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4148
极简世界史:从地球起源到人类的现在.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31日
第1页
第8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38页
第142页

    参见附件(5251KB,244页)。

     极简世界史:从地球起源到人类的现在介绍,这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历史史书经典之作,书中为读者们提供了全世界的各种历史史记,并且全都是真实的,是一本了解历史不可不读之作。

    极简世界史简介

    《极简世界史》是英国作家乔治威尔斯撰述的一部世界历史,它被称之为“通俗世界史的扛鼎之作”,它像小说一样好看、迷人,一定会让你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威尔斯一生创作过许多作品,涉及文学、科学、历史、社会、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而《极简世界史》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历史书籍的经典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以无比开阔的视野、轻快简洁的笔调,将物种起源以来的人类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出来,写作角度不拘泥考据,给读者提供一个宏伟、宽广的视野,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的科普读物。

    极简世界史作者

    乔治·威尔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出生于英国肯特郡,毕业于英国皇家学院,任教于伦敦大学,曾从事过新闻工作。本书是作者的成名作,被全球数十个国家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总销量达数百万册之多,是世界性的畅销书。

    极简世界史部分目录

    第一章 空间中的地球

    第二章 时间中的地球

    第三章 生物的产生

    第四章 初的鱼类

    第五章 沼泽时期

    第六章 早期的爬行动物

    第七章 原始鸟类和哺乳动物

    第八章 哺乳动物的发展期

    第九章 猿人、类人猿、亚人

    第十章 罗德西亚人、尼安德特人

    第十一章 真正人类的产生

    第十二章 早期人类的思想

    第十三章 农耕时代

    第十四章 新石器文化

    第十五章 古埃及文明与文字的出现

    第十六章 游牧民族登上历史舞台

    第十七章 人类历史上早的船舶和海员

    第十八章 走进埃及、巴比伦和亚述

    第十九章 雅利安人的原始生活

    第二十章 巴比伦帝国进入衰退期

    第二十一章 早期的犹太人

    第二十二章 犹太的教士与先知

    第二十三章 希腊文明

    第二十四章 希波战争

    第二十五章 繁荣昌盛的希腊帝国

    第二十六章 亚历山大统治下的帝国

    第二十七章 亚历山大城的科学

    第二十八章 佛祖乔达摩

    第二十九章 佛教与阿育王

    第三十章 中国的两位伟大导师....

    此书的亮点介绍

    第一,以最大努力还原作者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凸显书中独到的见解和新鲜的灵感,将威尔斯撰写世界史的立意和观点展示出来。尤其是威尔斯另辟蹊径的历史研究法,以及他将历史、宗教、哲学等问题融会贯通的自由的世界观,本书译者将这些特色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

    第二,对原文出现的引文进行严格的核对,《极简世界史》中引用了很多《圣经》的内容,本书会跟《圣经》原文进行翻译核对,并尊重宗教名词的严谨性,避免错译和含混不清的情况出现。

    第三,本书译文遵照威尔斯创作的一贯风格,用词准确,脉络清晰、笔触鲜明、通俗易懂,使人读来饶有趣味。不仅向读者展示一个较为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也讲述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世界历史,在给读者带来丰富的知识的同时,还力图打造出一本人人都能看懂的《极简世界史》,让每一位读者都喜爱世界历史。

    极简世界史:从地球起源到人类的现在截图

    目录

    作者简介

    文前彩插

    前言

    第一章 空间中的地球

    第二章 时间中的地球

    第三章 生物的产生

    第四章 最初的鱼类

    第五章 沼泽时期

    第六章 早期的爬行动物

    第七章 原始鸟类和哺乳动物

    第八章 哺乳动物的发展期

    第九章 猿人、类人猿、亚人

    第十章 罗德西亚人、尼安德特人

    第十一章 真正人类的产生

    第十二章 早期人类的思想

    第十三章 农耕时代

    第十四章 新石器文化第十五章 古埃及文明与文字的出现

    第十六章 游牧民族登上历史舞台

    第十七章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船舶和海员

    第十八章 走进埃及、巴比伦和亚述

    第十九章 雅利安人的原始生活

    第二十章 巴比伦帝国进入衰退期

    第二十一章 早期的犹太人

    第二十二章 犹太的教士与先知

    第二十三章 希腊文明

    第二十四章 希波战争

    第二十五章 繁荣昌盛的希腊帝国

    第二十六章 亚历山大统治下的帝国

    第二十七章 亚历山大城的科学

    第二十八章 佛祖乔达摩

    第二十九章 佛教与阿育王

    第三十章 中国的两位伟大导师

    第三十一章 罗马帝国的出现

    第三十二章 罗马帝国和迦太基

    第三十三章 崛起的罗马帝国第三十四章 罗马和中国

    第三十五章 罗马早期的平民生活

    第三十六章 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

    第三十七章 耶稣与基督教

    第三十八章 基督教的发展

    第三十九章 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的瓦解

    第四十章 匈奴人,西罗马帝国的崩溃

    第四十一章 萨桑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发展

    第四十二章 中国的隋唐时代

    第四十三章 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

    第四十四章 阿拉伯的文明

    第四十五章 拉丁语基督教的发展

    第四十六章 十字军东征与教皇

    第四十七章 教皇的弊端和教会的分裂

    第四十八章 蒙古人的兴起和武力

    第四十九章 欧洲人的理性复苏

    第五十章 拉丁教会进行改革

    第五十一章 皇帝查理五世的一生

    第五十二章 欧洲对新的治国政策的探索第五十三章 欧洲新帝国的扩张

    第五十四章 美国独立战争

    第五十五章 法国革命和君主制的复辟

    第五十六章 欧洲不稳定的和平

    第五十七章 科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五十八章 工业革命

    第五十九章 现代政治与社会思想的进程

    第六十章 美国势力的不断增大

    第六十一章 德国的复苏与对欧洲的控制

    第六十二章 进入轮船、铁路时代的新海外帝国

    第六十三章 对亚洲的掠夺和日本的复兴

    第六十四章 英帝国统治下的和平

    第六十五章 军备阶段与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六十六章 俄国的十月革命

    第六十七章 全世界重建政治经济秩序

    附录:世界大事年表作者简介

    乔治·威尔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出生于英国肯特郡,毕

    业于英国皇家学院,任教于伦敦大学,曾从事过新闻工作。本书是作者的成名作,被全球数十个国家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总销量达数百万册之多,是世界性的超级畅

