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其它 > 便秘
编号:13747070
老年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3
     【关键】 糖尿病; 老年; 便秘;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3-0086-02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导致的一种糖代谢功能紊乱的终身性疾病,血糖控制差可出现多种糖尿病并发症[1],其中糖尿病引起的便秘是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所导致。患者排便困难,可诱发脑出血、急性心梗及视网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死亡率及致残率。为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笔者所在医院在糖尿病患者便秘治疗中增加了护理干预,疗效满意。现将笔者在护理实践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糖尿病专科住院的80例患者,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60~91岁,平均76岁,合并糖尿病便秘32例,占40%,合并视网膜病变8例,占10%,合并心脑血管病变28例,占35%,余下的15%是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积极控制血糖,活血通络;促进胃肠动力,营养神经等对症及支持疗法,合并高血压患者,积极配合降血压药物,并根据患者不同便秘原因,采取对应护理干预,如泻剂、清洁灌肠、中药通便等。

    2 结果

    完全解除便秘30例,1例因便秘诱发高血压脑出血,1例因便秘诱发广泛前壁急性心梗,虽给予积极抢救,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3.1 导致便秘的主要因素

    3.1.1 糖尿病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通过多项临床调查及论证,糖尿病患者由于病史较长,血糖未得到良好控制,血糖经常处于较高水平,反复的高血糖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从而引起胃肠蠕动功能减弱,大便长时间在肠道内积存,水分过多地被重吸收,加上腹肌和会阴张力减小,造成大便干结,不易排出体外,反复发作,可造成肠道恶性循环并加重便秘。
, 百拇医药
    3.1.2 日常活动减少 糖尿病患者多见于老年人群,病种较多,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加上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合并关节炎及肢体活动障碍,活动不便,严重者甚至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导致肠蠕动功能减慢或腹肌收缩乏力均能引起便秘。

    3.1.3 饮食习惯的改变 糖尿病患者多需严格控制饮食,老年人由于牙齿多不健全,进食量少或食物过于精细,食物残渣及纤维素减少,使大便体积变小,量变少,变硬不能有效刺激肠蠕动。另外,如果血糖过高,大便中的水分通过渗透作用二次吸收,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大便变硬,最终导致便秘。

    3.1.4 神经精神因素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内分泌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血糖控制差,出现多种并发症,患者精神、心理负担加重,出现焦虑、烦躁、多疑、紧张、忧郁等。长期心理障碍尤其是焦虑影响全身神经系统,抑制胃肠蠕动功能,引起进食量少及神经性厌食,最终可导致便秘。

    3.1.5 排便信号的忽视 合并脑血管的患者,大脑不能有效支配排便神经,排便传导系统出现障碍,日久排便反射逐渐减弱,继而导致便秘。
, http://www.100md.com
    3.1.6 药物性不良反应 老年糖尿病患者因多种原因口服多种不同药物,导致肠道功能失调,造成继发性便秘。

    3.2 便秘的护理干预

    3.2.1 控制血糖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有效预防并控制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点措施[3],老年糖尿病患者病史大多较长,胰岛B细胞功能明显减退,故选用有效降糖药物是治疗的重点,而口服药物大部分有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故必要时选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更有效地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3.2.2 调整膳食 老年人大部分饮食结构不合理或饮食不规律,如食物过精或过细,粗杂粮、豆类缺少,纤维素食用过少等,以上情况均加重患者便秘,故积极治疗老年人便秘,首先要降低诱发便秘的危险因素,多食粗粮,豆类制品及高纤维食物,多饮水,特别是晨起饮一杯凉开水,可有效刺激肠道蠕动,保证肠道水分充足,促进大便排出。宜低盐、低脂饮食,忌过食辛辣燥热饮食,特别是降低动物油的食入,降低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能更好地防止冠心病的发生,降低其致死率及致残率。患者在进食水果时,应同时减少食物量,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同时使糖尿病便秘发生率明显降低。
, 百拇医药
    3.2.3 适当运动 老年人因体力下降,不喜欢运动,缺乏体育锻炼,加重体力下降,导致便秘的发生,故要坚持督促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度体育锻炼,克服久坐少动,喜静善卧的不良习惯,每天坚持在饭后30 min做一定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可增强患者体质,增加心肺功能,使肠道蠕动功能增强,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控制血糖的效力,有效预防便秘发生。对长期卧床患者一定要坚持被动锻炼,如床上肢体被动运动,腹部逆时针按摩,促进排便,并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3.2.4 营养神经 在控制血糖治疗的同时,进行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营养周围神经,活血化瘀药物常选红花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药物多选择前列腺素针剂,营养周围神经药物多选择甲钴胺针剂。

    3.2.5 药物的选择 老年糖尿病伴便秘的患者可先选用西沙必利促进胃肠蠕动,不要盲目滥用泻药,防止黏膜黑变病,药物依赖性便秘。临床多选择通便灵及芦荟胶囊,润肠通便,蓖麻油口服,开塞露灌肠,对糖尿病合并假性肠梗阻的患者,可加用中药黄龙汤。
, 百拇医药
    3.2.6 心理护理 多与老年糖尿病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其精神压力,使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加强糖尿病教育,从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进行指导,使患者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坚持血糖检测,更好地配合临床医生的工作,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伟英,卢梅英.老年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护理体会[J].华夏医学,2009,22(5):937-938.

    [2]屠云.糖尿病病人便秘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7,21(1):113-114.

    [3]梁茹.糖尿病便秘患者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8,22(5):11-12.

    (收稿日期:2012-05-14) (编辑:田烨), http://www.100md.com(岳晓利)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其它 > 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