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9.10
编号:85560
夜间血压高危害更大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0日 生命时报 2019.09.10
     夜间血压高危害更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公永太

    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慢性疾病,可引起心、脑及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科学监测及控制血压是防治并发症的核心。但是,目前多数患者更关注白天血压水平,很少有人监测夜间血压变化。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研究发现,夜间血压可被用于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人员针对11135名参试者进行了13.8年随访。结果显示,24小时血压,特别是夜间血压较高,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相关。可见,关注夜间血压十分重要。

    人体血压呈规律性波动,每天上午9~11时和下午15~18时为血压峰值时间;晚上20时起,血压水平逐渐下降,至夜里2~3时降至最低谷后重新上升。临床将这种两峰一谷的血压节律形容为“长柄勺型”。我国推荐夜间血压正常值为收缩压<125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75毫米汞柱,若高于此标准,考虑患有夜间高血压的可能。正常人夜间血压平均值应比白天平均值低约10%~15%,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夜间血压不降反升,且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上述情况的人更多。

    人会出现夜间血压升高,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第一,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或退化。迷走神经兴奋是调节人体血压下降的主要机制,如果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或受损,会使血压升高。第二,血压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人体血压压力感受器多数分布在主动脉和颈动脉处,若其损伤可引起血压调节反馈异常,造成血压升高。第三,生活因素影响血压昼夜节律。如白天体力活动较少、大量饮用茶或咖啡等,都可增加夜间血压水平。

    白天血压变化易发现,采取适当措施,就会控制得比较好。而夜间熟睡中,相对不易感觉到明显症状,一旦发作就说明已经比较严重。研究显示,63%的夜间血压升高人群曾患无症状脑梗塞,其发生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风险较夜间血压正常者增加3倍。因此,患者除了要监测白天的血压情况,更要积极关注夜间血压变化。建议最好在睡觉前测一次血压,起床后再监测血压。如证实夜里有血压骤升情况,应在晚上适当服用降压药控制。另外,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评估全天包括夜间血压波动情况。如果报告提示夜间血压水平到达诊断标准,应及时干预。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依然不能降低血压,要尽早根据医生建议,制定合理的降压方案。▲, http://www.100md.com(原\u73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