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8.14
编号:88576
“毒流量”败坏社会风气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4日 生命时报 2020.08.14
     “毒流量”败坏社会风气

    本报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前不久,几段“女孩考上清华后感恩父母”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得不少人观看。但“三把火”烧完,细心网友却发现许多蹊跷:几段视频中的小姑娘是同一个人,可她的爸爸时而是工地上的工人,时而是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她到底有几个爸爸”的质疑也随之而来。视频拍摄者随后回应称,视频本就是段子,是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容易,感恩父母,并强调他是在宣传正能量。这一回应很快引发更多不满。

    许多人中肯地指出,这种以“赚流量”为目的,不惜弄虚作假甚至无中生有,无所不用其极的操作手段,败坏了网络和社会风气;对该做法不以为耻的逻辑更令人难以接受,称之为“毒流量”毫不为过。

    网络世界的“毒流量”当然并非只有这么一种。比如,有消息大体真实,却故意冠以耸人听闻标题骗人点击的“标题党”;有“开篇一张图,其他全靠编”的“贴图党”;有把好好一则消息切碎了“分段卖”的“零售派”;有把过时旧闻改头换面反复炒作的“回锅肉派”;还有自炒自卖、虚增点赞和好评,哄抬人气的“粉圈派”……这些被公众所不齿的“带量”手法,人们早已见怪不怪,但若任其安然存在,无异于毒害正常安全的网络环境。

    面对“毒流量”,仅仅依靠道德规劝、舆论谴责无济于事,或者至少是事倍功半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对症下药。“毒流量”的“症”,说到底就是利益。《管子》说“来者熙熙皆为利来,去者攘攘皆为利往”,流量也好,点击也罢,最终都是为了“变现”,以换取实实在在的利益:金钱、知名度、影响力等。

    不得不承认,虚拟空间的便利,“云体系”的便捷,让一些头脑 “灵活”的不法经营者、不道德商家成为“毒推手”,得以将分散在天南海北的“毒流量终端”连起来,构成一个层次复杂、脉络叵测的“毒流量利益共同体”;一些平台经营者、使用者和赞助者,则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有意或无意半推半就地为“毒流量”大开方便之门。

    “症”找到了,“药”便不难下,即切断“毒流量”的利益链条。首先,有关监管部门必须出台有针对性、易理解、可操作的“游戏规则”,让打击“毒流量”有理可据、有法可依。其次,将打击“毒流量”的侧重点放在“毒推手”上,增加“毒流量”变现的难度和成本。第三,对纵容、配合、怂恿甚至暗中操控“毒流量”的平台必须严格规范、严厉处罚,使其知痛知惧,得不偿失。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平台就是“庙”,因为跑不了,所以不难打。最后,作为普通网民,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一慢二看三通过”,避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毒流量”的受害者和推波助澜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