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1975590
上海市15~94岁汉族人泪槽与睑颊沟发生率的抽样调查(3)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张培培,杨 超,邢 新,戴海英,李军辉
第1页

    参见附件(2177KB,4页)。

     3.2 泪槽及睑颊沟的标准化发生率:根据2000年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男女性各个年龄组人口数,直接标准化泪槽、睑颊沟及同侧两种体征并存的发生率。上海市15~94岁汉族合计人群泪槽、睑颊沟和同侧两种体征并存标准化发生率分别为57.20%、21.84%和为21.20%,其中男性泪槽、睑颊沟及同侧两种体征并存的标准化发生率分别为55.63%、21.38%和20.88%,女性泪槽、睑颊沟及同侧两种体征并存的标准化发生率分别为58.74%、22.52%和21.72%。再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年龄段划分的新标准(44岁以下的人被列为青年,45~59岁的人被列为中年,60岁以上为老年),上海市15~44岁汉族青年人群泪槽、睑颊沟及同侧两种体征并存的标准化发生率分别为38.36%、4.60%和4.24%;上海市45~59岁汉族中年人群泪槽、睑颊沟及同侧两种体征并存的标准化发生率分别为81.16%、 32.12%和31.42%;上海市60~94岁汉族老年人群泪槽、睑颊沟及同侧两种体征并存的标准化发生率分别为90.65%、 68.32%和 66.80%。可见泪槽出现较早,而睑颊沟出现较晚,且青年发生率较低。由于目前文献中缺乏泪槽及睑颊沟发生率的参考数据,尚无法比较不同地区及不同种族的发生率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3.3 泪槽及睑颊沟发生的相关因素:本调查结果提示:总体而言,泪槽、睑颊沟和同侧两种体征并存的发生率均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关系密切,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其中泪槽发生率于25岁后呈现快速增长之势,至45岁后增长趋于平缓,而睑颊沟及同侧两体征并存的发生率则于35岁后呈现快速增长之势,60岁后增长趋于平缓。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人群,均有半数个体分别在33岁、59岁和61岁左右出现泪槽、睑颊沟和同侧两种体征并存情况,且均在52岁以后约有80%以上的个体存在泪槽。以上结果表明,泪槽与睑颊沟是伴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衰老体征。

    需要指出的是,年龄增加是导致泪槽及睑颊沟发生的主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15~19岁的青少年人群中也有15%的泪槽发生率及0.5%的睑颊沟发生率。其它一些作者也有注意到年轻人发生泪槽的情况,并认为泪槽并不仅仅是衰老的产物[7-8]。至于少数年轻人发生泪槽或睑颊沟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我们推测,可能像原发性眼袋[9]一样,与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上颌骨发育不良[6-7]、先天性下睑皮肤色素沉着[6-7])有关。

    本调查结果显示,泪槽发生率显著高于睑颊沟发生率,且较后者提前出现,一致性不高。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不明,可能与所处部位解剖结构上的不同等因素有关。我们在既往的解剖研究中发现[10],泪槽与睑颊沟由皮肤到眶骨的组织层次不同,内侧泪槽处的眼轮匝肌下方未见脂肪垫,眼轮匝肌直接贴附于眶下缘骨面;而外侧眼轮匝肌下有脂肪垫存在,位于眶部外下方,且眼轮匝肌通过限制韧带附着到眶下缘骨面。有作者观察到,随年龄增长,泪槽部位的组织容量丧失较面部其它部位发生的更早、更显著[8]。上述研究和观察结果可作为部分理由解释为何泪槽相对于睑颊沟出现的机率更大、年龄更早。

    3.4 本调查的局限性:本项调查的主要不足包括:①本调查是通过照片展示的正面二维图像对泪槽和睑颊沟存在与否进行判断,受曝光条件等因素影响,其结果可能不如直接对人体进行多角度三维观察所得结果准确;②调查中所做的只是定性诊断,无法对泪槽和睑颊沟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③没有观察下睑缘至泪槽和睑颊沟之间的距离变化;④没有对是否存在眶脂肪疝出和下睑松弛进行诊断和统计。以上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深入研究中予以弥补。

    [参考文献]

    [1]Flowers RS. Periorbital aesthetic surgery for men. Eyelids and related structures[J]. Clin Plast Surg,1991,18(4):689-729.

    [2]Flowers RS. Tear trough implants for correction of tear trough deformity[J]. Clin Plast Surg,1993,20(2):403-415.

    [3]Goldberg RA,McCann JD,Fiaschetti D,et al. What causes eyelid bags? Analysis of 114 consecutive patients[J]. Plast Reconstr Surg,2005,115(5):1395-1402; discussion 1403-1404.

    [4]Haddock NT,Saadeh PB,Boutros S,et al. The tear trough and lid/cheek junction: anatomy and implications for surgical correction[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77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