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2期
编号:12625842
鞍区脑膜瘤误诊为视神经病变1例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期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视神经病变;复发诊断;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129

    脑膜瘤分为颅内脑膜瘤和异位脑膜瘤, 较常见的为颅内肿瘤, 临床上表现多样, 由于肿瘤膨胀性生长, 患者往往出现头痛、癫痫的症状, 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 可能会出现一侧或两侧视力下降的现象, 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如有些患者还会伴有头痛, 都可考虑是脑膜瘤的病发。鞍区肿瘤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在早期不易发现, 患者常出现压迫视交叉、视力改变等表现出眼科症状, 而患者常常直接就诊于眼科, 造成误诊。而对于脑膜瘤的确诊, 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现将鞍区脑膜瘤误诊为视神经病变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已婚, 年龄60岁。由于发现右眼视力下降, 看东西模糊, 以“右眼视力下降1周”主诉收住院。2012年12月于本院诊断“右侧蝶骨嵴脑膜瘤(过渡细胞型)”开颅行幕上肿瘤切除术, 术后因脑肿胀行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定期门诊复诊。患者1周前因视力下降再次于神经外科就诊。为患者行头颅CT检查, 显示颅内未见明显异常, 建议眼科诊疗。全视野ERG显示:右眼视网膜功能下降;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示:右眼视路传导功能下降, 眼科门诊以“右眼视神经病变”确诊入收住院。患者查体显示, 全身情况良好, 右侧额颞骨缺损, 轻度脑膨出, 双侧额纹对称, 感觉无异常, 四肢肌张力正常, 生理反射正常, 病理反射未引出。视力:右手动/眼前, 左1.0, 眼压正常, 双外眼及屈光介质正常, 双眼视盘边界清, 右侧较左侧色稍淡, C/D=0.3, A/V=2:3, 血管走形正常, 视网膜未见出血、渗出灶, 黄斑区中心凹反射弱。入院后予以全身及眼局部扩管、营养神经对症治疗10 d, 视力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予以全身甲强龙500 mg冲击治疗3 d, 视力提高至0.05后又下降至手动/眼前。请神经外科会诊, 进行头颅增强MRI诊断显示:① 右侧额颞骨骨质缺损, 轻度脑膨出, 脑软化。②右侧鞍旁及中颅窝形态不规则明显强化影, 考虑脑膜瘤复发, 病变包绕视神经孔, 确诊为“复发性脑膜瘤右眼视神经病变脑膜瘤术后”。转入神经外科, 行γ刀切除肿瘤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鞍区于右眼视神经内侧见肿瘤, 导致视神经受损, 手术中切除受肿瘤侵蚀的硬脑膜、颅骨。术后经脱水、抗炎对症治疗, 术后复查, 患者视力无改善。
, 百拇医药
    2 讨论

    脑膜瘤是一种较常见的颅内肿瘤, 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细胞瘤, 居第二位。引发此病症的原因至今不完全清楚, 病情有恶性和良性之别, 良性脑膜瘤往往生长缓慢, 病程长, 早期症状病程2.5~6.7年, 而且因肿瘤组织与周围结构有粘连或骨质有广泛破坏[1], 一般只能作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首发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和癫痫, 根据患者肿瘤部位的不同, 眼、视力、听觉、嗅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本例患者首次脑膜瘤手术在原发部位残留的肿瘤组织, 并没有彻底切除, 手术后肿瘤易复发, 形成复发性脑膜瘤。文献报道脑膜瘤的主要复发因素有:切除肿瘤的程度, 肿瘤的部位、大小与形状等特性以及患者的自身情况等, 都可以作为鉴别条件。对复发性脑膜瘤的诊断包括:①切除脑膜瘤手术一段时间后, 又重新出现原来已经消失或缓解的临床症状和特征;②再次手术或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原手术部位切除的脑膜瘤又生长出, 临床症状也会相应出现。

    由于鞍区脑膜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此部位在临床早期表现无特殊规律, 所以早期确诊较困难, 此时神经系统体征表现并不突出, 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才能得以确诊。鞍区肿瘤常出现压迫视交叉、视力改变, 引起眼部症状而就诊于眼科。有些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头痛, 就诊于眼科时一般并不将全身症状说出, 这就可能造成误诊。国内文献报道误诊率高达59%。用CT诊断颅内脑膜瘤将出现5%~10%的假阴性, 脑膜瘤多发于30~50岁的中年人, 女性多于男性, 约占72.5%。本例患者属于鞍区脑膜肿瘤, 出现压迫视交叉, 导致右眼视力下降。患者在手术后视功能无改善, 很大程度上与术前视力受累严重有关, 当然影响患者视力改善很多方面的影响, 并不只是手术方面。有研究发现60岁以下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要好于60岁以上的, 因为多数老年人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 这些病变都会导致对视神经供养能力下降, 同时, 长时间的肿瘤压迫加重了病情, 手术后视力达不到理想恢复。文献报道鞍区肿瘤发生视野改变占66%, 视神经萎缩占54%。诊断单纯性视神经萎缩和低眼压性青光眼时, 应首先排除引起视神经萎缩的其他系统疾病, 视野检查在鞍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特殊意义。
, 百拇医药
    颅内肿瘤常被误诊为眼科疾病, 在临床上并非少见, 作为眼科医师, 应扩大专业学习, 掌握一定的神经眼科知识。在临床上, 对原因不明的视力下降、视神经萎缩的患者, 应考虑到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可能性, 接诊时全面仔细问诊, 要有全身疾病的概念, 仔细对患者体检, 不遗漏全身的症状, 进行全面分析治疗。在检查时, 头颅CT或MRI的检查则非常重要[2], 即使头颅CT或MRI未见异常, 也应该多次复查, 请神经科会诊, 明确诊断, 以避免出现鞍区肿瘤的误诊。本例诊断受患者主诉误导, 造成误诊为视神经病变。因此, 对于患者的诊断必须提供完善的病历资料, 再次进行相关检查及科室会诊, 以客观、可靠的临床证据来支持病案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邓岩锋,匡长福.脑膜瘤的临床表现与综合影像诊断研究. 当代医学, 2014(2):85-86.

    [2] 陈立忠,陈晓黎,徐敬峰.鞍区脑膜瘤的MRI表现与鉴别诊断.现代实用医学,2011, 23(3):341-342.

    [收稿日期:2014-10-08], 百拇医药
------
    郭小静 陕西省西安市核工业四一七医院;

    【摘要】正脑膜瘤分为颅内脑膜瘤和异位脑膜瘤,较常见的为颅内肿瘤,临床上表现多样,由于肿瘤膨胀性生长,患者往往出现头痛、癫痫的症状,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可能会出现一侧或两侧视力下降的现象,严重者可导致失明,如有些患者还会伴有头痛,都可考虑是脑膜瘤的病发。鞍区肿瘤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在早期不易发现,患者常出现压迫视交叉、视力改变等表现出眼科症状,而患者常常直接就诊于眼科,造成误诊。而对于脑膜瘤的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现将鞍区脑膜瘤误诊为视神经病变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已婚,年龄60岁。由于发现右眼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以"右眼视力下降1周"主诉收住院。2012年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视神经病变 复发诊断 治疗

    【分类号】R739.45

    脑膜瘤分为颅内脑膜瘤和异位脑膜瘤,较常见的为颅内肿瘤,临床上表现多样,由于肿瘤膨胀性生长,患者往往出现头痛、癫痫的症状,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可能会出现一侧或两侧视力下降的现象,严重者可导致失明,如有些患者还会伴有头痛,都可考虑是脑膜瘤的病发。鞍区肿瘤没有明显的症(郭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