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915
编号:13540324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影响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15
     【摘 要】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阶段实行康复护理干预对其焦虑和抑郁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接收的10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根据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分别为常规操作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4±4.9)分与(74.3±5.8)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显著(P<0.05);经有效护理后所有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阶段为急性脑血栓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情绪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且还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急性脑血栓;焦虑

    急性脑血栓主要是患者颅脑动脉血管出现病理性改变而引起[1]。急性脑血栓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构成重要影响[2]。通常情况下,为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日康复,在其接受治疗时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本文作者分析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阶段实行康复护理干预对其焦虑和抑郁产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接收的10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血栓判断标准。根据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2.8±6.3)岁。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4.2±5.7)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在治疗手段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展开常规性护理方法,即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住院注意事项,维持病房环境卫生干净,并定期检查患者病情。观察组患者早期阶段展开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心理护理。急性脑血栓病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病情发生具有一定的突发性,患者对病情的认知度不高。病情突然出现时,患者没有心理准备,导致生活受到一定影响,难以接受病情。此时大部分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表现得更为明显。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期间,需与其积极沟通,并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观诉求。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需给予正面解释。在临床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还应不断鼓励和帮助患者,获得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还需叮嘱患者家属,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不适,立即告知医师。2)肢体康复护理。经各项治疗措施后,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展开肢体功能锻炼。锻炼前,护理人员可开展健康知识宣讲活动,让患者认识到锻炼对病情康复的重要影响,同时积极配合临床各项操作。在最初锻炼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主被动运动,加强踝关节运动功能,并按摩肌肉。根据患者锻炼情况,可进行主动运动。此时护理人员可告知,日常活动课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伸手指,并自己穿衣、洗漱等。随后可扶墙站立提高肌力,逐渐完成各项功能锻炼。3)语言康复护理。语言康复护理是针对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而言。展开此项康复护理时,可指导其张口、噘嘴、鼓腮等多种口腔运动。指导患者发音训练,可从单音节开始。在患者能够正确发音后就可逐渐增加字数,完成各项简单或复杂的训练。4)饮食护理。依据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方案。鼓励患者摄取高维生素、高营养类物质,提高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4±4.9)分与(74.3±5.8)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显著(P<0.05);经有效护理后所有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生活压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导致突发性发病率不断升高[3]。急性脑血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此种疾病主要是血液循环中的固体、气体与液体栓子进入患者脑部动脉与颈部动脉,导致患者动脉血管出现突然闭塞,从而产生缺血、缺氧的情况。

    急性脑血栓属于多发性疾病[4]。发病后,如不能及时有效救治,就会诱发认知障碍、行动障碍等,对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构成严重的影响。研究发现,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阶段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病情,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此次研究活动中,辅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早期阶段展开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4±4.9)分与(74.3±5.8)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显著(P<0.05);经有效护理后所有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階段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消除患者的恐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同时其中的肢体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机体的灵活性,有效避免肢体麻木与压疮等不良症状的出现,以此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早期阶段为急性脑血栓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情绪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且还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胡兰芳.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08):138-139.

    [2] 许飞.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266-267.

    [3] 陈丽娜.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256-257.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06):381-383.

    [5] 徐秀,吕坚.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血压调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2):206-207., 百拇医药(彭玲波 韩景莉 赵玉荣 赵建英 葛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