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1年第1期
编号:11067919
手术治疗瘢痕疙瘩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1年2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01年第1期
手术治疗瘢痕疙瘩的体会

     瘢痕疙瘩的治疗一直是整形外科的一大难题。单纯手术切除缝合后复发率甚高〔1〕,综合治疗虽可提高治愈率,但也有费时、费钱、损伤重、痛苦大等缺点。采用手术切除全厚皮移植术,愈后适当加压包扎仍不失为可行的方法。我科对22例45块热烧伤、化学烧伤、电烧伤及外伤后瘢痕疙瘩患者进行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病程13个月~8年;年龄15岁~52岁,平均28岁;瘢痕疙瘩数目45块,面积3cm2~84cm2

    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局部麻醉下施术,应用络合碘消毒,沿瘢痕与正常皮肤交界处的正常皮肤上作切口,对瘢痕基底作彻底切除,全厚皮移植,边缘3-0/5-0丝线缝合固定。打包加压包扎,7天~10天第一次换药。愈后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 百拇医药
    3结果

    3.1疗效评判标准因瘢痕切除后全厚皮片移植术与以往其它方法治疗的疗效标准有所不同,我们根据瘢痕严重程度分类的积分标准拟定的标准:①治愈:术区所植皮片色泽、弹力具佳,边缘无明显瘢痕或有线形瘢痕微隆起于皮面<1mm,无任何主观症状;②显效:术区所植皮片色泽、弹力好,边缘有线形瘢痕隆起于皮面<2mm,无主观症状;③无效:术区所植皮片色泽变暗、弹性较差,边缘有线形瘢痕隆起>2mm,增宽>2mm,有时发痒。

    3.2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结果见附表。

    4讨论

    4.1此组病例符合瘢痕疙瘩的诊断标准〔2〕,至少同时具备两条。①按其瘢痕严重程度的积分标准〔3〕为12分~15分,本组均在10分以上;②曾用抗瘢痕的外用药物及瘢痕内注射确炎舒松治疗,但疗效不佳。本组资料结果表明手术效果满意,治愈率64%,总有效率87%。笔者认为手术治疗的有利方面至少有二:①去除了刺激瘢痕继续生长的基础。在创面的修复过程中,由于炎症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胶原合成加强,瘢痕疙瘩内胶原合成率约20倍于正常皮肤〔1〕,且其内部含有刺激胶原生长的脯氨酸羟化酶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等。因此,切除瘢痕疙瘩就切除了内在正反馈因素。②去除了刺激瘢痕继续生长的外在因素。瘢痕奇痒常导致抓痕擦伤、感染等致使瘢痕经久不愈,胶原合成增强。③瘢痕内残余毛囊及皮脂腺致使汗液、皮脂分泌不畅,引起毛囊根部反复感染,甚至形成瘢痕内积脓。这些都刺激胶原的大量增生。手术切除则可根除此隐患。
, 百拇医药
    4.2为提高手术效果,术中应无创操作,采用小针、细线、无张力缝合。术后要加强管理,面部加强五官护理,避免分泌物污染创面,引起感染;对于口周手术,术后要注意制动;下肢手术后不可过早下地活动,减少局部充血,以利创面尽快愈合。本组资料中无效的病例,其一是口周感染,另一例术后下床活动过早,致使植皮区充血、水肿,刺激瘢痕增生。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对于瘢痕疙瘩的治疗是必要的,可减少瘢痕疙瘩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汪良能,高学书主编.整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30,318

    2Mohel AD.Evluation of varions methods of treating keloid and hypertropic scars:a 10-year follow up study[J].Br J Plastic surg.1992;45:374

    3Sawads Y.Treatment of scars:and keloid with a cream containing silicone oil[J].Br J Plastic surg.1990;43:683

    作者简介:陈凤超男,1968年生,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现在郑州市河南电力医院烧伤整形科工作,发表论文3篇,参编专著一部。

    收稿日期2000-05-17

    编辑/张惠娟, 百拇医药(陈凤超 唐恺森 郝颂华 谢保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