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2年第3期
编号:13183248
医疗和慈善的“水乳之契”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3期
     在今年春节的“双拥”晚会上,情景诗报告《心蕾绽放》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个节目取材于我国军队医療机构与社会慈善组织、爱心人士联手,开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救治活动的真实故事,其主要情节来自空军总医院和中华慈善总会于两年前启动的“心蕾工程” 。

    作为当今世界发展非常迅速、影响非常广泛的社会事业,慈善医療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慈善和医療从各自存在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对方,只不过其发展的曲线起起伏伏,时而伴随着洪钟大吕、波澜壮阔,时而“失于朝、求诸野”。

    自古以来,中国医者就以“悬壶济世”为自己的最高信仰。在笔者的家乡有一处山涧名为“虎溪”,相传药王孙思邈遍游天下、收集民间古方,途经那里救了一只老虎。老虎为了报恩,从此跟随孙思邈出入于深山密林,采药救人。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但却可以从中看出施救者的仁心、仁术,以及被救者的感恩之心—一畜生都能救助,何况人呢?畜生都知道感恩,何况人呢?!然而,由西周至秦汉再到明清,“医在王官”的体制,使一部分医者背离了“悬壶济世”的信仰,“做功夫形迹之心”昭然若揭却恬然不以为耻。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把这类人的嘴脸描写得纤毫毕露:侍中王贻永官居正二品,每年有一个“恩例”名额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