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12.15
编号:23484
我们理应尊重医生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5日 生命时报 2017.12.15
     受访专家:中国医师协会会长 张雁灵

    中日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周 军

    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 李佃贵

    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主任 朱志军

    本报记者 李 迪 张 芳 鲍 捷

    在任何国家,医生都是一个备受尊重的职业,因为生命至高无上,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各地时常发生伤医辱医事件,这不仅是对医生的侮辱,更是对生命的亵渎。尊重他人本不需要理由,但在医患矛盾比较突出的当下,“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医生”的讨论显得尤为必要。

    理由一:尊医体现文明程度

    虽然医学起源于哪个文明古国尚存争议,但普遍认为,西医的诞生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希波克拉底,以他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为标志;中医的出现则以最早的中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为标志。
, 百拇医药
    不论中西,医疗都起源于同情心,因为看到有人受苦受难而想去帮助。西方中世纪时出现了最早的医院,其雏形就是给流浪穷人设置的收容所,体现了“博爱”精神。可见,正是因为爱,才有了医疗和医院,这也是医生从古至今备受尊重的原因。

    在国际上,考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往往有两点:一是如何对待妇女和儿童;二是如何对待教师和医生。医生是生命的保护神,如果不尊重医生,就算不上一个文明国家。

    理由二:医生需要终生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医生是这句话最好的践行者。中日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周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世界各国对医生的从业要求都很高,制定了相对其他职业更严格的培养计划,学制明显长于其他学科。一般来讲,一名全科医生需要培养10~12年,专科医生则需14~15年。以美国为例,本科没有医学教育,学生花4年时间读完生物科学等医学相关本科后,考研究生时才能报考医学院。进了医学院后,需接受4年基础培养和3年全科医生培训,才能成为独立执业的医生。若想成为专科医生,还要再加3年,进行专科学习。
, 百拇医药
    周军说,我国对医学教育高度重视,培养体系越来越规范,一般分为五年、七年、八年制,对应本科、硕士、博士。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主任朱志军介绍:“医学生毕业后,通常会被分配到医院做住院医师,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做总住院医师,然后才能成长为主治医师,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做总住院医师期间,医生需要24小时在医院,这既是医学技术的训练,也是综合管理的训练。”若想在大型公立医院当一名专科医生,需学习10年以上。

    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佃贵介绍说,目前,中医学专业最常见的是七年制本硕连读,比一般专业学时长、付出多,其辛苦可想而知。“学好中医很难。”李佃贵表示,首先,必须具备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如此才能读懂经典著作。其次,传统中医学诊病不依靠化验结果,要靠中医师的实践积累,比如望闻问切中的“切”,如没临床实践,即便熟练背诵所学,也不知如何把脉。最后,学中医必须有悟性,因为中医不像西医,有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熟记某些患病指标就能明白一二,如没悟性,从入门开始就会遇到困难。“因此,中医师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甚至比西医更久。”
, http://www.100md.com
    周军表示,医生还是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不学习就会落后,面临淘汰。原因有二:一是科学飞速发展推动医学快速进步,这就要求医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比如现在很火的精准医疗,很多人在医学院读书时都没听说过,只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刷新知识体系。二是医学具有局限性,人体就像一台复杂的机器,我们对它的认识虽在不断深入,但未知远远多于已知,人类只能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这就要求医生不断追踪和学习大家认可的实践经验。

    为了督促医生终生学习,在美国,执业医师资格需要定期考核,检查医生是否掌握了新的技术和方法。我国也有执业医师考核制度,一到周末,很多医生都在开会学习,根据会议级别获得相应的学分,每年医生积累一定学分才能通过考核。这个制度设立的初衷就在于,鼓励医生多参加学术活动,终生学习。

    李佃贵说,一名好的中医师也必须时时更新所学。“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不能边干边学,就难以适应如今疾病谱变化带来的新问题。所以,只要当医生,我们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研究。而这些时间,全都需要从日常本就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来。”
, 百拇医药
    理由三:医治患者却赔进健康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6亿。与庞大的就医需求相对应的是,医务人员短缺。2014年,全国执业(助理)医师仅有289.3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12人。医患比例的严重失衡,导致医生经常处于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调查显示,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40~60小时,32.69%的医师工作60小时以上。

    “这一情况在大型公立医院更为凸显。”周军告诉记者,由于基层医疗水平有限,患者为寻求更好的医疗技术去大医院看病的情况非常普遍,医护人员诊疗压力很大。“医生一上午看七八十位甚至上百位病人的情况很常见。说忙得顾不上喝一口水,一点也不夸张。”

