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
编号:13768424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5
     【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对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结果96例颅脑损伤患者痊愈44例,显效32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高压氧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做好入舱前后及整个过程的护理,让患者及早、及时行高压氧治疗,可促进脑组织生理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高压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护理

    高压氧(hyperbaric oxyen,HBO)治疗是机体处于高压环境中呼吸纯氧或高浓度氧,即周期性呼吸超过1个大气压纯氧的治疗。许多研究认为脑损伤后的供氧与预后有密切关系[1]。高压氧可提高血氧含量和血氧弥散度,从而改善脑组织的缺氧,使脑组织氧分压相应提高,同时高压氧又可使脑组织线粒体中H+-ATP酶活性增加,从而促进脑组织的修复[2]。脑损伤虽然使脑组织受到伤害,但仍然有逆转的可能,只要及早、及时的给予高压氧治疗,是可以尽快消除可变性脑组织和缺氧状态。可促进脑组织生理功能的恢复。笔者所在科自2006年6月~2010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6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均做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其中广泛脑挫裂伤47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外血肿(术后)18例,硬膜下血肿(术后)11例,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术后)1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男性67例,女性29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最短36 d,最长11个月;致伤原因为车祸、坠落、打击伤。其中气管切开17例。

    1.2治疗方法采用SHC900单人纯氧舱治疗,治疗压力为0.2 mPa,治疗时间为70 min,1次/d,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3~5 d。最长治疗10个疗程,最短的3个疗程:疗程及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高压氧治疗期间给予促苏醒、脱水、神经营养药,针灸及功能锻炼等。

    1.3疗效判断标准(1)痊愈:神志清楚,症状及体征消失,智力和体力恢复正常;(2)显效:神志清楚,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显著,生活基本能自理;(3)好转:神志清楚,部分症状及体征改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4)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

    痊愈44例,显效32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占93.75%。

    3临床护理

    (1)入舱前向患者家属介绍高压氧治疗的一般知识,治疗原理及治疗的必要性,取得支持:细心检查入舱患者的穿、戴。(2)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掌握有无外伤性癫痫、脑脊液漏、消化道出血等,以排除禁忌症,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意识、瞳孔的变化,体温≥39 ℃时应报告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进舱。(3)对躁动不安者,应适当固定四肢。(4)气管切开患者进舱前应将气管导管的气囊换成水囊,并吸尽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5)鼻饲饮食者,管喂时间应安排在进舱前1~2 h,管喂量控制在200 ml以内。(6)留置尿管的患者,在进舱前将尿袋内尿液排尽,尿袋放置低于膀胱处。(7)出舱后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并测血压、脉搏等,交待家属注意保暖,防止受凉。(8)患者在治疗期间消耗大,应指导给予患者鼻饲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以增强治疗效果。
, http://www.100md.com
    4讨论

    颅脑创伤对脑组织和血管生理机制的破坏可引起不同的原发性损伤,在原发创伤数小时至数天后继而引起细胞损害[3]。最常见的是从原发病变基础上产生的脑水肿、脑肿胀和颅内出血,使颅内压力增高,引起颅内静脉回流障碍,甚至阻碍动脉供血,造成脑缺血缺氧。后者有加重脑水肿,使颅内压更增高,形成恶性循环[2],最终导致脑疝形成。在此过程中,其中心环节是缺氧。脑组织85%~90%有氧代谢维持功能活动。因此,脑组织耗氧量大,对缺氧也敏感。一旦脑损伤后,脑细胞的恢复必须依赖于氧,这些病变组织只要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就有逆转的可能[4]。高压氧可迅速纠正脑组织的缺氧状态,切断由于缺氧而导致的恶性循环。在高压氧环境中动脉血氧分压可增加10多倍。颅脑损伤急性期,由于组织水肿,出现血管弥散功能障碍,在高压氧下由于血氧分压增高,氧的弥散半径扩大,从而纠正了脑组织缺氧状态。高压氧能使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脑水肿减轻,降低颅内压。在0.12 mPa氧压力下,脑血流量减少21%,颅内压降低36%,葡萄糖代谢率高,能量生成恢复,有促进脑组织修复的作用。1974年Hayakwa试验证明,在0.2 mPa氧压力下,椎动脉血流增加18%使脑干和网状激活系统血氧供应增加,提高上行网状系统的兴奋性,从而有利于患者意识恢复和觉醒[5]。
, 百拇医药
    高压氧治疗能尽快降低颅内压、促进患者苏醒及意识的恢复,缩短病程。做好入舱前、后及整个过程的护理服务,让患者及早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Xiong Y,Peterson PL,Leecp CP.Alteration in cerebral energy metabolism induced by traumatic brain injury.Neurd Res,2001,23(2-3):129-138.

    [2]赵秀琴,张芝莲,杨学智,等.高压氧治疗脑挫裂伤的临床观察.家庭护士,2008,6(9):2486.

    [3]只达石,崔世民,张赛.颅脑创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35.

    [4]王丽珠.高压氧治疗脑外伤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家庭护士,2006,4,(10):23-24.

    [5]高春锦,杨捷云,崔晓辉.高压氧医学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

    【收稿日期】2011-03-06

    (本文编辑:郎威), http://www.100md.com(赵树仙)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