    销书。

    文前彩插

    “大爆炸宇宙论”模拟图,它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寒武纪时期多细胞生物复原图。寒武纪是地质年代划分中属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5.7亿—5.1亿

    年,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恐龙复原图,恐龙是生活在距今2亿3500万—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灭

    亡于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其灭绝原因最为公认的是陨石撞击说和火山说,当然还有

    其他假说:气候变迁说、物种斗争说、大陆漂移说、地磁变化说、海洋退潮说……原始肉食性鱼类化石,距今已有3.8亿年的历史。

    人类进化复原图。人类进化起源于森林古猿,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主要经历

    了猿人类、原始人类、智人类、现代类四个阶段。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日常生活景象。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

    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 ,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新石器时代原始人使用的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复原图。 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

    等。新石器时代有三个基本特征: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古埃及壁画《埃及艳后和她的追求者》。埃及的壁画大多都存在于墓室和神庙中,所描述的大多是古埃及

    人当时的生活场景、战争场面与埃及的宗教诸神与传说。

    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雅典卫城面积约有4平

    方千米,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始建于公元前580年。卫城中最早的建筑是雅典娜神庙和其他宗教建

    筑。雅典卫城,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希腊语为“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

    城邦”。亚历山大大帝画像。亚历山大大帝即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帝国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他是古代史上

    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恺撒大帝,拿破

    仑)。他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东地区,不费一兵一卒占领埃及全境,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

    流域。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

    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胡夫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塔高146.59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塔身是用230万块巨石堆

    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16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的70多座金字

    塔中最大的。希波战争绘画,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希波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

    欧亚两洲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

    斯帝国却从此一蹶不振。古罗马人时装绘画。古罗马人的衣服大多数都是羊毛做的,是由奴隶或妇女在织布机上纺织而成的。法国大革命油画。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的君主

    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蒙古帝国士兵绘画。蒙古帝国是在13世纪由孛儿只斤·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建立,铁木真及其子孙在

    对外征战中,开拓了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的辽阔疆域,国土横跨亚欧大陆,极

    盛时国土面积达4000多万平方公里(含西伯利亚北部),是连续面积最大的帝国。中国唐代宫廷乐舞图。在乐舞方面,唐朝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胸怀博大,兼蓄并收,形成了继西周、西汉

    之后的第三个高峰。

    美国独立战争画像。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是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反抗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

    立的革命战争,又称美国革命战争或美国革命。

    反映1889年日本明治维新,《大日本帝国宪法》颁行的浮世绘。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火车,它的发明者为英国工程师乔治·斯蒂芬孙。俄国十月革命油画。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革命是经伟大革命导师列宁

    同志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

    前言

    《极简世界史》是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威尔斯撰述的一部世界历史,它被称

    为“通俗世界史的扛鼎之作”,它像小说一样好看、迷人,一定会让你忍不住一口

    气读完。威尔斯一生创作过许多作品,涉及文学、科学、历史、社会、政治、哲学

    等多个领域,《极简世界史》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书籍的经

    典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以无比开阔的视野、轻快简洁的笔调,将物种起源以来

    的人类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出来,他的写作角度不拘泥于考据,给读者提供一个宏

    伟、宽广的视野,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读物。历史的写法有很多种,我们经常看到的是那种枯燥史料的堆砌,抑或是老生常

    谈的剖析;或者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写成的历史,看不到独到的见解,也毫无灵感

    的迸发……历史学家都好像是从远古走来的老学究,带给我们的是满满沉闷无趣的印

    象。然而乔治·威尔斯的书不是这样,他写的历史独具特色。

    从《极简世界史》中,我们能看到在古老而遥远的时代旅程中,人类历史慢慢

    浮现出来。起初它如同婴儿蹒跚学步,步伐缓慢,站立不稳,随着历史年代越来越

    近,婴儿长大成人,步履沉稳坚实,历史时空的故事也更加完整,扣人心弦。《极

    简世界史》顾名思义,并不具备长篇大论记述历史事件的特点,但是,它的内容十

    分精练突出、知识含量丰富,从人类文明的开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将主要的历

    史事件概括性地陈述出来。作者用独到的手法叙述了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

    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并涉及儒家、道家等东方文

    化。而本书最大的亮点是摆脱了民族主义、欧洲中心论的偏颇,它关注整个人类文

    明的历史遗产,其中包含了文化、思想、宗教、艺术、哲学等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价

    值的东西。《极简世界史》的每一处讲述,都渗透着作者对广阔宇宙、生命价值的

    赞叹。

    本书是威尔斯《极简世界史》的重译本,相较于其他版本,也有其全新的特

    点:

    第一,以最大努力还原作者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凸显书中独到的见解和新鲜的

    灵感,将威尔斯撰写世界史的立意和观点展示出来。尤其是威尔斯另辟蹊径的历史

    研究法,以及他将历史、宗教、哲学等问题融会贯通的自由的世界观,本书译者将

    这些特色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

    第二,对原文出现的引文进行严格的核对,《极简世界史》中引用了很多《圣

    经》的内容,本书会跟《圣经》原文进行翻译核对,并尊重宗教名词的严谨性,避

    免错译和含混不清的情况出现。

    第三,本书译文遵照威尔斯创作的一贯风格,用词准确,脉络清晰、笔触鲜

    明、通俗易懂,使人读来饶有趣味。不仅向读者展示一个较为清晰的历史发展脉

    络,也讲述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世界历史,在给读者带来丰富的知识的同时,还力图打造出一本人人都能看懂的《极简世界史》,让每一位读者都喜爱世界历

    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威尔斯的《极简世界

    史》无疑是我们了解人类过去的一条路径,它如同一座闪亮的灯塔,为人类的现在

    与未来提供借鉴的方向,《极简世界史》回顾历史,讲述历史,而这本著作中的精

    神财富,也必然随着历史一直流传下去。

    译者

    第一章 空间中的地球

    人类虽然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在大约200多年

    之前,我们才刚刚知道人类近3000年的历史。而对于之前的历史,我们却只能依靠

    想象力和历代传说加以叙述说明。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世界是在公元前4004年被突

    然创造出来的,这样的思想被人们一代一代地灌输下去。

    然而,即使大家都认同“世界是突然被创造出来的”这一观点,但是对于这个

    世界突然被创造出来的时间是发生在春天还是秋天,依旧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并为

    此争论不休。而用来佐证他们观点的论据也十分荒谬,或是猜臆,或是生硬阐释了

    希伯来人的《旧约》。显而易见,这种争论毫无意义。

    如今,我们早已摒弃了这种不科学的观点。大部分人都认为,如果客观地用自

    然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地球上的各种现象,我们的世界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观察推测的现象都是真实的,就像房子的两端都放着镜子,我们就看

