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611
编号:13626172
口腔修复牙体预备中四手操作的临床应用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1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牙体预备中四手操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行口腔修复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操作,观察组患者给予四手操作,对比两组患者牙体预备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模型牙标准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四手操作能有效提高牙体预备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口腔修复中运用。

    【关键词】口腔修复;牙体预备;四手操作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升。以往进行牙体预备时,常采取常规操作,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多次起身漱口,不仅增加了患者治疗时间,也对患者耐受性、配合度要求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四手操作在临床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此次研究中探讨四手操作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手术操作指征。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口腔修复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口腔修复指征,均无手术禁忌;均为磨牙单颗全冠修复;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精神性疾病,能自主表达意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为19:15,年龄40~77岁,平均(57.6±4.9)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为18:16,年龄41~77岁,平均(57.8±4.8)岁。两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对研究。

    1.2 方法

    此次研究中所有器械均由上海宇井贸易有限公司生产。所有操作均由同一医生和同一护理人员完成。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操作,给予患者常规牙体预备、缩龈治疗、取模、咬合试戴、比色等相关操作,护理人员完成托盘准备、印模准备等。观察组患者给予四手操作,护理人员和医生在各自工作区域内工作,互不干扰,保持工作流程流畅。1)椅位调节:及时对患者椅位进行调节,对于上颌牙预备时,需保持平卧或30°半卧位,保持上颌平面与地面夹角约为90°,进行下颌牙预备时,保持45°半卧位,保持牙面与地面平行。2)体位调整:根据实际状况调整医生和护理人员工作时的体位状态,保证医生术野清晰,且护理人员体位不妨碍医生诊治过程。3)术野调整:护理人员需在术中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视野拓展,保证视野清晰。可根据实际治疗状况,使用吸管辅助视野开拓,并及时清除镜面雾气。4)口腔组织护理:护理人员需协助医生,加强对患者口腔黏膜、舌体等相关组织的保护,避免手术操作时,出现暴力牵拉口角,导致口腔组织损伤;及时观测患者口腔状况,及时为患者涂抹相关护唇用品。5)器械护理:护理人员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操作,采取握笔式准确传递器械。6)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观测,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状况,多与患者沟通,加强对患者的安慰、鼓励,转移患者注意力,以缓解患者疼痛及不良情绪。术后及时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1]。

    1.3 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模型牙标准率、手术操作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状况。模型牙评价标准:唇面预备、舌面预备、邻面预备、斜切面预备、肩台预备状况均达标。满意度使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 19.0软件分析处理,以95%为可信区,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正态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模型牙标准33例,占97.1%,对照组27例,占79.4%,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x2=5.100,P<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为(26.8±2.2)min,对照组为(39.4±4.2)min,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t=14.556,P<0.05。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4.6±4.7)分,对照组为(82.6±5.4)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t=9.181,P<0.05。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在不良饮食的影响下,口腔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口腔修复是指牙齿缺损、牙齿缺失后的治疗工作,进行口腔修复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牙齿缺损状况,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牙齿美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牙体修复已成为牙科中常见的手术内容。

    以往进行牙体修复时,采取常规操作,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需自主调整体位,进行频繁的起身等相关动作,医护人员之间配合状况不佳,使得手术时间较长;且常规操作时,对患者耐受性和配合度要求较高,对于老年患者及小孩实践效果较差。此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四手操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刘悦真[2]的相关研究中,四手操作组患者模型牙标准率为96.8%,对照组为83.9%,此次研究结果与之相符,进一步肯定了四手操作的实践效果。采取四手操作时,更加注重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度,能及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调整椅位、医护人员体位等,有效扩充了医生术野,提高手术观测效果及操作效果;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有效减少了患者手术损伤;护理人员按照笔式传递器械,有效提高了器械传递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有效减少了手术操作时间[3]。且采取四手操作时,护理人员辅助医生进行口角牵拉,促进医生一次性完成牙体修复,提高牙体预备效果,因此观察组患者模型牙标准率更高,患者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四手操作能有效提高牙体预备效果,减少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口腔修复中运用。

    参考文献

    [1] 佟英杰.四手操作在口腔修复牙体预备中临床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02):118.120.

    [2] 刘悦真.四手操作在口腔修复牙体预备中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4,12(06):189.189,187.

    [3] 杨彦春,柏雪,罗玲,等.口腔修复烤瓷冠牙体预备教学中CAD/CAM技术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06):689., 百拇医药(李银娟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