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32
编号:13711054
调查分析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及控制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5日 俞敏麒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及控制措施,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抽查的150份不合理静脉输液配伍药方。结果:导致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的原因主要有药物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溶媒容量不足、药品剂量问题等,药师干预后临床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明显减少,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同时提高药师职能,加强药房管理能够对医院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有效地纠正,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伍; 合理性;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R9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139-02

    静脉输液是一种静脉补液、给药途径,迅速有效,在临床疾病的治疗及抢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静脉药物的配伍也越来越复杂。为了将静脉药物配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有效保证用药安全[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150份不合理静脉输液配伍药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100份不合理静脉输液配伍药方,和2012年2月-2013年2月由药师统计审核出的50份不合理静脉输液配伍药方,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个时间段内各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发生的原因例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析时严格依据参考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临床用药须知》等文献和资料,并依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将相关预防干预措施制定出来,然后对上述药方进行统计,对预防干预前后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2]。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临床由于药物配伍不当、溶媒选择不当、溶媒容量不当导致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