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040209
牙本质表面不同状态对自酸蚀体系剪切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日 马 哲 陈吉华 王 辉 王迎捷
第1页

    参见附件(241KB,2页)。

    马哲 陈吉华 王辉 王迎捷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

    【摘要】目的:研究牙本质表面不同状态对自酸蚀体系剪切强度影响。方法:选择新鲜牙片32个,所得的试件分为4组:即刻测试组(自酸蚀和全酸蚀)和24h后测试组(自酸蚀和全酸蚀),每组8个试件,观察剪切强度。结果:经one-wayANOVA统计分析,可知三种不同状态在自酸蚀粘结系统下即刻和24h测试组比较组内及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自酸蚀即刻测试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自酸蚀24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①牙本质表面在半干燥条件下的即刻和24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最大;②三种条件下的24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较即刻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大;③与全酸蚀为对照组的比较,即刻组的剪切强度值均小于对照组的剪切强度值,24h测试组的剪切强度值大于对照组的剪切强度值,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剪切强度 自酸蚀体系

    【分类号】R783

    随着现代粘结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广泛开展和应用,不但为临床操作提供了便利,而且满足了患者对牙体保存和日益增长的美容需要。继1979年fusayama提出的全酸蚀粘结理论和1989年chigira等学者提出自酸蚀粘结理论,粘结技术正逐步由全酸蚀粘结向自酸蚀粘结发生转变。自酸蚀粘结
------
     [摘要]目的:研究牙本质表面不同状态对自酸蚀体系剪切强度影响。方法:选择新鲜牙片32个,所得的试件分为4组:即刻测试组(自酸蚀和全酸蚀)和24h后测试组(自酸蚀和全酸蚀),每组8个试件,观察剪切强度。结果:经one-way ANOVA统计分析,可知三种不同状态在自酸蚀粘结系统下即刻和24h测试组比较组内及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F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