    不到房间的尽头一样。但如果认为人类所生存的宇宙只存在六七千年的历史,这种

    理念也是不科学的,也不值得相信,是应该被推翻的。

    如今,众所周知,地球的直径为8000英里(1.28万千米),是一个两端稍扁的

    橘状球体。在大约2500年以前,少数科学权威就已经知道地球是球形的。然而在此

    之前,人类社会的普遍认知是:地球是一个平面。现在看来,那时的理论是相当荒

    诞的,尽管当时人们还用地球与恒星、行星、天空彼此的关系做出了各种解释。现

    在人们知道,地球以地轴(比赤道直径短24英里)为中心,每24小时自转一周,由

    此形成了昼夜更替;与此同时,顺着略微不规则且稍有变化的椭圆形轨道,地球每

    年都绕着太阳公转一周,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9150万英里时,便是两者之间的最

    近距离;当距离为9450万英里时则是最远的距离。月球的体积比地球要小一些,它距离地球239000英里,并且绕着地球运行。不要以为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和月球围

    绕太阳转动。事实上,水星距离太阳3600万英里,金星距离太阳6700万英里,它们

    也都围绕太阳运行。在地球公转的轨道之外,有无数的小星体、小行星,它们呈带

    状分布,几乎可以被忽略,除此之外还有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和火星,它

    们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分别是279300万英里、178200万英里、88600万英里、48300

    万英里和14100万英里。对于这些动辄百万的数字,人们很难想象其究竟有多大。为

    了让读者更容易直观地理解,我们将太阳和其他行星的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人们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尺寸对比。

    我们假设地球是一个小球,它的直径为1英寸,而太阳是一个大球,直径为9英

    寸,距离地球大约是323码,相当于五分之一英里,步行约四五分钟就能到达。与之

    相比,月球就好像一颗小豌豆,距离地球二英尺半。水星和金星两颗内行星在地球

    和太阳之间,它们分别与地球相距125码和250码。在这些星体周围是茫茫无垠的宇

    宙空间,一直向外延伸,到达了距离地球175英尺的火星。而木星的直径为1英尺,它与地球相距约1英里。体积稍小的土星距离地球2英里;其次是距离地球4英里的天

    王星,距离地球6英里的海王星。海王星以外的数千里,是一片悬浮的稀薄气体和细

    微的尘埃。恒星离地球比较近,可是就算是按缩小后的比例,它们也远在40万英里

    之外。

    面对以上的这些数字,我们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上演生命剧目的舞台多么

    的浩渺空旷啊。

    宇宙空间如此广阔无边,我们了解的仅仅是那些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物而已。

    地球的半径为4000英里,生活在地底下的生物最深不超过3英里,而生活在地面以上

    的生物,距离地面的高度不超过5英里。其余的宇宙空间虽广阔无垠,却是深邃空洞

    的,是没有生命的空间。

    勘探最深的海洋,其深度不过5英里[1]

    ,而目前飞机创下的最高飞行纪录也只有

    4英里[2]。曾经,有人借助气球上升高度达到了7英里,但是遭受到了巨大的自然力

    阻碍。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没有任何一种鸟可以飞到5英里的高空,那些被带到飞机上

    的小鸟和昆虫,在还没达到5英里时就已经失去了知觉。

    [1] 1957年,苏联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考察船对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详细的探测,并用超声波探测仪探测出一条特别深的海渊,其中最大深度达到11022米,这是迄今为止已知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2] 从目前的飞行技术来看,航天飞机的飞行高度可达100千米,侦察机的飞行高度达50000米。普通大型民

    航客机可飞行高度是9000—10000米,商务飞机可达到15000米的飞行高度。作者成书时间为1923年,“4英

    里”的数据是1923年的数据。

    第二章 时间中的地球

    在距今50年的时间里,对于地球的年龄和起源,一些科学家做出了一些富有价

    值并且有趣的推测。这些推测涉及高深的数学和物理问题,所以我们在这里不能做

    简单的概括性描述。就天文学和物理学现在的发展程度而言,使这些科学研究成果

    摆脱主观的猜想和臆断还不太可能。就目前来看,人们推断的地球年龄还在不断变

    长。20亿年前,地球是一个独立旋转的星球,它很早就围绕太阳公转了,地球在这

    之前可能已经存在了。不过,这也只是目前的一个推测,或许有一天科学可以证

    明,地球存活的时间远比这悠久,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在很久之前,地球和一些行星就已经独立存在并且围绕太阳公转了,在地球独

