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3.08.23
编号:117
食品安全需要全社会发力(食品安全之我见)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23日 生命时报 2013.08.23
     食品安全大过天。但近几年,从苏丹红危机到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再到无处不在的地沟油,频频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挑战着人们忍耐的底线。有人无奈地调侃:“我们每天呼吸着毒气,喝着毒牛奶,何谈幸福?”

    当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不再仅仅是填饱肚子,当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的质量,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自然大大提高。我们渴求新鲜空气、干净水源、安全食品。这个朴素而又热切的愿望看似简单,却又十分复杂。有人说,之所以近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与信息传递越来越快、越来越透明有关。诚然,这可能是原因之一,却不应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

    一件产品从生产到上市,再到入口,会经历哪几道关卡?

    第一关是企业的良心关。企业是食品安全事件的源头,是保证产品质量的良心所在。如果从这里流出的是清泉,人们品尝到的一定是甘甜。企业高度自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出合格产品,是保证食品安全第一要素。

    第二关是政府监管关。这是每每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被人们责问最多的环节。监管力度是关键。现在,出现“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上面抓,底下才查”这种不正常现象,说明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运行不力,当务之急是健全监管机制,重点是岗位责任制,特别是切实落实好追责制。只有把日常监管落到实处,才能不让问题企业招摇过市。但更重要的工作是,建立合理、完善的国家标准,让食品生产企业有法可依,这才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石。

    第三关是消费者的入口关。如果前面两个关口没把严,消费者就要练就“火眼金睛”了。消费者也要不断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具备基本的辨别能力,把问题食品拒之门外,才能彻底铲除问题企业生存的土壤。市场竞争机制是优胜劣汰的利器,只有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才能把问题企业踢出市场。

    一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闯过了重重关卡。如果能把严每个关卡,每一步都凭借完善的制度落实到位,每一层职责都能有效对接,全社会拧成一股绳发出合力,食品安全惨剧一定不会再上演。相信那时,蓝天白云,汩汩清泉,都不再只是一个梦。▲

    声音

    臭烘烘的冷冻室、发黑的冻肉、变质的猪内脏……这是8月9日被媒体曝光的北京市房山区一处非法生猪屠宰点,近3万斤病死猪肉从这里源源不断地供向食堂和人们的餐桌。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任何一个环节发现病死猪,都应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做无害化处理。可从此事件来看,这些病死猪肉却“逃”过了生产、加工、销售等道道关卡,一路“裸奔”,竟没有一家监管部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的“守护神”,而不是“稻草人”。▲

    (湖北省大冶市读者张绪才)

    欢迎赐稿

    请您将对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所见所闻所感发送至邮箱:zhangli05313@163.com。, 百拇医药(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