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7年第3期
编号:13067535
3302例急诊创伤患者CRAMs评分分布及应用研究 绵展(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3期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创伤患者CRAMS评分的分布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3302例急诊创伤患者进行CRAMS评分,并对评分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CRAMS评分为≤8分的伤员人数与9~10分的伤员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RAMS评分分数下降,住院率明显上升,特别是人住ICU的比例明显上升,CRAMS评分≤8分的伤员住院率、入住ICU比例与CRAMS评分为9~10分的伤员住院率、入住ICU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RAMS评分分数下降,死亡率明显上升,≤8分的伤员与9~10分的伤员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分的伤员与其他分值伤员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AMS评分能快速评估急诊创伤患者的病情,易于掌握。对于评分≤8分的伤员应及时开通急诊绿色通道,采取抢救措施,稳定病情。

    [关键词]急诊;创伤患者;CRAMS评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3-22-04

    创伤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被称为“发达社会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是当前医学领域面临的重大难题。在急诊科能否快速而正确的评估创伤患者病情,与患者的救治和预后有很大关系。为了准确并合理地对创伤患者进行有效救治和预后评估,并对不同救治单位的治疗水平进行比较和资源合理运用进行评价,各类不同的创伤评分系统应运而生。但现行的创伤评分种类繁多,各自的创伤资料来源和评价方法也存在差异,且创伤本身特点的变化,使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评分系统可以完全满足创伤救治和研究的各项要求,且近年来,人们对创伤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局部自然灾害频发,也促使创伤评分在不同救治环境中的不断改良。

    CRAMS评分是常用的一种创伤量化评分方法,用以判断伤员的早期伤情,能为急诊科医务人员对伤员的分诊、分区治疗,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提供依据。我们应用CRAMS评分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急诊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一2016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全部急诊创伤患者,要求年龄在14周岁以上,能配合医护人员检查,可追踪预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条件的患者3302例,其中男1963例,占59%;女1339例,占41%。最小14岁,最大93岁,平均年龄38.6岁。在急诊科死亡8例,收住院1075例,住院后在院内死亡12例。

    1.2评分方法

    选用Clemmer等修正后的CRAMS评分法。用循环、呼吸、胸腹、运动、言语5个参数,分别按轻重程度记为2分、1分和0分,最后5项分数相加,总分9~10分为轻度、7~8分为重度,≤6分为极重度。修正后的CRAMS评分法,见表1。

    1.3患者CRAMS评分

    所有患者进入急诊科即进行CRAMS评分,3302例创伤患者评分CRAMS结果及去向,见表2。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RAMS评分分布结果

    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3302例伤员的CRAMS评分分布为:轻伤(9~10分)3208例,占97.2%;重伤(7~8分)51例,占1.5%;极重伤(≤6分)43例,占1.3%。CRAMS评分为7~8分、≤6分的伤员人数与9~10分的伤员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6.854,129.568,P均<0.05)。

    2.2CRAMS评分与病情的关系

    所有患者经在急诊科评分、检查、处理后,CRAMS评分9~10分3208例,住院991例,住院率30.9%;7~8分51例,在急诊科处理后转上级医院2例,住院49例,住院率96.1%;≤6分43例,在急诊抢救室死亡8例,住院35例,住院率81.4%。随着CRAMS评分分数下降,住院率明显上升,特别是入住ICU的比例明显上升,CRAMS评分≤8分的伤员住院率、入住ICU比例与CRAMS评分为9~10分的伤员住院率、入住ICU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CRAMS评分与死亡率的关系

    CRAMS评分9~10分,住院后死亡1例,为骨盆骨折,死亡率0.3%;7~8分住院后死亡2例,1例为颅脑损伤并肺挫伤,1例为多处骨折并肺挫伤,死亡率4.0%;≤6分在急诊抢救室死亡8例,住院后死亡7例,死亡率34.9%。随着CRAMS评分分数下降,死亡率明显上升,7~8分的伤员与9~10分的伤员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665,P=0.000);≤6分伤员与7~8分、9~10分伤员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78,89.364,P均<0.05)。

    2.4CRAMS评分与流行病学的关系

    男1963例,占59%;女1339例,占41%。最小14岁,最大93岁,平均(38.0±20.6)岁,以年轻男性患者居多。在急诊治疗2219例,占67.2%;住院1075例,占32.6%;其中收住ICU 61例,占1.8%。

    3.讨论

    急诊科是抢救急诊创伤患者的主战场和第一线,在评定创伤救治质量、预测预后时,创伤评分是必不可少的量化工具,对多发伤、复合伤伤员尤其如此。CRAMS评分是创伤患者行人院前或急诊科的一种快速病情评分方法,是1982年Gormican用循环、呼吸、胸腹、运动和语言5个参数的英文字头为名建立的一种创伤评分方案,1985年Clemmer对此记分法作了修改,使准确度更高。现有的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CRAMS评分观察简单、方便、易记,创伤患者到达急诊科1~2min内就能由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作出评估,且不受仪器、場地限制,能将病情量化,且与伤情密切相关,有利于院内创伤患者危重症的早期发现与救治。, 百拇医药(罗焕荣 颜春悦 陈)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