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14期
编号:11910549
肌激动器在生长期安氏Ⅱ类错畸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肌激动器在治疗生长期安氏Ⅱ类错畸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应用肌激动器(Activator)矫治。结果 患者覆合覆盖基本正常,尖牙磨牙达到中性关系,面型明显改善。结论 若病例选择恰当,肌激动器对矫治安氏Ⅱ类畸形具有良好的矫治效果且经济简便。

    【关键词】 安氏Ⅱ类;Ⅰ分类; 生长发育; 肌激动器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是一种常见的错颌畸形,其发病机制一般可分为三种:上颌基本正常下颌后缩;上颌前突,下颌基本正常;上颌前突,同时有下颌后缩。本研究对2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发病机制主要为下颌后缩的患儿,用肌激动器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本科20例患者,均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0~12.5岁,平均11.5岁。临床表现为凸面型,下颌后缩,当患者下颌前伸至正常覆盖关系时,侧貌可明显改善,深覆盖达7~10 mm,平均8.5 mm,深覆Ⅱ度~Ⅲ度,均有不同程度开唇露齿,其中10例有咬下唇不良习惯,5例有家族史,3例有口呼吸。X线头影显示: 上颌骨轻度前突或正常,下颌后缩明显,下颌平面角偏小,SNA角基本正常,SNB角较小,ANB角较大。根据患者年龄、骨龄等综合判断,患者均处于生长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经测量分析,认为适宜于用肌激动器矫治。
, 百拇医药
    1.2 肌激动器制作 根据诊断从矢状。垂直和水平三个方向设计好下颌新的位置,进行牙合重建后,新的颌关系用牙合蜡将牙模转移至牙合架后,按照要求制作肌激动器。下颌前移一般为5 mm,磨牙区分开4 mm,若矢状位不调严重,下颌前移的量就增大,打开咬牙合的量相应减少,反之则咬牙合打开加大,下颌前伸量减少,这样既能使下颌肌群所受的牵拉刺激总和保持在为患者所能耐受的水平,又能很好地发挥肌激动器的作用。肌激动器的使用时间可逐步增加,待患者适应后,则每天必须戴12 h以上,4~6周复诊一次。复诊时须检查后牙导面是否影响恒牙萌出,基托牙导面与牙齿接触部分是否合理,对矫正不利的应进行选磨调整。调整唇弓与上切牙唇面接触关系,控制上切牙位置,下切牙的位置可用下切牙塑料帽控制。

    2 结果

    治疗时间9~16个月,有九例因牙列不齐配合Ⅱ期固定矫治。功能矫治结束时,全部患者覆盖平均减少5.2 mm,基本达到正常范围。17例患者覆合达到正常范围,3例Ⅰ度深覆合,2例Ⅱ度深覆合,磨牙和尖牙中性关系,已无开唇露齿。咬下唇及口呼吸不良习惯破除。面型改善明显。 X线头影测量:下颌平面角增大,下颌骨B点前移,SNB角增大,SNA角无明显改变,ANB角减小。反映上颌骨凸度的SNA角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表现肌激动器能使上颌骨的水平向生长受到抑制。而SNB角术前术后具有高度的差异,表明治疗前后下颌骨相对颅底的后缩关系有所改善,对下颌骨的水平向生长有促进作用。治疗后,ANB角减小,说明上下颌骨间的矢状不调得到明显改善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肌激动器作用原理 肌激动器是在牙合重建的前提下制作的矫治器。戴入肌激动器后下颌被迫处于前伸位置,从而打破了原有的肌肉平衡,咀嚼肌群的功能活动和形态发生变化,刺激髁突软骨向上、向后生长,使下颌升支增长,下颌的综合长度增加。而下颌后退时所产生的力也将传导至矫治器的上颌诱导丝上,从而抑制了上颌骨向前的矢状向生长,使上下颌矢状向关系异常得以矫正[1]。

    3.2 影响疗效因素 首先患者合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治疗前需反复强调说明矫治器的作用和意义,矫治器戴用时间每天不少于12 h,戴的时间越长,疗效越快。其次,选择适当的矫治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应选择替牙期及恒牙期初期下颌第二磨牙未萌出或未完全萌出,牙列拥挤<4 mm的病例,此时的颌骨重建潜力最大,利用这一阶段的发育潜力进行错牙合畸形的功能改建效果良好,且矫治完成后面型及牙齿更趋稳定[2]若生长发育已完成再使用功能矫形引导下颌前伸,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而会导致颞颌关节紊乱,出现双重咬合等不良反应。
, http://www.100md.com
    肌激动器对矫治处于生长快速期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有很好的疗效,能有效地促进下颌骨发育,使下颌前移,同时抑制上颌骨水平向生长,覆盖变小,覆合变浅,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矫治器制作简单,易于掌握,材料经济,仅在夜间戴用,不影响口腔功能及美观,若病例选择恰当,是一种很实用、疗效显著的矫治器,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赵美英,罗颂椒,陈扬熙. 牙牙合面畸形功能矫形.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6112.

    [2] 蔡巧玲,陈扬熙.安氏类分类功能矫治器临床观察.口腔正畸学杂志,1998,5(4):168., 百拇医药(张雯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