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4期
编号:12670314
猝死患者家属心理危机研究及干预概况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4期
     【摘要】 通过对猝死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危机进行研究及干预, 减少医疗纠纷发生。以“猝死和心理危机”为题目检索近年来发表的医学论文, 通过对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分析, 了解其心理危机发生机制。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 使猝死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得以宣泄, 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 猝死;心理危机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在6 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1]。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 h内。其特点是死亡急骤、出人意料、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因不明确[2]。因患者死亡突然, 让人猝不及防, 死者家属难以接受亲人已经死亡这个残酷的事实, 使猝死患者家属产生心理创伤, 出现心理危机, 表现为:一部分家属认为医护人员未尽心、抢救工作做得不到位, 对医疗护理技术产生质疑, 在言行上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另一部分则出现严重的情绪障碍, 如哭闹、表情淡漠、不语、晕厥、绝望等, 甚至可能出现轻生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其他待诊患者, 而且干扰正常的医疗工作, 如处理不当, 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1 心理危机反应

    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 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

    1. 1 第一阶段(立即反应) 在听噩耗后陷于极度痛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