    立出来之前,这些星体也许只是太空中团旋而成的一些弥散物。借助望远镜,我们

    能够看到一些发光的东西呈螺旋状悬浮在天空中,并且围绕一个中心旋转,这就

    是“涡状星云”。天文学家推测,太阳和其他行星也像这些涡旋物质一样,不断凝

    聚,才逐渐有了今天的模样。这个聚结所经历的时间,就是我们所谓的“亘古时

    期”,在这一时期,地球和月球有了最初形状。那时,它们离太阳很近,自转和公

    转的速度也比较快,太阳是宇宙中的一个巨大火球,所以那些行星很可能都处在表

    面燃烧熔解的状态。

    如果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我们可以目睹地球的原本状态,那景象和现在完全

    不同:那时,地球表层岩浆滚动,或者更像是熔炉的炉膛,炙热难耐。当时,水是

    混杂在硫黄蒸气和金属蒸气之中的,因此那时没有水存在的迹象。气雾弥漫之下是

    沸腾的熔岩海洋。太阳和月亮的光芒穿过天边的赤云,就像飞掠而过的赤热焰火。

    经过数百万年的磨砺,太阳和月亮的火焰发出的热度逐渐消退。蒸汽在空中凝

    结成雨洒落下来,空中的气体也变得稀薄了;岩浆的海洋中,凝固的熔岩起伏不

    定,和其他漂浮物碰撞后就消失不见了。太阳和月亮与地球的距离逐渐变远,看上

    去也越来越小,在宇宙中运行的速度逐渐变慢。月球的体积比较小,所以它之前带有的炙热感已经消失了,并且逐渐冷却。日食和满月现象的出现则是因为月球交替

    遮挡反射了太阳的光线。

    在之后几百万年的岁月里,地球缓慢经历了各种变化,最终演变成现在的模

    样。随着温度的降低,蒸汽冷却并且凝结成云,所以在最初的岩石上,都有一层薄

    薄的雨水。在后来的岁月中,地球上大部分的水依旧以蒸汽的形式存在着;直到有

    一天,在慢慢凝固的岩石上,滚烫奔腾的溪流出现,冲刷形成了池沼湖泊,岩屑和

    沉淀物随着洪流进入了湖底。

    最后,人类生存的家园就形成了。如果我们能看到那时的地球,它应该是这样

    的:狂风暴雨在空中肆虐,脚下都是熔岩,没有土壤也没有草木。我们如今认为最

    可怕的飓风,远没有那时灼热的风暴来得凶猛和狂暴,如今我们生活在温和的地球

    上,根本想象不到当时的暴雨是怎样地倾盆而下。暴雨夹杂着撞碎的岩石粉末倾泻

    而下,汇集成洪流,在地面上冲刷出了巨大的沟壑和峡谷,那些冲刷出的沉积物被

    带进了原始的海洋。倾盆暴雨夹杂着岩石碎屑,逐渐汇聚成洪流,冲刷地球表面,形成了沟壑和峡谷。与此同时,地球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地壳运动,地震和火山不断

    爆发,而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作用,又加剧了这种运动的激烈程度。

    经过数百万年,地球年龄越来越大。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逐渐拉远,它开始变得

    温和平静起来。月球的运动也随之变慢;慢慢地,暴雨不再那么凶猛,海水不断地

    增加,汇集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大海自此形成。

    但是,那时地球上依旧没有生命,大海中也没有生命,岩石更是一片荒芜,毫

    无生机。

    第三章 生物的产生

    如今,我们都知道,在人类有记载和传说之前,那些生物知识是根据层岩中遗

    留下来的生命体痕迹和化石得到的。在岩层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骨骼、纤维、贝

    壳、果实、根茎、爪印、足迹等远古遗留下来的痕迹,它们依附在页岩、砂岩、板

    岩、石灰岩中,原始雨水冲刷而成的洼坑和原始的潮汐波痕也被保存下来了。众所

    周知,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不懈地研究这些岩石记录,地球上的古生物史才得以完整

    的呈现出来,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成就。沉积岩就像受到了多次焚烧仍然保留在图书馆的书页一样,经过毁坏变得混乱不堪,失去了原来的样子,所以我们看到的沉

    积岩并不是分层排列的。很多学者将毕生精力都倾注在这些研究上,我们对这些记

    录进行了整理以供大家参考。科学家们推断,这些岩层记录了大约16亿年的历史。

    地质学家把这些岩石中最古老的岩石叫作“原生岩”,因为这些岩石中没有任

    何生命痕迹。北美洲有大量裸露的原生岩,根据它们的厚度,地质学家推测它们至

    少有8亿年的历史了,这几乎占到整个记录的一半。我一再重申,这个事实有着重大

    的意义:从海洋陆地形成到现在的上半期,地球上没有任何生命的痕迹,在这些原

    生岩中虽然有潮汐和暴雨遗留下来的痕迹,但没有任何生命体的迹象。

    当我们进一步探究岩石记录时,慢慢发现了生命的印记,并且不断增加。地质

    学家把最先出现生命印记的时期称为“古生代早期”。生命出现的第一个证据,是

    发现了一些像小贝壳、植形动物的躯干和花状头、海虫、甲壳虫以及海藻等相对简

    单的低等生物印记。三叶虫是人类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它很像蚜虫,并且和蚜虫一

    样会蜷成球状。之后的几百年,海蝎子在地球上出现,它较之以前的生物更加强壮

    灵活,而且适应性更强。

    在生命刚诞生之时,动物的躯体都比较小。身长大约只有9英寸的海蝎子算是最

    大的。这个时期没有任何动植物的生命痕迹,脊椎动物和鱼类的生存迹象也没出

    现,只有浅水以及潮汐涨落留下的生物痕迹被保存下来。从岩屑、岩洼中取一滴水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就能知道古代早期的生物模样,我们惊讶地看到,这滴水

    中的小贝壳、小海蝎、海藻以及植形动物除了体积之外,与地球上曾经出现的巨大

    笨拙的被称为生物之王的古生物竟是出奇地相似。

    然而,我们要清楚,虽然古生代早期的岩石向人们展示了生命的存在,但是其

    却无法告诉我们生命的起源。一个化石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生物有骨

    骼,或者有像硬壳一样僵硬的部位,并且有巨大的身躯和体重能够在泥土上留下痕

    迹。否则,生物体就无法形成和留下化石,也就不能证明它们曾在地球上生存过。

    现在也是一样,虽然地球上生存着无数小型软体动物,但因为它们没有能力留下印

    记,就不能给未来的科学家留下它们存在过的证据。由此推断,过去也许有无数类

    似的动物存在,它们曾经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直至消亡也没留下任何迹象。也许有

    许多低等、无壳无骨、软体的生物曾经在我们所说的“无生代”的湖泊以及温暖的

    海洋浅水域里生存过,而绿色浮藻也曾在有阳光的岩石海滩上大量地繁殖过。岩石上的记录就像无法显示他人生活记录的银行存折,所以不能把它看作是过去生物的

    完整记录。生物只有进化到有了坚硬部位或者有了支撑的茎,可以留下痕迹了,才

    能被写进史册。石墨是一种分离状态的碳,它出现在比化石岩更古老的岩石中。一

    些专家推测,或许这种物质,是通过其自身旺盛的活动,在化合状态中分离出来

    的。

    第四章 最初的鱼类

    “世界历史只有几千年”——人们有过这样错误的认识。与此同时,他们还认

    为动植物创造出来就是没有变化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慢慢丢掉了这种

    错误看法,因为人们发现并研究了岩石记录。人们开始对漫长岁月中是否有着缓慢

    的进化和变化表示质疑,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生物进化”学说,简单地说,就

    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从无生代海洋中一些非常简单的

    原始生物逐渐进化演变而来的。

    生物的进化问题就像地球的年龄问题一样,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争论的主题。

    生物进化论思想曾经因为某些原因,被正统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看作异端邪

    说。欣慰的是,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

    教和犹太教教徒坦然接受了开阔新颖的“万物同源”说。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慢

    慢发展演变而来的,突然出现的生物根本不存在。经过悠久的岁月沟渠,当我们的

    想象力还很混沌的时候,生命迹象开始出现在潮汐涨落的泥土之中,它们逐渐变得

    强壮自由,成为有意识的生物。

    生命之中包含多个个体。它们不像没有边际静止的结晶体,也不像团状和块状

    的非生物体,它们是实实在在的。它们具有非生物体所没有的两种特征:一是它们

    可以摄入其他物质,并且使其变成自身的物质;二是它们能够生存繁殖。这些繁殖

    出来的新个体与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每种生命体和它的后代都有着一

    些特殊的种族相似性,同时,又有着个体之间的差异。由此看出,不同时段、不同

    种类的生物都有相似之处。

    新生生物与母体生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到目前为

    止,学者们也没做出合理的解释。把这些相似性和差异性看成是常识,似乎比把它看成是科学知识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个生物的生存环境一旦改变,此种生物的特征

