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13
编号:13768995
对30例肾病患者尿沉渣中常见管型的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5日 陈璐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对1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10例肾盂肾炎,1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沉渣中常见管型是否存在进行探讨,其中常见管型包括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脂肪管型、颗粒管型。方法取30名肾病患者清晨第1次尿液10 ml,将玻璃试管以2000 r/min的速度离心后,滴取尿沉渣于载玻片上染色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镜检。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以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为主;肾盂肾炎患者尿沉渣中以透明管型、白细胞管型为主;肾病综合征患者以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为主。结论尿沉渣中管型的检测是诊断急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有力依据。

    【关键词】肾病;管型;尿沉渣

    尿沉渣显微镜可出现尿中各种细胞管型,细菌及各种结晶等有形成分,管型(cast)一般由Tamm-Horsfall蛋白、血浆蛋白、肾小管分泌物,变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及其崩解产物所组成。管型通常在远端肾小管塑形而成,由于常成贺柱体(cylinder),故在尿中又称圆柱体尿,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一般管型形成机理:(1)蛋白质的存在;(2)尿流缓慢,尿液充分酸化及尿液的高度浓缩;(3)有局部尿液积滞;(4)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传统的管型演变理论,即上皮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蜡样管型,受到不同管型成分(即多途径的形成转化)的挑战,由脂肪变性的上皮细胞可形成脂肪管型[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