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7年第15期
编号:13086666
发散式冲击波联合雷火灸疗法治疗肌腱末端病33例临床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5期
     1.3 治疗方法

    1.3.1 定位 治疗组疼痛部位不同,体位可不同,一般以坐位或卧位、侧卧位为主,痛点定位方法一般采用体表解剖标志结合压痛点,必要时结合X线、B超定位三种。在体表做标记,避开痛点周围大血管及重要的神经组织。充分暴露治疗的部位,一般无需麻醉,可由患者感觉,治疗医师掌握好手法轻重按冲击波能量由低向高微调,以患者能忍受的酸胀、疼痛能量为主,对痛点冲击。在具体操作中应充分涂上酮洛芬凝胶,在痛点标记处用10mm或15mm冲击头冲击,在治疗快结束时参照肌肉走行处的经络、穴位在痛点周围自由移动冲击头,应注意与患者沟通和确保定位准确。

    1.3.2 参数 采用瑞士EMS公司DOLORCLAST? EVO BLUE手柄15mm或10mm冲击头。不同的部位能量不同,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痛點冲击,治疗压力3.0bar,冲击3000次,冲击频率10HZ,间隔3日,共治疗5次[4]。肱骨外上髁炎痛点冲击,治疗压力2.0bar,冲击2000次,冲击频率8HZ,间隔3日,共治疗4次[4]。跖筋膜炎痛点冲击,治疗压力2.4bar,冲击2500次,冲击频率10HZ,间隔3日,共治疗4次[4]。

    1.3.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XYZP-IC型电脑中频治疗仪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