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植物神经系统疾病 > 直立性低血压
编号:13741487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与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5
     【摘要】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156例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分析引发低血压的因素及其特点。结果:发生低血压并发症56例,经过及时补充电解质、补液、升压等措施,使其生命体征完全恢复稳定。结论:心血管介入治疗引发低血压起病急、发病迅速,严重危急患者生命,应及时观察生命体征,早发现,早治疗,并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减少此类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术; 低血压;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5-0069-02

    心血管介入术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是会出现危险的并发症,很容易威胁生命。血管迷走抑制性晕厥临床上常称为过度迷走反射,主要是各种刺激因素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床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1]。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的156例患者中,对发生低血压并发症的护理体会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介入治疗的156例患者,其中并发低血压56例,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56±3)岁。其中冠脉造影术(CAG)15例,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16例,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CASI)19例,射频消融(RFCA)4例,先心病封堵术2例。

    1.2 发生时间

    出现低血压的并发症普遍发生于手术中至术后24 h内。其中17例在术中发生低血压:CAG 5例,PTCA 4例,CASI 7例,RFCA 1例;39例在术后24 h内引发:CAG 10例,PTCA 12例,RFCA 3例,CASI 12例,先心病封堵术2例。

    1.3 临床表现
, http://www.100md.com
    并发低血压患者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病迅速,血压均迅速明显下降至70~90/60~50 mm Hg,心律大多减慢至25~35次/min或偶尔增快,脉搏细弱,恶心呕吐,颜面苍白,四肢厥冷,神智不清,外感刺激减弱。

    1.4 治疗方法

    立即予以吸氧,进行生命体征密切监控。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停用硝酸甘油,予1500~2000 ml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短时间内大量快速静脉滴注,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多巴胺首剂10 mg静推,继20~40 mg/30 min,继静滴100~200 mg加5%葡萄糖250 ml中,直至血压稳定。如心率缓慢,使用小剂量的阿托品0.5~1.5 mg静脉注射,如在1~2 min无明显改变可增加2 mg。

    1.5 护理原则

    1.5.1 术前护理 在术前左侧上肢备留置针。叮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少喝水,术前应当适当进食进饮,保证充足的血容量,可预防迷走神经反射,提高手术成功率。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用通俗的语言介绍整个手术过程,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 http://www.100md.com
    1.5.2 术中护理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在出现低血压的并发症时,应立即告知医生,并稳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抢救及治疗。

    1.5.3 术后护理 术后病房温度应保持舒适。为促进造影剂排除,减少肾功能损害,叮嘱患者多饮水,注意少量多次[2]。如果患者禁食或自感饥饿时间较长,可进行术后补液,如患者状态良好,可术后进行少量的流食。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术后出现血压下降、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

    1.5.4 拔管前后的护理 经股动脉途径,拔管前做好解释工作,并备好急救药品,进行床边心电、血压监测,在拔管前排空膀胱,不可过饱。患者保持仰卧位,术侧下肢伸直并制动,避免屈曲,搬动时应多人同步平抬。用1%利多卡因100 mg局部充分麻醉后实施拔管,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和疼痛感。防止诱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按压止血部位要准确,以中指和示指压迫动脉内穿刺点,嘱患者勿用力抬头及咳嗽,严禁双侧拔管,或用力按压引发剧痛。拔管后采用纱布绷带“8”字法包扎、固定。并以1公斤盐袋压迫止血6 h,在24 h时无出血点可逐渐减压[3]。拔管后24 h实施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经桡动脉途径,术后立刻拔除动脉鞘管,拔管前保持液路通畅,告知患者拔除鞘管时会引起疼痛,嘱患者深吸气,轻轻拔出一点看是否有痉挛,如果没有痉挛,可顺利将鞘管拔除,用纱布卷压住穿刺点,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2 h,2 h后可逐渐减压,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等情况。
, 百拇医药
    2 结果

    并发低血压56例,其中17例患者在术中出现血压迅速下降,术后24 h内有39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对并发低血压患者因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经配合医生及时抢救进行纠正电解质,及时补液,在10 min内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测量血压上升到110/90 mm Hg,在低血压的患者中有42例患者30~60 min恢复正常血液及生命体征,有14例患者经抢救60~90 min恢复。低血压并发症治愈率为100%,无死亡病例。通过规范化的护理干预降低心血管介入治疗后并发血管迷走反射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手段,出现低血压并发症的几率在临床平均为30%,但是起病急、发病迅速,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应当提高警惕,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及时观察生命体征,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此类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预后以及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4]。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王叶丽,何多芬,李静.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伴一过性低血压反应的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4):395.

    [2]刘鹏,贾立新,张艳,等.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992-993.

    [3]曾伟,辛杰,王凤,等.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28(12):977-979.

    [4]李敏玲,郭俊宇,孙小慧.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0):139-140.

    (收稿日期:2012-08-22) (编辑:陈春梅), 百拇医药(邹蓉蓉)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植物神经系统疾病 > 直立性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