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12.03
编号:85075
健康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3日 生命时报 2019.12.03
     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制定到实施的重大任务,很好地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仅是我国众多健康立法中的一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卫生健康方面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仅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便颁布实施了《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执业医师法》等11部有关卫生方面的法律;国务院出台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37部行政法规;卫生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制定印发了300余件部门规章,实施卫生标准1300多项,初步建立起我国医疗卫生法律体系框架,为医疗事业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立法进程明显加快,很多长期关注的问题在立法中得到迅速回应,医疗立法向纵深拓展是前所未有的:孕育近十年的《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出台;针对备受热议的医患纠纷,《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在2018年10月正式实施,并发布了配套规章;上面提到的疫苗法,创下了中国立法速度最快记录;2019年8月,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把几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都解决了……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卫生健康相关立法越来越重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三审稿。这部法律的制定明确了很多医药卫生健康领域的基本原则、基本法律体系、制度和政府责任,某种程度上可以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卫生宪法”,政府、医院、药厂、医生等,都要受到规则制约。这次立法由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亲自挂帅,增加了很多健康促进的内容,将医疗健康关口前移,意义重大。正在制定的《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促进法》在医疗法制化、保障非营利性医疗服务方面给出了很好的定义,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政府预算管理,这是颠覆性的变革。
, http://www.100md.com
    尽管我国的医疗法律体系建设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医疗立法不够细化、处罚力度不够,一些制度需要上升到更高层级立法等问题。

    中国卫生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表示,目前我国一些涉及健康领域的法律相对陈旧,需要把行政法规上升到更高立法层级。比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是1994年颁布的,很多条款已不符合现在的情况;曾有人大代表呼吁制定《医事法》,明确医疗行为法律性质、医患关系法律性质、完善医疗争议处理机制等,因为只有责任明晰,才能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更顺畅地理清关系,解决问题;缺乏分级诊疗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滥用和可及性不足,这些需要通过立法来纠正。

    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张赞宁则表示,我国对于医疗健康违法的处罚力度还不够。比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企业一旦违法,可能被罚得倾家荡产,甚至终身不能从事某个行业,使他们不敢触及底线。

    专家们一致认为,要实现“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运用法律手段保障人民健康权益成为重要一环。在健康立法方面,我们要敢打“攻坚战 ”,勇闯“深水区”,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 百拇医药
    1.我国需要在医疗法律体系构建完整的兜底制度。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说,期待医疗保险能像车险一样,成为强制保险。医方都要购买责任保险,也鼓励患方购买意外保险,只有整个医疗行为处于法制化的保障下,出现事故才能更好更公平地进行赔偿。

    2.我国正处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水区,特别在改革转型期是有难度的。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在过去一段时期一直在变化中,亟待在机构改革稳定后通过立法进行授权,使法律的制定、执行更具有稳定性。

    3.应通过立法明确并细化医疗责任。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刘鑫表示,《侵权责任法》第63条对过度检查有约束,但范围有些窄。过度医疗不但造成更多医疗费支出,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目前,过度医疗、过度检查认定比较困难,需要加强立法。少数医生为规避风险,进行防御性医疗的行为,同样需要通过立法明确责任。▲, http://www.100md.com(张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