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腹部创伤
编号:13768456
腹部创伤早期再手术36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5
     【关键词】腹部创伤;早期;再手术;分析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需手术探查(部腹+腹腔镜探查)的腹部伤患者1156例,其中手术36例(占3.1%)外科转入再手术3例。本文就再手术的原因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治疗腹部创伤的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30例,女6例,年龄16~60岁,平均31.2岁,钝性伤28例,穿透伤30例,多发外伤30例,一次再手术36例,二次再手术8例,择期手术3例,再手术时间据首次剖腹10 h~3个月。

    1.2再手术原因(1)术中漏诊:11例首例手术时漏诊多脏器伤,或漏诊其它脏器伤。(2)术中处理失误:13例止血不确切或不当,如缝合技术的原因或组织活力判断再手术错误等。(3)手术并发症:除1例切口全层裂开、2例切口疝外,其余7例均为非直接技术原因的并发症中手术。
, 百拇医药
    1.3再手术方法各种再手术的类型及例次,漏诊脏器修补或切除11例,再次手术止血11例,修改不当手术2例,腹腔脓肿引流2例次,粘连性肠梗阻松解5例次,切口裂开1例,切口疝补1例次,择期手术(结肠关瘘术)3次。

    2结果

    本组死亡2例(5.5%)均因首次手术时处置失误5例于再次手术后1~5 d死于MODS,存活34例。再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膈下脓肿、粘连性肠梗阻、胰瘘等。平均住院36 d。

    3讨论

    腹部创伤已成为外科较为常见的急腹症,虽然伤情复杂,若处理得当,可降低病死率,本组病例再次手术率为3.1%。分析资料,笔者所在医院医护人员认为有以下原因。

    3.1术中漏诊笔者所在医院11例均因此而造成,第一次手术未进行全面检查,仅满足于找到部位的伤情,其中1例在外院作小肠和脾破裂手术时漏诊了十二指肠破裂,术后2 d转笔者所在医院,行十二指肠修补,三管造瘘术。终因MODS死亡,另一例第1次手术发现脾破裂,胃前壁穿孔,行脾切除胃前壁修补术,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液较多,术后第四天引流出大量鲜血,再次手术发现胃后壁还有一破口,胃液腐蚀胰腺引起的出血1例。腹部刀刺伤患者。手术探查见肝、小肠、胃均有破裂,后腹膜血肿,行多脏器修补术,见后腹膜血肿无扩大。故再次手术见腹膜破口有活动性出血,切口止血发现腰大肌血管出血。
, 百拇医药
    3.2术中处置失误也常导致再手术笔者所在医院1例胸腹联合伤患者,外院在处理横结肠破裂(约1/3周),单纯行横结肠破裂修补,未行造瘘术。术后第三天出现弥漫腹膜炎及感染休克而再次手术,证实为结肠瘘。2例因肠管,胆管挫伤较重未处理,均发生延迟性破裂而再手术。1例十二指肠破裂损伤修补术未做三管造瘘术,而再次手术,1例胰腺刀刺伤患者,首次手术认为胰腺受伤表浅,缝扎后未见渗血渗液。故未放置引流,术后出现局限性腹膜炎。胰周积液,于术第五天再手术放置引流,继续出血8例(后腹膜出血2例、脾切除后脾窝渗血4例、脾动脉结扎线脱落1例、胰尾挫伤缝扎仍有出血1例),笔者所在医院医护人员认为:在处理结肠挫伤时,若破口超过1/3周,除行修补术外,还需要作结肠造瘘术,否则后果是严重的。对胃肠挫伤严重者,要切开检查,并作预防延迟破裂的手术,对十二指肠外伤患者应行三管造瘘术(胃、空肠、胆道造瘘),对于胰腺瘘患者腹内均应放置引流管。外伤性胰瘘患者只要引流通畅,多可自愈,对于后腹膜血肿,因切开探查,充分引流,以免遗漏出血的来源。

    3.3手术并发症致再手术以膈下脓肿和粘连性肠梗阻为多,本组膈下感染多为严重肝损伤行肝周填塞后,因担心拔纱条时再出血,均在5 d左右拔出填塞,近年改为2~3 d拔除,并发症减少。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疾病后,主要有以下因素:(1)创伤剖腹后通常要求全面探查,常为多脏器手术或肠壁系膜等广泛损伤,腹腔积血或胃肠污染,胆漏相对较多和放置引流物时间过长,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如:顺序小肠洗净腹腔积血,用抗生素冲洗腹腔,早期下床活动,可能会减少肠粘连的机会。(2)腹壁切口疝和切口裂开也是导致再手术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对于腹部患者手术时应全面探查,正确掌握操作技术,严格遵照医疗操作常规是减少再手术的关键。

    【收稿日期】2011-03-31

    (本文编辑:郎威), 百拇医药(曹安华 杨敬博 何国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腹部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