    就会有相应的变化。不论哪一代的生物,总有大量的个体因为其自身的差异,使它

    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所处的环境,当然,也会有一些生物个体,因为自身差异而不能

    在新环境中生存。总之,两者相比,适应环境的生物寿命更长,繁殖力相对较强,因此它们的种族更加旺盛。如果能像这样世代传承,那么这个物种的平均适应性会

    变得更好。这种过程被称作“自然选择”。和科学的推测相比,人们更愿意接受这

    个过程是根据生物繁衍和个体差异而做出的必然推论这种说法。有很多力量可能在

    物种的生存演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到现在为止,这其中的奥妙科学都

    很难去解释。但是从生物出现以来就存在的“自然选择”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否

    则他不是缺乏最本能的思维能力,就是忽视生命的本质事实。

    许多学者都对生物起源做过假设,他们的设想都十分有趣,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令人完全信服的生命起源学说。不过有一个观点获得多数权威的认可:在有阳

    光和海水的泥沙中出现了生命,后来,这些初生的生命被涨落的潮汐带到了潮间

    区、海岸和大海深处。

    在原始世界,潮水活动很剧烈。拼命地拍击那些脆弱的生命,它们有些因为被

    潮水卷进没有阳光和空气的深海而死去,有的则被海岸上的阳光烤焦。在这种险恶

    的生存环境下,生命体不得不生根固定身体,甚至长出外壳避免被阳光烤焦。一开

    始,生物依靠灵敏的味觉寻找食物,依靠灵敏的光感走出黑暗的洞穴和深海,甚至

    凭借刺目的光线,从环境恶劣的浅滩中逃走。

    开始的时候,生物长出甲胄和硬壳只是为了防止光照脱水,并不是为了御敌。

    在地球历史的早期,生物就已经有了爪子和牙齿。

    之前,我们提到过远古时期海蝎子的大小,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称为生物

    界的霸王。接着,地质学家认为大约5亿年以前,在古生代岩中出现了一种有眼睛、有牙齿、会游泳、生命力更强的物种。这种新物种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脊椎动

    物,也就是鱼类的雏形。

    “志留纪时代”之后是“泥盆纪时代”,脊椎鱼类的数量显著增加。因为鱼类

    在这一时期极为繁盛,所以岩石记录将这一时期称作“鱼类时代”。而这些和现在

    的鲟鱼、鲨鱼形状相似的鱼类在地球上早已经消亡了。当时它们喜欢在广袤的海水

    中自由穿梭,或在海藻间觅食,或跳跃出水面,或追逐捕食,因此远古的海洋生机盎然。就现在来看,当时的那些鱼体积不大,二三英尺长的都很少见,当然偶尔也

    会有长达20英尺的特例。

    就地质学而言,我们无法获得丝毫关于这种鱼起源的信息,就好像它们和其他

    物种毫无联系似的。尽管动物学家对于它们的祖先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但这些

    结论都源自那些保留下来的与它们有着血缘关系的鱼卵的研究,还有些源自其他渠

    道的考察。根据学者们的猜测,脊椎动物的祖先也许就是那些软体动物,又或许是

    在嘴巴及其四周都长有牙齿般硬物的小型水生动物。鳐鱼和角鲨的牙齿很长,遮住

    了它们的上下腭,而且从它们的嘴边开始,它们全身都长满了齿状的鳞片。根据地

    质学的记录,最早的脊椎动物出现在地质记录开端,是鱼类的齿状鳞片成形,它们

    脱离了黑暗,向着光亮游去。

    第五章 沼泽时期

    在鱼类时期,陆地上还没有生命存在,裸露的岩石和高峰地带受到烈日和雨水

    的侵蚀。那时,由于那些可以把岩石分解成肥沃土壤的植物和那些帮助土壤生成的

    蚯蚓还未出现,所以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土壤,连苔藓和地衣在大地上也毫无痕

    迹。当时依然只有海洋之中才有生命。

    当时的世界到处是裸岩,气候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时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

    很多,如今对这些原因我们只能做些简单的推测。使地球多数地区进入冰期的因素

    有以下几个:地球自转的两极在慢慢移动,地球运行的轨迹也有了变化,陆地形状

    改变,还有太阳温度不断变化,地球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开始温暖宜人了。就世界

    的历史来看,地球内部也发生了几次剧烈的变动。地壳隆起、火山喷发,陆地的轮

    廓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都是因为积聚了数百万年的上冲力,加剧了气候变化,海洋更深了,山势抬高了。随后地球进入了漫长的稳定期。在无限悠远的岁月里,因为风霜雨雪的剧烈侵蚀和河流的大量冲刷,山峰开始变得低矮平缓,大量的泥土

    被洪流带进海里,海底抬高了,海水变浅了,海平面不断地扩大,许多近海陆地慢

    慢地变成了浅海,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高而深”时期和“低而平”时期了。大家

    一定不要以为地球外壳凝固了之后,地表温度将会逐渐下降。事实上,虽然经过了

    无数次极为漫长的降温期,但地壳内部温度没有影响到地表。就算在无生代时期,也随处可见在“冰河时代”冰雪肆虐的痕迹。到了“鱼类时代”后期,浅海和潟湖水域才开始呈现在地球上,各种生物才能

