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13期
编号:11526274
椎体直接锤顶复位法结合经椎弓根植骨AF固定治疗新鲜胸腰段、腰椎爆裂骨折(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杨 挺 王培民
第1页

    参见附件(514KB,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椎体锤顶直接复位、AF钉间接复位,同时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在治疗胸腰段、腰椎骨折的作用及疗效评定。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鲜胸腰段、腰椎骨折病例17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骨折椎锤顶复位、AF钉间接复位、经椎弓根植骨、椎板后外侧植骨。术前、术后摄X片,测量伤椎的高度、Cobb角,并比较术前、术后的变化,末次的测量值与手术后的测量值比较来确定有无矫正的丢失,同时比较伤椎临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以明确椎间盘是否有损伤性退变。结果 随访8~44个月,平均25个月。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伤椎高度及邻椎Cobb角即刻矫正率良好,远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出现椎间隙高度出现变化时为明显。固定椎上下椎间盘总退变率64.71%;伤椎上下椎间盘总退变率23.53%。全部病例在随访末期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断棒。结论 通过锤顶直接复位与AF钉间接复位技术的联合应用,同时进行经椎弓根植骨技术,可以减少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失败率,能有效地恢复椎体的高度,术后在早期就能避免后凸畸形的发生。强调MRI扫描在创伤早期及创伤处置后的应用,应重视骨折椎临近的椎间盘损伤在发生胸腰段、腰椎创伤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胸腰段;腰椎;骨折;复位;经椎弓根植骨

    经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胸腰段骨折的技术具有在伤椎高度、椎管间接减压、生理弧度等诸多方面恢复的作用显著,但是内固定松动、弯曲、断裂的比率是如此的高[1,2],及随之出现的矫正角度的丢失,这些已成为临床处理该问题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脊柱前中柱的机械性失稳。包括伤椎椎体内空隙形成及伤椎相邻椎间盘的损伤。如能进行有效的植骨重建,则可能有效地避免晚期出现的内固定失效、伤椎再塌陷、脊柱矫正度丢失。自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我院对新鲜胸腰段、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椎体直接锤顶复位结合AF间接复位、内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横突间、小关节突后外侧植骨治疗17例,无上述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33~62岁,平均:46.24岁。伤椎:T12椎体骨折2例,L1椎体骨折10例,L2椎体骨折2例,L3椎体骨折2例,L4椎体骨折1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14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