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0年第6期
编号:11067942
中医药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2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00年第6期
     汤苏阳蔡宝仁综述 黄高升审校

    (1.沈阳军区锦州205医院烧伤整形科 辽宁 锦州121001,2.第四军医大学病理教研室)

    [中图分类号]R6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0)06-0469-02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瘢痕,是美容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表现为明显的瘤样增生及功能障碍。其组织学特点为细胞外基质中大量胶原、蛋白多糖和糖蛋白沉积,胶原排列紊乱。目前,病理性瘢痕的防治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加压、放射、冷冻和药物及激素注射等疗法,但疗效均不理想。中医学对瘢痕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又有一定的进展,是倍受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研究领域。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本病病名多以局部形态为特征。明代《证治准绳.疡医》称黄瓜痈,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称为"肉龟",近代名医赵炳南据本病与刀伤关系密切,命名为"锯痕症",此外还有"蟹足肿","肉蜈蚣"等名称。有关瘢痕的病机认识,文献记载较少,一般认为本病与先天禀赋,素体特异有关,加之遭受金创,水火之份,余毒未尽。气滞血瘀,搏结经络而成〔1〕。又有记载:"此证由心肾二经受邪所致,宜内服荆防败毒散加天花粉、乳香、没药,外用神针针其头尾以艾灸四足二十八壮〔2〕。"

    2 中医药治疗方法

    创伤修复过程中,瘢痕形成与创面局部血液循环状况,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功能活动及转化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的浓度及其活性密切相关。中医对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的辨证论治从散在的文献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气血壅滞,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渗湿止痒为治疗原则〔1〕。②属疽症,腠理肌肤损伤、经络受阻、营位失调、气滞血凝结所致,以瘀血辨证活血化瘀为主〔1,2〕。③经络痹阻,以破瘀软坚加利湿为主〔2〕;④邪毒与体内浊气、瘀血、痰湿搏结,以穿凿肿物、软坚散结、疏通气血、排出邪浊、修正肌肤〔3〕。其方法有内治和外治之分。

    2.1 内治法史氏〔3〕等对瘢痕进行辨证分型,分为实热型、虚实错杂型、溃脓型、并自拟"消积排通汤"消积排浊,药用白芷、甲珠、雷丸、寸冬、元胡、桃仁、红花、榔片、荆芥等。刘氏〔4〕认为本病治疗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散结消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3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