    够从水域转移到陆地上生活。所以,那些曾经大量涌现的早期生物都经过了数千万

    年的演变。如今,这些生物终于盼来了自己的时代。

    植物在陆地上出现的时间早于动物是毋庸置疑的,之后不久,动物也登上了陆

    地。但是,植物如何在落潮之后获得坚硬的支撑物支撑叶子得到阳光的照耀,便成

    了登上陆地的植物面临的首要问题;还有就是登陆之后水不再唾手可得了,怎样从

    湿地里摄取水分?然而木质纤维既可以输送水分又可以支撑叶子,它同时解决了两

    个难题。通过地质记录我们了解到,那时各种各样的木质沼泽植物数量迅速增加,大多数体积很大,例如,木质蕨类、木质苔藓、杉叶藻等。随着植物生长,更多种

    类的动物也开始慢慢登陆,其中包括百脚纲和倍足纲动物、原始的昆虫、海蝎和古

    代蜘蛛蟹的近亲,之后陆地上最早的蝎和蜘蛛就是它们演变的。久而久之,脊椎动

    物也出现了。

    出现在地球早期的昆虫体积庞大,一种长达29英寸的蜻蜓就出现在这一时期。

    这些新型生物必须用自己的方式呼吸陆地上的新鲜空气。在此之前,动物呼吸

    的是溶于水的空气,到达陆地之后呼吸就成了每种动物都必备的功能;同时,它们

    也要用尽一切办法去汲取水分。即使是在今天,如果一个人的肺完全没有水分的

    话,也会马上窒息死亡。人的肺的表面只有保持一定量的水分,空气才可以通过肺

    部进入血液。登陆后的动物想要适应陆地呼吸,要么通过一个器官的进化来防止水

    分的蒸发,要么进化出深藏在体内有分泌液滋润的管状器官,再要么就要长出新的

    可供呼吸的器官。在远古时候,脊椎鱼类的腮在陆地上无法呼吸,所以它们在不断

    进化中形成了深藏于身体内部的新型器官——肺,也就是鱼鳔。像青蛙和蝾螈这样

    的水陆两栖动物,它们在水中生活时用鳃呼吸,但是到陆地以后,它们的呼吸器官

    就会像鱼鳔一样演变成一个位于咽喉上方的肺,这个肺像袋子一样,用它来进行呼

    吸它们就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了。之后,它们的鳃退化了,腮裂也跟着消失了(其中

    一个鳃进化成耳朵与鼓膜的通道)。如今,这些动物变得只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了,只有在产卵繁殖后代时它们才会回到水里去。

    沼泽时代,所有能够呼吸空气的脊椎动物和植物都属于两栖类物种,现在的蝾

    螈形态就很像那时的脊椎动物,只是那时它们的躯干大些而已。虽然那时它们已经

    是真正意义上的陆地动物了,但它们仍然生活在沼泽和潮湿地带。与它们同一时期的大树,也自然而然地具有两栖的习性。那个时候,大树的种子和果实还没进化到

    可以只靠雨水滋养就能生根发芽的地步,要将它们的孢子撒在水中才能繁殖。

    比较解剖学被认为是一门完美的学科,而生物生存所具备的深奥奇妙的适应能

    力也是极具魅力和极其美妙的。所有的生物,不论动物还是植物,最初都生活在水

    中。比如,连人在内的所有比鱼类高级的脊椎动物,在胚胎出生之前都要经历一个

    发育的阶段,即鳃裂消失的阶段。再比如,鱼类在水中为了保持湿润而裸露着眼

    睛。而比鱼类高级的动物则长出了眼睑和分泌水分的腺体来保持眼睛的湿润。感知

    空气中声音微弱震动的耳膜也是不能缺少的器官。我们发现,为了更好地在陆地上

    生存,动物身上的所有器官都有着相似的演变进化过程。

    石炭纪两栖类时期,生物都生活在沼泽、潟湖以及浅滩的水中。此时,各种生

    物的生活范围都扩大了,可是,高地和山峰依旧一片死寂,毫无生机。生物虽然学

    会了陆地呼吸,但它们依旧要扎根在水中,要在繁殖时回到水里去。

    第六章 早期的爬行动物

    石炭纪年代生物繁衍旺盛,在此之后,地球又经过了一段漫长并且干旱的时

    段,被称为严冬年代。岩石记录是这样记载这一时期的状况的:沙石类的沉积物很

    多,但其中的生物化石却极少。地球温度不仅变化无常,而且还出现过多次冰河的

    严寒时期。沼泽植物曾经大量地生长,如今也消亡了,它们被新的沉积层压在下

    面,开始了新的压缩和造矿的过程,我们现在的煤矿大多来源于这一过程。

    在剧烈变化的时期,生物从恶劣的环境中获得了宝贵经验。一系列新的物种在

    地球再次回暖湿润时出现。从岩石记录中,我们发现了卵生脊椎动物的印记,在孵

    化未完成时,它们就快要发育成熟了,生下来就能在空气中存活,这点与那些必须

    生活在水中的蝌蚪是有差异的。此时,腮裂,即腮完全消失,成为胚胎发育的一个

    过程。

    这些新型生物因为不再需要经过蝌蚪期,所以被人们叫作爬行类动物。同时,陆地上可以结种子的树木也有了很大进化,它们不再依赖沼泽和湖泊,而是自己可

    以独立地传播种子。这一时期花类和草类植物还没出现,但形似棕榈的苏铁类以及

    热带松柏类植物都已经出现了。蕨类植物有很多品种,昆虫的种类也很多样化。甲虫在那时就出现了,但还没有蜜蜂和蝴蝶。无论如何,在这漫长严寒并且艰苦的年

    代里,基本的陆地植物都已经开始萌芽。一旦有足够的条件,它们就会快速繁衍发

    展。

    周而复始,地球在历经不断的进化之后,迈入了一个稳定的缓和期。在地球轨

    迹变化、地轴角度和轨道的变化以及地壳的频繁运动的共同作用下,地球上出现了

    一段久远而温和的时期。有关人士推测这一时期持续了约2亿年,它被称为“中生

    代”,它不同于之前讲到的更为古老的“古生代”和“原生代”(共14亿年),也

    不同于之后延续至今的“新生代”。因为这一时期早期的爬行动物种类和数量都远

    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它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距今约8000万年的时候“中

    生代”结束了。

    与那时相比,现在地球上的爬行动物减少了很多,分布的区域也非常狭隘。就

    算这样,它们还是多于那些在石炭纪时代极其繁盛的两栖动物遗留的后代。如今像

    海龟、美洲鳄、蜥蜴、鳄鱼、蛇和鳖等遗留在地球上的原始生物都已经无法忍受严

    寒,它们需要常年温和的气候。生活在“中生代”的所有爬行动物都有这一局限

    性。它们只能生活在温暖的植物丛林,经受不住严寒霜冻,所以它们被认为是温室

    动物。但是,那时已经出现了真正干燥的陆地动植物群,它们与曾经生活在地球上

    的繁盛的沼泽动植物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像大乌龟、大海龟、巨鳄、蜥蜴和蛇等我们熟知的爬行动物,还有大批已

