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4期
编号:13242740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4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细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安全评分、消毒隔离、护士配合技能、器械技能、仪器设备管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組患者手术时间、护理人员个人形象与职业素养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手术室护理中能有效提高护理安全性与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细节护理; 手术室护理; 护理安全

    doi:10.14033/j.cnki.cfmr.2018.4.0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4-0092-02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1]。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需设计合理、设备齐全,护理人员需有快捷、灵敏的反应,保证手术室空气清新、手术中所需物品齐全、完好等等,其次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感染、保障患者基本的安全[2]。然而,上述工作的完成,需以手术室护理为切入点。手术室护理具有风险高、时间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等特点[3]。本文为促使手术室护理工作做精、做细、做好,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提出将细节护理应用手术室护理中,为验证其临床效果及应用规范指正而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手术标准,且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同时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以护理方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3~70岁,平均(35.3±2.1)岁;手术类型:普通外科手术9例,妇科手术11例,肝胆外科手术12例,神经外科手术8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3~70岁,平均(35.7±1.5)岁;手术类型:普通外科手术10例,妇科手术10例,肝胆外科手术13例,神经外科手术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包括:(1)术前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调整手术室的温度、湿度,同时将术中所需器械设备准备好;(2)术中协助患者选择合理体位,配合主治医师进行手术;(3)术后将患者切口血迹擦干,并同时转入病房。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具体如下:(1)制定护理流程。护理人员接到手术通知后,需在第一时间深入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如:患者心理状况、生命体征评估、过敏史、传染病史、手术史、既往病史、肢体活动度等等[4]。以上述情况为依据,以工作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为标准,对护理工作做层层分解,制定一套完善的细节护理标准流程,所有护理工作都必须以制定的标准流程为依据,给予严格执行。(2)皮肤护理。对于大手术而言,手术时间较长,且术中无法改变体位,局部组织受压时间较长,容易出现压疮等情况[5]。因此,术前皮肤护理至关重要,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具体方法:术前检查患者皮肤完整情况,针对本骨突处涂抹液体敷料赛肤润[6]。将患者置于安全、舒适体位,保持皮肤干燥、防止冲洗盐水外溢,保持床单与衣服平整,通常选择啫喱垫、软头圈作为病床铺垫。(3)心理护理。患者术前难免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其提出的疑虑,给予及时解答,同时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内容及以往手术成功案例,以排除其心中负面情绪,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4)术中保温措施。手术过程中保护好患者体温,对其术后苏醒时间缩短,并发症情况的抑制有关键作用。手术室温度需控制在22 ℃~25 ℃,并且在手术开启后打开暖风机,温度调至43 ℃。同时,尽可能减少患者裸露面积,对局部皮肤选择保暖手巾进行包裹[7]。输液时,将溶液温度控制在35 ℃~37 ℃,手术中冲洗需用0.9%氯化钠溶液,并且温度要控制在37 ℃左右。另外,术中所用纱布需用温盐水浸泡。(5)完善交接核对。完善好交接核对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具体包括患者身份识别、手术前后交接、手术中结束时间的查对执行等[8]。其中,手术身份识别主要针对患者腕带上的姓名、病案号、病历表等进行校对;手术前后注意核对患者交接表,以术前准备为依据,如实逐项细化核对填写患者:生命体征、肠道准备、禁食禁饮、手术部位标识、输血输液情况等等。建立手术安全核对表,执行交接人员各自签名,并严格按照交接时间填写。另外,术前需重点核对患者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术前术中用药、预计失血量、麻醉注意事项、手术器械设备准备等等,全部核查正确后方可进行手术。最后,术后交接护理。协助医师为患者擦净血迹,做好切口包扎、固定等。妥善固定好各类引流管,保持患者输液与引流的通畅性,同时协助工作人员将患者运送至病房[9]。

    1.3 观察指标

    (1)以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安全评分比较作为观察指标,具体观察指标包括:护理质量安全评分、消毒隔离、护士配合技能、器械技能、仪器设备管理。评分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2)以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护理人员个人形象与职业素养评分比较作为观察指标;后者评分满分为10分,评分越高护理人员做得越好;(3)以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比较作为观察指标。满意度情况调查,由医院自行制作调查问卷。将满意度情况分为四个等级,即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http://www.100md.com(包燕)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