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14期
编号:11910524
小针刀治疗足跟痛96例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4期
     笔者自2001年起,运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足跟痛96例,同时与单独穴位封闭组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5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针刀治疗组96例,男54例,女42例;年龄36~66岁,平均45岁;病程4周~5年,平均为半年。对照组54例,二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

    1.1 诊断标准

    1.1.1 足跟痛痛,晨起行走时加重,片刻后有所减轻,但行走久时痛加重。

    1.1.2 跟骨结节前下方有明显压痛 X光片示跟骨结节前有骨刺形成或足弓中点有条状钙影,排除骨质病变。但痛痛者不一定都有骨刺。

    1.2 治疗方法 小针刀治疗组:患者卧于床上,足跟朝上,双足背贴在床边缘。在压痛点最明显处做标志。常规碘酒、乙醇消毒,用2%利多卡因5 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做局部麻醉。小针刀口线与足纵轴方向一致,垂直刺入达跟骨骨面。现纵切摆动,再横行切割摆动,呈“十”字形松解,觉针刀下有松动感时拔出针刀,压迫止血,创可贴敷针眼。对照组为常规0.2%利多卡因5 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做痛点封闭,1次/d,3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①痊愈:足跟痛消失,晨起或行走时无疼痛;②显效:足跟无疼痛,晨起或行走时稍重;③好转:足跟部轻度压痛,行走时仍有疼痛,但较治疗前减轻;④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 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均随诊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如下:小针刀治疗组痊愈81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54例,痊愈15例,显效12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66.6%。

    3 讨论

    足跟痛是由于跖腱膜因反复微损伤造成微撕裂所引起的或继发于跖腱膜的慢性劳损产生的无菌炎症反应。人体为了加强此处的强度,防止被拉断,就使附着点不断钙化和骨化而形成骨刺,并同时继发跖腱膜炎性反应和粘连挛缩产生疼痛。

    在局部注射复合抗炎止痛药物,可在针刀治疗时起到局麻作用。同时消除跖腱膜局部炎症,改善局部血供,加快炎性致痛物质的降解,从而使疼痛得到缓解。小针刀治疗足跟痛,定点刺入压痛点,即跖腱膜应力最高点,将局部变形挛缩的腱膜部分切断,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局部应力,呈“十”字切开,能使松解更安全、彻底,是目前足跟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http://www.100md.com(刘锦平 李忠元 刘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