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0年第4期
编号:11938412
聚羟基丁酸酯可吸收缝线生物相容性的实验室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5日 伍锦华,刘 宾,艾玉峰,杨清芳,董兆麟
第1页

    参见附件(1737KB,3页)。

     1.5.1分组:①A组:bFGF+PHB可吸收缝线+成纤维细胞;②B组:PHB可吸收缝线+成纤维细胞;③C组:成纤维细胞。

    1.5.2方法:取4块96孔板,将PHB可吸收缝线剪成约2mm长的线段,按照分组置于A组和B组孔中,取第3代成纤维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1×104个/ml,接种100μl于各孔中,每组复种10孔。分别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各取1板,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具体方法:先吸出孔内培养液,重新沿侧壁缓缓加入DMEM(含10%FBS)200μl,然后再加入MTT(5mg/ml)20μl,继续培养4h,然后吸出孔内液体,每孔加入150μlDMSO,震荡10min,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0nm波长检测各孔OD值。

    1.5.3 统计学处理:各项均数以x±s表示,应用spass 1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相关检验。

    2结果

    2.1成纤维细胞与PHB复合培养

    2.1.1 倒置显微镜观察:实验组细胞生长良好,未见异常核分裂。PHB缝线周围的成纤维样细胞密集排列,生长良好(图1),对照组细胞漂浮,卷曲皱缩(图2),空白组细胞生长良好(图3)。

    2.1.2 扫描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复合PHB可吸收缝线:可见一些连接呈网状的成纤维细胞附于PHB边缘(图4)。

    2.2 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在PHB材料上的粘附率及成活、增殖能力见表1。

    3讨论

    3.1 医用可吸收缝线是一种用于组织结扎、组织固定及伤口闭合的缝线,理想的手术缝线应具备:①在创面的愈合过程中能够维持足够的强度;②创口愈合后可自行降解吸收;③不产生炎症反应;④无刺激性及致癌性;⑤易于染色、打结、灭菌等。随着科学的进步及外科手术的发展,缝线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美国ETHICON公司已提供出一整套完整的可吸收缝线,而我国自己能够在医院广泛应用的可吸收缝线只有羊肠线一种,其生产工艺落后,对人体组织刺激反应大,吸收差[3-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3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