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5514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13日
第1页
第7页
第19页
第28页
第36页
第55页

    参见附件(33076KB,164页)。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从银色经济定义、银色经济发展战略、嵌入式养老服务、医养服务PPP模式和全球适老化社会建设共识五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这个问题,是学者、政策制定者、从业者学习参考用书。

    前言

    人口老龄化不是社会老化,而是社会进步。农业经济为解决温饱问题追求GDP总量,人均寿命达到40~50岁;工业经济为解决发展问题追求GDP速度,人均寿命达到60~80岁;健康经济为解决生命质量问题追求人均GDP的福利相关性,人均寿命可能达到90~120岁。健康长寿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国家应当基于健康长寿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组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活动及其供求关系,即银色经济。

    在银色经济时代,人们的一生有白发50年和黑发50年,要大力发展身心健康产业,改善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和提高劳产率,以科技推动经济;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和提高购买力,以消费拉动经济。大力发展嵌入老年人身心、家庭、社区、机构和城市的医养服务,增强人们的健康生活机能和补充家庭养老的功能。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结合物,主要适用于老化失能的人群。在国际社会,已有一系列公约在呼吁人们建设老年友好城市,帮助人们从离家养老回归居家养老,以强化亲情孝道和降低养老成本。中国需要借鉴经验与吸取教训,一要照顾好当代老人;二要全周期地保护人民健康和发展嵌入式医养服务,延续劳动人口红利和开发老龄人口红利,改变“未富先老、未备而老”的局面,增加国家竞争力,迎接人类第三大财富波。

    本书基于“人均GDP的福利相关性”理论,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结合的视角研究老龄社会发展常态与战略。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阐述银色经济的内涵与外延、银色经济特征及其发展战略、发达国家的主要措施和经验;第2章描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影响、中国银色经济发展指数构建、中国银色经济战略和行动计划;第3章研究嵌入式养老服务、医养服务需求与供给、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第4章探讨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交付的PPP模式(Partnership)、政府职责与医养服务事业发展(Public)、社会企业与医养服务产业发展(Private)、社会组织与医养服务体系建设(Society);第5章综述国际社会的共识、典型国家案例。课题组陈诚诚、胡乃军博士、于淼博士和刘广君等参与了本书的撰写。

    本书是《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和“银色经济指数”建设的一部分,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清华大学文科发展基金、清华大学文化传承基金的资助,还有来自院校、政府、企业和海外的合作伙伴的指导与帮助,在这里一并感谢。

    银色经济的内涵与外延问题

    农业经济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勤恳(Conscientious and diligent)精神追求GDP总量,人均寿命达到40~50岁;工业经济解决了发展问题,以勤奋一竞争(Competition)

    精神追求GDP速度,人均寿命达到60~80岁;健康经济将解决生命的质量问题,以勤奋一竞争一合作(Cooperation)的3C精神追求人均GDP的福利相关性,人均寿命可能达到90~120岁,健康长寿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银色经济的内涵,即基于健康长寿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及其约束条件,组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及其供求关系。银色经济的外延涉及以下一系列基本问题(本章描述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既是国民教育的常识,也是国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战略的社会基础。

    老年系数与代际关系

    老年系数即指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老龄人口即指国民平均寿命减去丧失劳动能力后(颐养天年,养老金领取期数)的余寿。例如,2014年中国城市人口平均寿命约为78岁,假设平均余寿15年,当年老龄人口的年龄为63岁。1-14岁人口为未成年人口,15~62岁人口为青壮年人口。然而,拉萨地区的平均寿命未超过60岁,余寿不足10年,当地老龄人口年龄应为50岁。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口占比加大,老年赡养负担加重,由此形成决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在《联合国世界人口老龄化报告(1950-2050年)》中,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届时,如果老年赡养比为5:1,就意味着在职人员的养老金税费率是工资总额的10%,养老金替代率为工资的50%;在职人员可能会反对提高养老金税费率(10%),养老金者会反对降低养老金替代率(50%),这是典型的代际利益边界。如果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国家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代际利益关系变得更加突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0%,国家进入超级老龄社会,协调代际利益关系的体制机制应当十分完善,国民的劳动年龄将延长,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参与率将成为敏感的经济指标;否则,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经济社会陷入危机。

    医养税费机制

    医养税费机制是代际利益关系的调节器,稳定税费平衡机制是建立医养服务体系和实现老有所养目标的核心问题。伴随老龄社会的发展和医养赡养负担越来越重,很多发达国家在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时,开始依法打造稳定养老金税率的平衡机制,并进入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稳定养老金税率的平衡机制要控制两个关系,既要支持企业发展,也要支持养老金计划收支平衡,和谐代际关系要“养鸡生蛋”,不能“杀鸡取卵"。以德国为例,2002年立法确定养老保险费率的封顶线为工资的20%,企业费率不得超过10%。此外,德国通1过鼓励国民生育、引进劳动人口移民、促进大龄人员就业、早减晚增延迟领取公共养老金、适度降低公共养老金替代率(从55%降至30%~40%)、大力发展职业年金等治理措施,稳定养老保险费率。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截图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33076KB,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