    经灭绝的奇异种类,在当时都是盛极一时的,例如,种类繁盛的恐龙。那时,大量

    的植物种类已经在低平地带出现,如蕨类、芦苇等,与此同时还有很多食草的爬行

    动物,它们以繁茂的植被为食,在“中生代”达到顶峰期的时候它们都成为庞然大

    物,体形大的甚至能与鲸鱼相提并论,比它们之前的任何陆地动物都要大。其中有

    一种叫作梁龙的恐龙,从它的口鼻到尾部共长84英尺,比它还大的巨龙足足长达100

    英尺。还有一些和它们大小差不多的食肉恐龙专门捕食这些巨兽,像霸王龙,它们

    在书中被描述成历史上最为凶残可怕的爬行动物。

    在“中生代”,爬行动物在森林里追逐或觅食时,出现了一种恐龙,它们的前

    肢伸展开来像是蝙蝠,它们不仅捕食昆虫,甚至吃掉自己的同类。开始时它们只能

    跳跃和降落,后来它们进化成了可以在林间飞翔的生物,被称为翼手龙。它们是地

    球上最早能够飞翔的脊椎动物,翻开了脊椎动物能力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只是它们现在已经灭绝了。

    在这期间也有些爬行动物重新返回到海洋中,例如沧龙、蛇颈龙以及鱼龙这三

    种会游泳的大型爬行动物,它们重新回到了它们祖先生活的海里,它们中有很多体

    形和如今的鲸鱼不相上下。鱼龙生活在海洋中,对水性极为熟悉,蛇颈龙体形巨

    大,非常健壮,有着像鳍一样的肢体,喜欢游走在浅水和沼泽中,只是如今这种生

    物已经消失了。它们一般都长着很小的头,以及比天鹅颈还要长的颈。蛇颈龙不但

    能像天鹅一样在水中捕捉食物,而且还能在潜水时伺机捕捉游动的鱼类以及其他动

    物。

    上面提到的就是生活在“中生代”时期的最基本的陆地动物。就目前的标准来

    看,它们的进化比之前的物种先进得多。生活在这一时期的陆地生物,它们的躯干

    大于之前的生物,力量有所增加,适应能力更强,分布区域也扩大了,更有生机。

    那时海洋中没有大的演化,但是很多新型物种都出现了。浅海区域出现种类繁多的

    菊石类动物,它们的外形像介壳类乌贼,大部分的身体还蜷缩在壳里。它们的祖先

    在“古生代”时期出现,直到“中生代”才达到全盛时期。如今这种动物消失了。

    生活在热带水域的珍珠鹦鹦鹉螺,与它们有着亲密的亲缘关系。还有一种具有强大

    繁殖能力的新生的鱼类,它们的鳞片与以往的片形和齿形相比更加轻薄,它们十分

    繁盛,并且经久不息,在江河湖海中有着优势地位。

    第七章 原始鸟类和哺乳动物

    前几章里,我们展现了一幅精彩的画卷给大家看,描述了有大量的爬行动物和

    茂盛的植物生存的“中生代”的鼎盛时期。当时,现已灭绝的恐龙主宰着潮湿地带

    和热带雨林,翼手龙尖叫着在森林中飞行,捕食那些无花灌木和到处乱叫飞行的昆

    虫。在它们周围同时生存着大量弱小无名的物种,它们凭借某种力量学会了生存,学会了忍辱负重。当太阳与大地不再像往日一样温和,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它

    们的这些本领就有了价值。

    在恐龙一族中,有一群弱小的爬行动物,它们善于跳跃,因为受到敌人攻击和

    生存竞争的威胁,它们要么灭亡,要么转移到海滨或山峰,在恶劣的环境下努力生

    存。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幸,它们开始进化,有了能伸展成翎羽状的鳞片,这些鳞片在之后演变成了羽毛的雏形。这种叠覆的像羽毛一样的鳞片保温性能很好,以前那

    些爬行动物的外壳不能与之相比,它们就凭借新进化的羽毛生存在寒冷的地区,这

    些动物十分关心它们的卵。很多爬行动物都不怎么关心它们的卵,任凭自然中的光

    和热去孵化它。这些新出现的动物种类,不但开始保护它们的卵,还具有用自己的

    体温孵卵的习性。

    这些原始鸟类在适应寒冷的气候的同时身体也在变化,它们逐渐不再依赖阳

    光,进化成了恒温动物。也许原始的鸟类都是以捕鱼为生的海鸟,它们的前肢进化

    后,不再是翅膀,而是与企鹅相似的鳍状肢。原始鸟类中的新西兰鹬鸵很奇特,它

    们长着十分简单的羽毛却不会飞,并不像是从会飞的祖先那里进化而来的。在鸟类

    的进化史上,翅膀的出现晚于羽毛,当羽毛成形之后,为了让羽毛可以轻盈地舒展

    开来,翅膀便出现了。在鸟的化石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嘴里长着爬行动物的牙

    齿,并且长着爬行动物的尾巴,身上的一对翅膀表明它们是可以飞翔的,它们一度

    混杂在“中生代”的翼手龙中。然而,在“中生代”时期,鸟类的数量和种类都是

    极其有限的,如果人类能返回“中生代”时期,在几天内也只能看见大量昆虫和翼

    手龙在芦苇和蕨类植物中,但是看不到鸟,也听不到鸟叫声。

    那时还没有哺乳动物的痕迹。鸟类比原始的哺乳动物早出现几百万年,那时原

    始的哺乳动物很小,而且数量极其稀少,所以几乎不被人们所知道。早期的哺乳动

    物和早期的鸟类一样,为了防止受到敌人的袭击和生存竞争的威胁,它们不得不适

    应寒冷恶劣的环境。另外,像鸟类一样,它们的鳞片逐渐进化成羽毛状,这些羽状

    鳞片可以保持它们的体温,阻止热量散失,因此它们成了不用依赖阳光取暖的恒温

    动物。但是,和鸟类羽毛进化不同,这些哺乳动物进化的是毛发,鸟类是在体外保

    护卵,但它们是把卵放在温暖的体内,一直等到它们的卵发育成熟。大部分的哺乳

    动物都是胎生的,它们直接生育后代。所以它们要在后代生下来之后再呵护、喂养

    它们。现在的很多哺乳动物,为了喂养后代而逐渐进化长出了乳房。但也不全是这

    样。鸭嘴兽和针鼹鼠没有乳房,它们仍是哺乳动物。它们靠皮下分泌养料的方法来

    喂养后代。针鼹鼠把它们坚硬的蛋放到腹下的育儿袋里进行孵化直到幼崽出世,这

    个育儿袋安全舒适还很温暖。

    但是,前往“中生代”的人就像一个观光游客,除非他知道要寻找的方向及地

    点,否则他们可能花很长时间都无法找到鸟的踪迹,也找不到哺乳动物的踪影。主

    要原因是“中生代”时期的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次要的、不占主导地位的异类。现代学者猜测,爬行动物有8000多万年的历史。如果用我们有限的知识探究这

