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080640
把握求职的主动权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6年第4期
     不少求职者在求职中都跳不出这样一个误区:求职就是求人。因而对考官唯命是从,没有自己的主见,被考官牵着鼻子走。诚然,在僧多粥少的今日职场,招聘方占了主动是不争的事实;但通过主观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也不是不可能之事。下面列举的就是几位名人成名之前主动求职的成功范例,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点子多一点——总有办法让考官感动

    西蒙·福格从伯明翰大学毕业后,遭遇了多次求职失败,但他没有气馁,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经过精心的准备策划,他信心十足地来到英国著名的《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求职。他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也不需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不,都不需要。我们现在什么空缺都没有。”“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说着,福格从包里掏出一块精制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接待者为福格新颖独特的求职方式所打动,破格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25年后,福格成了这家报社的总编,名扬世界。这一范例成了职场求职的一个精典,被世人不断效彷,并在此基础上,克隆出一个个新的版本。

    提示:求职者开动脑筋,多想些点子,这委实是主动求职的上乘之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