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5
编号:13741433
如何做好糖尿病的社区防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5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加上人们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急剧上升,目前统计我国大约有9240万糖尿病患者,而且每年还以9.7%的发病率在上升。据统计2011年,我国用于糖尿病的防治总费用高达170亿美元。因此,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则是每一位社区医务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5-0154-02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代谢综合征[1-2]。临床以血糖升高为标志,久病可导致多器官系统损害,严重或应急时可至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分胰岛素依赖型(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1型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15%,2型糖尿病患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人居多,起病缓慢,症状轻,甚至于没有症状,此类糖尿病患者占总数85%~95%。
, 百拇医药
    1 早期发现是糖尿病防治的关键

    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当患者出现代谢紊乱时会引起多尿、口渴、多饮,感到全身乏力,体重减轻,消耗加重,会出现饥饿、饮食增多,有的会出现全身瘙痒。因此,糖尿病给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印象是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低,而医生对糖尿病的诊断力低。目前,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家要求,凡是首诊患者,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要检测血糖。这一规定给筛查糖尿病患者带来许多方便,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很大提高。

    自从实施首诊测血糖以来,凡是到笔者所在社区社区就诊的居民,笔者都对其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对于血糖偏高的患者,建议其抽血测糖化血红蛋白或餐后血糖测定,有些患者复诊时,复查空腹血糖,对于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空腹血糖>7.2 mmol/L,随机血糖>10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7 mmol/L),笔者就给予其确诊为糖尿病,同时建议其家属到社区做糖尿病筛查,这样就逐步提高了社区对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
, 百拇医药
    凡是在笔者所在社区管辖的居民在二、三级医院就诊,确诊为糖尿病的,笔者在社区巡诊、随访、上门登记、收集信息、建立健康档案时,发现一例,就给予建立糖尿病专档一例,并跟踪随访,及时给予处理。

    2 规范化的治疗对防止很重要

    由于对于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做到完全清楚,缺乏对病因的有效治疗,笔者只能做到早期治疗,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死亡率。

    治疗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对于血糖不是很高,无症状或者症状很轻的患者,主要通过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改变其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消除对糖尿病的恐惧心理。多个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指导,教会他们自测血糖及防治策略。

    对于一些已出现症状,血糖控制不理想或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除了非药物治疗外,应该合理使用药物,目前常用的药物有:(1)胰岛素及其类似物;(2)磺酰脲类;(3)双胍类;(4)α-糖苷酶抑制剂;(5)噻唑皖二酮及其衍生物;(6)促胰岛素分泌剂;(7)中成药。在治疗过程中,全科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一种最适合患者的一种治疗药物,笔者的体会是:尽量选择自己熟悉并且副作用少,而又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的药物。
, 百拇医药
    在糖尿病的治疗活动中发现,许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并不只患有糖尿病一个病种,有时一个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等,有些还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肿瘤,因此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的过程中要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各项辅助检查,认真做好身体检查,做好评估,分清主次,先处理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再解决其他问题,充分考虑其他疾病对糖尿病的影响,又要考虑糖尿病对疾病所造成的影响[3-4]。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好血糖,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糖尿病的治疗当中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并发症的线索,耐心听取患者对病史的叙述,认真做好每一项辅助检查,比如血脂、肾功能、眼底、视网膜、周围神经、中枢神经、大小血管等等,细致观察身体皮肤是否有长期不愈的感染部位,如果发现了并发症,要积极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有许多患者会出现低血糖反应,这可能是饮食调节不合理、口服药物剂量过大、胰岛素实用技术掌握不好等造成,低血糖要及时处理,如果低血糖时间过长,患者会出现乏力、心悸、胸闷、心慌、手足震颤,最终会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
, 百拇医药
    3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要跟上

    我国是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糖尿病发病国,而糖尿病流行自今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糖尿病的危害已严重威胁到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影响到了国家的发展,因此,如何做好糖尿病的管理已显的越来越重要。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已作为社区一项重点工作来进行,而糖尿病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也得到了重视,结合笔者所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介绍一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发现患者后首先要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文件,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表、相关的接诊记录及其他医院的治疗信息、用药记录、转诊记录等等。接诊患者后要做好门诊记录(SOAP),能在社区处理的患者按《糖尿病的防治指南》给患者设计好相关的治疗方案。设计治疗方案要依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一些特殊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做出评估,最后设计出合理的处理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经常深入到居民小区去开展义诊、巡诊、上门对患者进行访视,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上门访视很重要,可以让责任医生看到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生活行为方式及其家人对其患糖尿病的了解程度等,使责任医生在做健康教育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可以预约患者到门诊随访或者通过电话进行随访,主要是了解患者近期血糖是否有波动,药物的使用情况是否正确,身体状况是否良好。笔者所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一年一度的体检,按季度每季随访1次,每年不低于4次。每年在社区居民小区开办一期针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宣传专栏,举办至少一期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的知晓率,教会糖尿病患者自测血糖,如何适应环境以及如何进行适合于自己的体育锻炼,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告诉患者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使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这一人群多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消除对糖尿病的恐惧心理,让一些糖尿病病友多互相沟通、交流,有关糖尿病防治的心得体会,有条件时可以成立糖尿病病友俱乐部,同时建议家庭积极参与到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来。
, 百拇医药
    我国目前已是名副其实的糖尿病大国,而且患者的数量在不断上升,糖尿病给国家、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已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只有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协作,才能够把这一工作做好,具体来说人事部门应该增强基层医务人员的数量并不断的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使其诊疗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财政部门在资金的分配上要多给基层增加资金上的帮扶成立相应的防控治疗经费,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做好这份工作的积极性。上级医疗管理部门在技术支持上要多给予基层医务人员业务上的指导。通过三年医改,感觉到基层慢性病的防控工作已得到越来越重视,国家医改的政策强基层、保基本的实施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不管是农村或城市医保的覆盖率越来越高,现在农村的广大居民看病自付的比例越来越少,农村居民患上慢性病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如火如荼,在社区看病,现在有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公费医疗还有商业保险,城市居民看病自付的比例也在不断下降,有些患慢性病的城市居民自付的比例几乎只有10%,不管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全科医生团队都经常深入到居民中去,对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免费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使广大居民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不断上升,通过健康讲座对一些常见的糖尿病防控知识有了认识,给糖尿病的防控带来了很好的效果,相信在国家的重视下,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糖尿病的防控一定会越来越好。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郭锡明,陈建荣.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作用[J].实用全科医学,2006,4(4):469-470.

    [2]王惠萍,何晴.糖尿病患者饮食认知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09,221(11):272.

    [3]常仁翠,高辉,井月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小组健康教育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7,22(5):358.

    [4]陈益芳,杜亚平糖尿病社区防治管理的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6):79-80.

    (收稿日期:2012-08-22) (编辑:王春芸), 百拇医药(杨政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