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1.10
编号:86539
运动中“热胀酸痛”从哪来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10日 生命时报 2020.11.10
     活水贵在流动,生命贵在运动,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很多人常因运动后身体不适而拒绝运动。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运动康复学系教授王琳表示,运动时身体产生的一些“热胀酸痛”等不适,其实是身体反馈的、积极的生理现象,要正确面对。

    发热。静坐时主要由内脏产热,运动时动用骨骼肌肉系统,更多的是由肌细胞分解能源物质产能。另外,人体利用能源效率不高,只有40%的热量能被用来转化为动能,作用于骨骼肌系统进行运动,使心跳加快,促进血液循环;剩余60%转化为热能,以出汗等形式散发出来,以维持体温平衡。当人体只发热不散热时,就会造成热量蓄积在体内,容易出现中暑。建议运动时的着装选透气性强的,运动地点要通风好的,避免在阳光直射处运动,并且注意补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运动产“热”带来的不适。

    发胀。也就是肌肉持续紧绷。肌肉因关节活动造成收缩,此时血液会快速流到所锻炼部位的肌肉上,加大肌肉纤维的张力,使肌肉变大。刚跑完步感觉大腿变粗就是此原理。不过这种感觉在休息几分钟后就能缓解。

    酸痛。酸和痛通常相伴相生,主要有两种:1.急性肌肉酸痛。运动时肌肉收缩带动肌腱收缩,而肌肉痛觉的感受器就分布在肌腱周围。当肌肉用力时,血流会减少,此时短暂缺血导致的无氧环境使代谢产物乳酸无法清除,堆积在肌肉中就会刺激痛觉感受器。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锻炼中间到结束期间,乳酸堆积量最大。由于乳酸生成速度比身体去除速度快,一旦休息或降低运动强度,乳酸水平将恢复正常,身体的灼烧感就会逐渐消失。因此,急性肌肉酸痛一般在停止运动后的短时间内就可恢复。

    2.慢性肌肉酸痛又称延迟性肌肉酸痛,往往发生在运动后的24~48小时之间,是一夜睡醒后才会出现的酸痛,并常伴有疲倦乏力,严重时甚至出现肌肉痉挛、僵硬等。这种疼痛消失比较慢,通常三四天最多一周后才能完全恢复。乳酸堆积是慢性疼痛的部分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运动时肌肉快速收缩,造成肌纤维轻微损伤或结缔组织损伤。这种损伤较轻微,无需特殊治疗,自然缓解即可。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如逐渐增加负荷和时间,习惯强度后保持规律运动;运动前要热身,包括适当动态拉伸和低强度的有氧准备活动,使关节得到伸展并提高神经肌肉系统兴奋性。在进行大重量训练后,可以立即用冰袋冷敷目标肌肉10~15分钟;训练后48小时内进行热敷或结合泡沫滚轴按摩酸痛处。▲, 百拇医药(李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