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8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228585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日 《幸福家庭》2018年第5期
     人活着,总要有些期许。等一个人,等一个过程,或等待花开。

    花开让人欢喜。“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这是沈從文在小说《雨后》中写下的第一句话。四狗等到了她,“黑色的皮肤,红红的嘴,大大的眼睛与长长的眉毛”,那份质朴而原始的爱,开了花,结了果。沈先生作这篇小说的后一年,1929年,受胡适之邀任教于中国公学,遇到同样皮肤黑黑的聪明美丽的张兆和,三年的追求,自称“乡下人”的他品尝到了那杯甜酒,等到了他的“三三”。

    也不是所有的花都会开。《庄子·盗跖》有一则尾生抱柱的小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故事当然不是让后人学尾生那样抱柱淹死,或是抱着电线杆冻死。文人素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这里面更多是含有“人无信不立”的教化。不过,如此的执着,倒是可以让人发点感慨呢。

    同样是等,结果不同。

    数年前,母亲做手术,我在手术室门口等。前两日,朋友做小手术,我也在同样的地方等。等待厚而冷的门缓缓移开,告诉我“一切顺利”。

    这样的等待有点煎熬,我虽不希望有,但人食五谷杂粮,怕也难免吧。

    也有怕的,荒诞剧《等待戈多》中,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等待的戈多,今天没来,第二天也没来。观众不知道戈多是什么,问作者贝克特,贝克特答:我要是知道,早在剧中说出来了。有人说戈多的本性就是他不会来,他只是个虚无且无望的幻影。活在糟糕而无聊的现实中的人们,就在荒唐可笑的等待中,消耗着自己的生命。是不是有种叫人后背发凉的悲观?

    那是不是可以不等?不贪、不嗔、不痴,心似菩提,我们常人做不到。既然活着,看来还得等。当然,最好是等待花开。 (摘自《高邮日报》2018年3月9日) (居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