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173672
耳纹:又一身份“识别码”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家庭用药》 2012年第3期
     您知道吗——法医能通过影像技术获取罪犯的耳纹,并可以将其像DNA、指纹、鞋印等一样保存到计算机数据库中。耳纹为警方在破案中查询搜索罪犯发挥了巨大作用,使罪犯原形毕露,插翅难逃。

    众所周知,罪犯留在作案现场的DNA、指纹、鞋印等,是警方在破案当中的一种有力证据。如今,罪犯已经越来越会运用反侦查手段对付警方。比如,他们会通过戴手套、穿大号的鞋子来掩盖或者伪造犯罪的痕迹……

    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科学技术与法医检测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除了指纹和DNA等成熟的技术外,警方还可以利用人的耳纹进行侦查破案。

    “耳纹”助破案

    一个春日的傍晚,坐落在商业街南端的某金店店堂里的顾客渐渐稀少了,忙碌了一天的营业员总算能歇口气了。这时,门口走进来一位西装革履,手提皮包的中年男子,只见他慢悠悠地绕着柜台转了一圈后,脚步停在了钻石饰品的柜台前。营业员小李连忙迎上前说道:“先生,您好,喜欢什么款式的?”

    该男子朝小李笑了一下,指着柜台里一款价值1.8万元的钻戒说道:“把这个拿给我看下。”小李忙用钥匙打开柜台的玻璃门,把那枚钻戒取出来,放在一个托盘里,递给了中年男子。男子并没有去接托盘,只见他从皮包里取出一副白手套戴上,又拿出一个放大镜,这才小心翼翼地从托盘中拿起那枚钻戒,用放大镜仔细端详起来。小李一看该男子的架势,便知道这是一个懂行的顾客,心中暗喜:一定要接待好哦,说不定就是一笔大生意啊!在这过程中,她的双眼始终紧紧盯着那枚钻戒,不敢让钻戒脱离自己的视野,这是金店行业为保证贵重商品安全对营业员作出的规定。

    过了一会,那男子用左手指了指柜台里另一枚钻戒对小李说:“麻烦你再把这枚拿出来让我看看好吗?”“好。”谁知,就在小李刚从男子手中拿回那枚钻戒后,几乎在同一时刻,小李还未反应过来,那男子突然一把从小李手中夺过钻戒,然后飞速向店堂外逃去。这瞬间发生的一幕,让小李和其他营业员惊呆了,甚至连在店堂里值巡的保安也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当他们呼喊着追赶出去时,劫匪早已跳上一辆停在店堂外接应的摩托车,沿着一条小巷飞驰而去,很快就消失了踪影……

    接到金店的报警后,侦查员迅速赶到了案发现场。由于劫贼是戴着手套作案,侦查员在现场没有采集到指纹等有价值的痕迹。他们又调看了案发前后店堂里的监控录像,经反复查看,发现案发前两天,一个徘徊在店堂门外的男子的身影,很可能就是前来踩点的劫匪。遗憾的是,由于探头视角的原因,劫匪的面部较为模糊。但细心的侦查员经过勘查,在金店的那扇玻璃门上采集到了一枚人耳的印迹。侦查员分析,有可能是劫匪将头贴在玻璃门上向店堂内张望时“不慎”留下的。但这种分析仅仅是一个推测而已,这枚人耳印迹究竟是不是抢劫案嫌犯留下的,还要请欧阳法医来“拍板”。

    那枚人耳印迹很快被送到了欧阳法医的实验室。端坐在显微镜前,欧阳法医对这枚人耳印迹的耳纹作了一番仔细的观察,并把得出的耳纹数据输入到耳纹数据库进行搜索比对。没多久,一个名叫郑伟杰的45岁湖北籍男子“跳”上了电脑屏幕。进一步查询,此人曾因盗窃和抢劫,两次被判刑入狱,去年刚刑满释放。侦查员当即拿着打印出来的郑伟杰的照片和金店监控录像中的男子进行比对,尽管面部模糊,但无论是从身高还是体态上看,均可以认定这是同一个人。一个星期后,郑伟杰在其老家被侦查员擒获,侦查员从他居住的屋子里搜出了那枚还没来得及销赃的钻戒。

    在此案的快速侦破中,耳纹无疑为锁定罪犯起到了关键作用。

    神奇的“耳纹”

    耳纹,即我们每个人耳朵上的图纹。医学家已经证实,每个人耳朵的外耳特征终身不变,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耳朵,即使同卵双胞胎,耳纹也不一样,且每个人的左耳与右耳也不相同。因此,与人的胎记或指纹一样,耳纹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特征。

    耳纹识别技术在20世纪早期先于指纹技术出现。后来,指纹技术异军突起,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耳纹技术才重新得到法医学界的重视,并在刑事侦查中得到应用。近年来,运用耳纹技术进行身份鉴别已十分普遍。在一些欧美国家,警方已推广利用耳纹技术来识别和抓捕罪犯。与此同时,有些法医还发明了采集耳纹的新方法。他们用一种特制的胶泥,从耳朵底部滚到顶部,在胶泥上留下人的耳纹,其显示出来的效果类似于指纹。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伊厄纳莱发明了一种可简便获得耳纹的专用照相机,用它获得嫌疑犯的耳纹,不仅比采集指纹容易,而且和指纹破案术一样可靠。同时,耳纹照相机还为耳纹数据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因受到当时科技水平的局限,数据库的管理和数据鉴定工作都必须依靠人工来完成。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错。

    后来,英国科学家根据指纹识别技术的相关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套耳纹鉴别计算机系统,该系统能轻易识别罪犯在犯罪现场留下的耳纹,帮助警方识别和缉拿罪犯。这套系统的发明人之一英国利兹大学的盖伊·茹特教授介绍说:“根据指纹鉴定系统的设计思路,我们研制了一套鉴定耳纹的计算机系统。从根本上而言,它大大提高了耳纹鉴定的速度。”这套系统使得警察能在耳纹数据库中进行系统地检索,而不再需要手动翻查耳纹和图片,成为警方十分喜欢的一种现代化侦查手段。现在,警察局的法医已经将从英国的犯罪现场所采集的15%的耳纹收集入库,并运用该系统帮助芬兰、瑞士的警方侦破了不少大案要案。

    即使罪犯“掩耳盗铃”,把自己的耳朵蒙得严严实实,但随着高清晰度的监视摄像技术的迅速发展,摄像探头遍布各个角落,罪犯也很难遮挡自己的耳纹。且通过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摄像机也能透过头套、耳套照下他的耳部特征。罪犯一旦作案,警方只要调出这些监控录像,通过耳纹识别系统勾勒出嫌疑人的耳纹,然后和耳纹数据库中的耳纹资料进行检索、对比,嫌疑人的身份在耳纹识别系统中就会原形毕露,终难逃法网。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百拇医药(柏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