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6期
编号:13195346
抗磷脂抗体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与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6期
     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CVD),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病原因包括血管壁病变、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其他病因引起,其中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些患者并没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而且一些中青年患者也占一定比例。因此,寻找病因成为治疗和预防再次复发的关键。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抗磷脂抗体(AntiphospnolipidAntibodyAPA)在缺血性卒中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并且与青壮年卒中关系密切,特别是缺乏高血压、动脉硬化及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脑血管病患者,更应注意抗磷脂抗体的检测。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nolipidantibodyAPA)最早由Wassermann于1906年在有关梅毒学检验阳性患者的研究中进行过描述。APA是存在于循环血清中对抗带有负电荷磷脂的一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主要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L)、狼疮抗凝物质(LA)、较新发现的抗β2糖蛋白I抗体(β2GP1)、抗磷脂酰丝氨酶抗体。其中抗心磷脂抗体最常见,包括LgG、LgA、LgM、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nolipidsyndrome APS)的概念最早是由Hughes在1983年提出,是指与抗磷脂抗体相关的临床表现,如反复发生的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和(或)抗人球蛋白溶血试验阳性。APA通过其识别的抗原特异性不同,干扰依赖磷脂的凝血和抗凝因子发挥作用,激活内皮细胞,阻断AnnexinⅤ与磷脂的阴离子表面的结合,影响纤溶过程,引起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