    一做深呼吸。当人在生气时,生理上会呈现出极度激动、兴奋的状态,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为了降低兴奋度,建议做深呼吸,吸入新鲜空气,然后吐出胸中“怒气”;心里默默计数,从1数到10。随着时间的推移,兴奋程度下降,且计数的时间越长,身体越放松。练习瑜伽和冥想,也能起到类似的放松作用,也可以听舒缓的音乐或洗个热水澡。

    二要解决问题。当情绪涌上心头,首要肯定是平复心情,接着就要解决问题。因为我们生气,肯定是有对象的,不论是人际沟通不畅还是事情进展不顺,解决了问题,才能把愤怒的“源头”切断。当然,建议在心态平和之后再处理事情,否则怒气会影响思维和表达方式,让局面变得更糟。

    三要转化情绪。如果让人生气的事情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就要学会转移注意力,最好转移到积极的事情上。例如,当你气不打一处来时,尝试拥抱可爱的宠物或玩具、看一部幽默电影或是帮助有需要的人,用积极的情绪盖过愤怒。

    不要朝别人发泄。有时,一家人、一个团队的消极气氛,都起因于一个人。是这个生气的人把负面情绪传播了出去:总是否定、说话态度差、埋怨甚至怒吼……这些做法都成为负能量传递链,让其他人都不高兴。愤怒时发泄是一种本能,但也要时刻记住“他人是无辜的”,建议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更健康、理性的发泄方式。

    不要动手。处理愤怒最糟糕的方式就是用身体来发泄,比如砸东西、摔东西甚至打人。这是一种适应不良的表达方式,长期以往会造成情绪控制能力失调,进而强化了以后遇到类似事件继续“动手”的不良行为。研究表明,击打沙袋会增加发火者去冒犯真人的可能性,造成无辜的旁观者受害。所以,生气时,绝不动手。

    不抑制愤怒。有的人觉得喜怒不形于色才是大气。但心理学研究发现,总是压抑怒气身心都受损,而且这么做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比如有些人生气了,会默默把那些激怒自己的人从微信好友中删除,这样做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反倒耿耿于怀。适时适度地表达愤怒,有利于自身健康,也有益于人际,因为别人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才能促进沟通、理解。▲,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