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1期
编号:13144294
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探析(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期
     [摘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国内部分医学院校进行了尝试。文章对其实施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四个方面的优势,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这一模式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优势;不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1-140-03

    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医疗行业需要大量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较强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的高质量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重要途径之一。教育部在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1]。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提高质量,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积极探索在培养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机制”[2]。随后,导师制陆续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高校试行。医科院校如宁夏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等也在尝试。分析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查找不足,探讨对策,将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

    1 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

    本科生导师制是由指导教师对本科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进行辅导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