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年第11期
编号:13131342
老年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手术治疗(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5日 陈上卫
第1页

    参见附件。

     1.4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Lidstrom评分标准,优:无功能损害、畸形、背伸掌曲<15°,无临床主观症状;良:无功能损害、临床主观症状,轻度畸形;可:腕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关节活动相对较差,临床主观症状相对较少;差:上述指标均恢复不理想伴有持续性疼痛。

    2 结果

    2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8~14月,平均10个月,都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腕管综合征。本组28例患者,优20例,良6例,可2例,差0例。

    3 讨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桡骨远端2~3 cm骨折复位不满意,复位后再移位的大部分为不稳定骨折,特点:桡骨远端掌或背侧皮质粉碎,短缩>5 cm,前后>1 cm,掌倾背倾>20°复位不稳定,再移位[3]。老年患者,特别女性骨质疏松/跌倒等低能量外伤容易造成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桡骨远端解剖特点[4],横截面略呈四方形松质骨外面裹以极薄的骨密质。桡骨下端是力学上弱点,极易发生骨折。桡骨远端前面光滑,有旋前方肌附着背面凸隆,有一明显的背面结节,还有三条纵沟,前臂背侧伸肌腱由此通过,沟间纵嵴为伸肌腱支持带的附着部,桡骨下端外侧面粗糙,向远侧延伸为锥状的茎突。内侧面有弧形凹面,称为尺切迹,与尺骨头构成下尺桡关节。切迹远侧有一微嵴,为关节盘的附着部。下面为光滑的三角形凹面,称为腕关节,与第一排腕骨相连。正常腕关节尺偏角为20°~25°,掌倾角10°~15°,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1~1.5 cm。上世纪九十年代Rikli等[5]提出腕关节三柱理论,桡侧柱起支撑作用,中间柱起应力传递作用,尺侧柱起前臂和腕部旋转作用、应力传递次要作用。随中国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要求生活质量,能够独立生活,以往手法整复不满意,往往再移位,畸形愈合,下尺桡关节脱位,腕管综合征,腕关节功能恢复差。有资料显示桡骨远端骨折关节面如果有2 mm间隙或者关节面塌陷>2 m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