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13期
编号:13125065
MRI、CT两种方法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对照(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日 方朝辉
第1页

    参见附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样本用方差分析,计数比较采用轶和检验(x2),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敏感率

    MRI诊断敏感率为98.4%(120/122),CT诊断敏感率为93.4%(114/122),MRI与CT诊断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53,P>0.05)。见表1。

    3 讨论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为临床常见疾病,长期服用激素药物、创伤、贫血、代谢系统消耗性病、胰腺炎、骨髓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可诱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上述病因使患者股骨头出现局部缺血,引发局部的炎症反应,股骨头坏死细胞会在坏死组织周围的完好骨区与缺血骨区交界处,充血水肿浸润而成的反应区,如不及时施治,即会引发股骨头骨质及骨髓组织坏死[6]。

    CT和MRI均为临床检测股骨头坏死的常用手段[7]。CT下视野清晰宽阔,可有效显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前端表现,能够及时发现股骨头坏死中央区段的早期硬化情况,同时实现对正常组织与坏死组织的对比;可对囊性吸收情况加以综合的观察[8-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