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12.08
编号:25064
“26度穿衣法”不可信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8日 生命时报 2017.12.08
     “26度穿衣法”不可信

    受访专家: 北京市毛麻丝织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 闫玉疆

    本报特约记者 王新颖

    “每件衣服都是有温度的!厚羽绒服相当于9℃,薄羽绒服相当于6℃,稍厚的弹力絮棉衣是5℃,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是4℃,抓绒衣服、薄外套是3℃,厚棉毛衫为2℃,薄棉毛衫为1℃。只要用‘最舒适的温度’——26℃减去当日气温,就可算出当天体感最适宜的着装搭配。举个例子:如果当天的温度为22℃,那么穿一件薄棉毛衫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按照这样的方式搭配衣服最合理!”近日,一种“26度穿衣法”在很多人的微信中被转发,一些人觉得很有道理,便尝试按这个公式来着装,期望在寒冷的冬季让自己一直感觉暖和。

    但对于上述说法,北京市毛麻丝织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闫玉疆表示缺乏科学性,读者们不能按照这个公式来穿衣服。她解释,衣服的保温性能不是通过“摄氏度”来计算的,而是有很多其他指标,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克罗”。在温度为21摄氏度,气流不超过0.1米/秒的环境条件下,静坐者感觉舒适时,其所穿服装的保温性能为1克罗值。影响克罗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风速等。因此一件衣服的保暖性能并不是固定值,而是会随着环境影响而变化。

    衣服的材质和款式也会影响其保暖性。同样是薄外套,织物结构紧密的羊毛纤维外套,相较于普通布料外套而言保暖性更高。而同样材质的衣服,如果领口、袖口开口小,空气不易流通,温度流失慢,也就更保暖。

    此外,不同体质和不同健康状态的人对衣服保暖性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体寒或患感冒等疾病的人如果在环境条件和衣服搭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其保暖性的感受就会更差一些。

    闫玉疆建议,每个人的保暖体验受衣服、环境、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要盲目按照所谓的“穿衣公式”来搭配衣服。特别是冬季气候寒冷,贴身衣物最好选择柔软、轻薄的面料,例如羊绒衫和羊绒内衣,外层可以搭配布料较厚实的羽绒服或大衣。▲,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