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房》 > 20208
编号:13484870
莽草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紫杉醇耐药人乳腺癌细胞的逆转作用研究(7)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5日 《中国药房》 20208
     2.3 分子对接

    通过Glide 1.0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软件将“2.2”项下的逆转活性成分与转胶蛋白2的催化区域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初步探讨SA衍生物对转胶蛋白2抑制作用的构效关系,结果见图8。

    由图8A可见,SA衍生物T7的3、4位上的羟基通过提供氢键受体(HBA)和氢键供体(HBD)与转胶蛋白2催化区域内的Arg625和Asp627形成氢键,可见母核上的多羟基结构是其与酶分子间形成氢键的主要结构区域。由图8B可见,当1位侧链引入二级胺时,除母核上的多个羟基能形成多个氢键外,侧链氨基也可与转胶蛋白2催化区域的酸性氨基酸残基Glu657形成氢键;但酰胺键和酯键取代基则无法形成类似氢键,可见二级胺结构对抑制转胶蛋白2较为有利;此外,若1位连有其他HBD取代基时,对转胶蛋白2的抑制活性会比无取代的羟甲基强,提示此区域取代基的疏水作用有利于增强衍生物对转胶蛋白2活性的抑制作用。由图8C可见,当SA母核上的羟基被供电基团衍生化后,衍生物对转胶蛋白2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提示对母核上的多羟基进行亲水性结构衍生化对增强分子的转胶蛋白2抑制活性至关重要 ......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