    朱志军认为:“日常医疗工作造成的身心之痛比较容易克服,当医生看着患者一天天好转,喜悦和成就感可以冲淡一切苦累。但当自己付出的心血不被患者理解时,那种沮丧让人非常难过。比如,患者家属因为经济困难,硬要找借口不交治疗费用,甚至到医院闹事时,我们一边要保证正常工作,一边还要耐心劝说家属,令人心力交瘁。”
, 百拇医药
    周军表示,除了工作量大,医生每天都在和生命打交道,本就如履薄冰,再加上当下医患矛盾比较突出,精神压力和身体付出都很大。在如此高负荷的工作下,身体健康难免出现问题,导致极端事件。“最近几年,我们常常听到中青年医生猝死的消息,实在令人痛心。”

    李佃贵说,很多人称中医为“慢郎中”,以为中医只治慢病,不用随叫随到。其实,中医在急症治疗上有独到之处,绝大部分时候,中医师的工作节奏与西医并无太大不同。“中医问诊很细,所以用时更长,这必然要拖长门诊时间,从早坐到下午是寻常事。”

    医生也需要自律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上指出,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努力开创我国卫生和健康事业新局面。尊医重卫如何落实?专家们谈了自己的思考。

    国家鼓励医生。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1100多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当下,中国医生数量与医疗需求的差距依然很大。医生一方面需要应对超负荷的工作,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自身职称晋升、科研、论文,以及医患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关爱医生既是对医生个体的关心,也是对国家财富的珍惜和爱护。
, http://www.100md.com
    改善相关制度。周军认为,国家应从政策层面入手,保障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提高收入。当下,一些医疗价格的制定没有很好地体现医务工作者的价值,比如手术费、护理费都很低,反而是器材费用很高。因此,国家应出台措施,保障医生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特别是年轻、基层医生。

    李佃贵补充说,医患之间的不解、无信,与医疗政策有着莫大关系。如果一家医院必须率先考虑盈利生存问题,就会缺失必要的公益性,进而影响医患关系。“冲破这样的现状,需要改善制度。”

    朱志军认为,很多医疗纠纷都涉及费用问题,社会福利及保障体系应给予确有困难的患者一定帮助,减少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情况。

    媒体多弘扬正能量。周军说,媒体应大力弘扬医疗领域的正能量,宣传医务工作者在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中付出的努力,营造社会尊重、爱护医生的氛围。媒体可以监督医疗工作,但报道一定要客观公正,避免因报道误差,让老百姓对我国医疗卫生队伍产生误解。
, 百拇医药
    缩小医疗水平差距。朱志军认为,当下医患矛盾问题与我国医护人员水平不均衡有关系,应从医学教育阶段大力推进均等化,尽可能缩小各医学院学生业务水平的差距。

    提高医生人文素养。周军表示,医务人员希望得到社会尊重,也要自己努力。不得不说,在医务群体里确实存在对患者态度不好,收取红包、回扣等行为,这些医生虽是极少数,却是害群之马,影响了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认识,医院管理者应对这些问题严肃处理。在就诊患者多、医务人员分配给每位患者的时间非常有限的当下,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体现人文关怀,是一个亟需思考的问题。各医院应大力加强文化建设,重视医生人文素养教育,强调“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的医疗照护。

    张雁灵表示,医生的职业宗旨是服务患者、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因此需要高度自律。中国医师节的设立倡导全社会尊重医生,与此同时,医生也应该自律、自省和自重。医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仁爱和干净——仁爱之心应伴随医生一生,“干净”是心灵干净,要求医生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中国医师协会今年7月份推出的医师执业信用系统,设立了医生“红名单”“白名单”“黑名单”和信用积分系统,就是对好医师进行宣传鼓励,对有不良执业行为的医师进行警示和惩戒,促进行业自律。
, 百拇医药
    朱志军补充说,医生要自律,多为患者着想,耐心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清楚各种治疗手段的利弊和风险,不能因为患者不懂医学就不讲解,或者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

    李佃贵说,如今的医学教育与过去有所不同,这也是导致医患问题的原因之一。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所谓“大医精诚”,首先是医生要有精湛的医术,因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其次是行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这些千年前传下来的精神,永远都不过时,只是我们目前的医学教育对此有所疏忽了。”

    最后李佃贵强调,没有医生想要站在患者的对立面,他们的目标从来都是和病人一致的。医患是“命运共同体”,敬畏生命的医生离不开仁心,尊重医学的患者必备宽厚之心。▲, http://www.100md.com(李迪 张芳 鲍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