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5年第6期
编号:12796839
围生期静脉血栓栓塞症42例临床诊治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6期
     2.2 6例溶栓患者溶栓前后抗容积波图指标比较

    6例溶栓患者溶栓前后抗容积波图指标,见表2。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单纯抗凝组与插管溶栓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围生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病理基础及临床解剖特点

    早在19世纪魏尔啸就提出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5]。(1)妊娠期处于高凝状态,与生理性凝血因子增加(至孕晚期纤维蛋白原、VIII因子和vWF可能增加3倍)而纤溶下降有关[6],也与孕12~16周开始至产褥早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的活性呈渐进性下降,直至妊娠中、晚期生理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的活性下降至正常水平的25%~30%以及产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7],故妊娠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度比正常状态高出2~4倍。(2)妊娠期DVT常发生于腓静脉或髂-股静脉部分,这与妊娠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髂静脉,影响下肢静脉及盆腔静脉血液回流;妊娠晚期,下肢肢端静脉血流流速下降50%[8]。左下肢DVT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在本组资料中占76.2%。这与左侧卵巢静脉回流至左肾静脉,而左侧盆腔静脉曲张及髂总静脉之左侧被右侧跨越受压而影响左侧髂股静脉的回流有关;孕期常取左侧卧床休息更进一步加重压迫也可能增加DVT的发生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