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2631
学历不是职业选择的指挥棒
http://www.100md.com 2021年6月8日 生命时报 2021.06.08
     学历不是职业选择的指挥棒

    本报特约评论员 商 \u65f8

    近段时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清华毕业生当保安、学霸回乡种田、硕士转行送外卖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与高校毕业生择业的相关话题也引发关注。

    在人们的讨论中,不乏对高学历毕业生选择基层工作的不解和质疑。更有一些自媒体借机妄下结论,片面将文凭与挣钱多少挂钩,简单地以物质获取来衡量职业选择,让人不得不怀疑其动机是靠贩卖“学历焦虑”、宣扬“读书无用论”来博取关注、吸引眼球。

    显然,单纯以学历高低,或者以物质多寡为准绳衡量一个人成才与否,是不恰当的,起码是不全面的。从古至今,不乏大器晚成的事例,甚至有人一生怀才不遇,死后价值才得到承认。这说明如果只以成败,尤其只以经济上的成败论人才,势必会使埋没人才、人才浪费正当化,甚至个别人会得出“知识无用”的错误结论。要消除这些杂音,在社会范围内必须形成恰当的人才评价标准,并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择业观。

    人的能力有种种,术业更有专攻。不同地区、部门、企业所需人才种类五花八门,即使同样的工作岗位,也需要根据具体分工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人才。因此,正确的人才评价标准,应该立足于职业的特殊性和分工的精细化,形成清晰的能力要求和岗位职责。在这个基础上,打造科学的人才分类和测评体系。只有围绕职业需求和专业精神去评价一个人,才能得出全面、理性的结论。

    随着时代发展,职业选择已然有了全新变化,这就决定了青年人的成才路径更加多元。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你的性格、契合你的兴趣?什么样的岗位能激发你的潜力、点燃你的热情?这些更应成为青年选择职业时考虑的前位因素。高等学府、优质教育不是所谓光鲜工作的敲门砖,它给予的是眼界的开阔、能力的培养、情怀的熏陶、素质的提升。学校从不束缚你前行的方向,但却给你选择方向与未来的基础与可能。

    因此,是否选择基层岗位,应服从于长远、健康的职业规划。尤其应聚焦于可以从基层岗位的历练中获取哪些有益的东西,比如专业知识、行业情况,或者能够磨炼意志、体味人生。如果仅仅因为一纸学历,就碍于所谓的脸面放弃必要的基层工作经历,或者汲汲以求于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这样的职业选择只会收窄人生的可能性,对社会发展也无好处。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历为职业选择提供了基础,但绝不是职业选择的指挥棒。每个职业的选择都应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顺应国家与时代发展需要,而不是对传统观念的一味妥协与顺从。在越来越尊重个性的今天,在可以实现多元价值的今天,广大青年人成才的路径也应丰富多彩。只要是对民族、国家、社会有益,只要是尊重内心,就是对职业和过往所学最大的尊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