    世界的久远年代,我们会认为,在这有着旺盛生命力而且阳光普照的世界里,恐龙

    在沼泽地上盘踞着,飞龙翱翔天际,它们将永远存在。但是,这看似不变的稳定,却被长时间积聚的力量以及宇宙的神秘打破了。生物的幸运不是长久的。

    时光飞逝,数百万年过去了,这段时间里地球停在原地,甚至倒退了,环境也

    变得恶劣起来。陆地、高山、海洋都变了模样。在岩石记录中我们发现,地球

    的“中生代”经过一长段时间的繁荣之后走向了衰落,而地球环境在这段衰落期中

    发生了深刻变化,生物的种类也与之改变,新奇的物种开始出现。为了防止逐渐严

    重的物种灭绝,那些原有的物种都尽力去适应环境。例如,许多古怪的变异的菊石

    类就曾经出现在“中生代”晚期。而物种也因为生活环境平稳而慢慢失去了原有的

    动力,它们不再进化,甚至经常停滞不变,所以它们的适应能力就慢慢被抑制。而

    早期存在的生物适应环境能力是最强的。进入新环境,原有的种族受尽了折磨,而

    那些进化的新物种却有更好的前景去发展生存……

    岩石记录在此中断了数百万年。至今整个物种进化的轮廓仍被一层揭不开的面

    纱盖得十分严密。爬行动物时期结束之后人们才揭开了这层面纱。这时无数的菊石

    类动物,以及恐龙、鱼龙、翼手龙和蛇颈龙都已经消失殆尽了。它们曾经在这个世

    界上那么繁盛,如今却消失不见了,没有任何遗留。它们的进化还很不完善,地球

    进入的新环境超过了它们承受极端环境的能力,它们无法适应,因此在“中生

    代”发生的物种毁灭是长久并且彻底的。此后,崭新的景象呈现在我们眼前:一批

    生命力更加顽强的动植物占领了这个世界。

    如今,地球生命历史有了新的开始,但我们看到的依旧是一片荒地。后来,乔

    木和开花的植物以及灌木逐渐取代了苏铁类和热带松柏类植物。曾经出现过爬行动

    物的地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哺乳动物和鸟类。

    第八章 哺乳动物的发展期

    地球上又开始了新的时代,即“新生代”时期,这一时期地壳频繁地隆起,火

    山也有了急剧的变化。同时,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以及安第

    斯山脉也都突然崛起;而现在看到的大洋和大陆板块的雏形也出现在那个时候;此时的世界版图和现在的版图轮廓十分相似。据推测,从新生代到现在时间跨越了

    4000万—8000万年。

    新生代的初期,地球气候极其恶劣。慢慢地,气候开始变得温暖而舒适,一个

    崭新的生命繁荣期在地球上出现。之后,气候又一次变得恶劣,一次又一次的酷寒

    周期袭击着地球,这就是所谓的“冰河时代”。现在,我们生存的温和舒适的气候

    是从冰河时期演变而来的。

    直到现在,因为我们没有充分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所以未来气候的发展趋势

    很难估量。或许地球上的阳光将会更加充足,或许温度将逐渐下降,我们将再次进

    入冰河时期,又或许火山喷发更加频繁,山脉更为陡峭地隆起,也许这些现象都会

    逐渐削减,这些我们都无法得知。因为缺少足够的科学依据,所以在这些问题上我

    们几乎一无所知。

    拉开“新生代”的序幕,禾本科植物开始出现,地球上也开始有了草原;那些

    一开始极为普通的哺乳动物,现在有些进化成了食草动物,有些成为以捕食食草动

    物为生的食肉动物。

    就这些最先出现的哺乳动物的特征而言,跟之前在地球上一度繁盛后又消失的

    食草、食肉的爬行动物十分相似。那些不细心观察的人会认为,这次新的开始,不

    过是大自然再次重复气候温和、物种丰富的漫长的周期;他们认为这仅仅是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取代了食草、食肉的恐龙罢了。这种认识比较片面。宇宙不停地变

    化,它总是在不断进化,这种变化看不到尽头;历史不会重复,也不会有相同的事

    物。“新生代”和“中生代”的差别所产生的意义比它们的相似性更为深刻。

    这两个时期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心理层次上的差距,哺乳动物与其后代的接

    触程度表现最为明显。哺乳动物总是和后代接触频繁,这和稍微低等的鸟类很相

    似,但跟爬行动物有很大差异。大部分的爬行动物会抛弃自己的卵,任其自生自

    灭,这导致它们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它们的父母是谁。它们仅有的心理活动也局限于

    它们的生活经历;爬行动物可能会容忍同类的存在,但它们没有交流;这些个体孤

    立存在,它们从不模仿和学习彼此,更别说一致行动。而新生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出于抚育后代的原因,交流模仿彼此,这就开始出现了互相学习;它们有了彼此间

    警戒的鸣叫和一些合作活动,所以交流成为可能,同时互相控制和教育对方也成为

    可能。如此一来,“可以教育”的生物在地球上出现。出现在“新生代”时期的早期哺乳动物,它们的大脑并不比那些积极的食肉恐

    龙大多少。但我们翻看岩石记录就会发现,所有哺乳动物的脑容量都呈平稳的上升

    趋势。比如,出现在“新生代”的早期的“雷兽”,无论是习性还是需求,都和犀

    牛很相似,但脑容量却还不到犀牛的十分之一。

    或许,早期的哺乳动物在哺乳期结束之后就离开了它们的孩子,但它们如果具

    备了理解沟通的能力继续保持联系的能力就会变得有益。于是,哺乳动物真正的生

    活特征显现了出来,它们接受了彼此,开始群居生活,互相照顾模仿,还通过各自

    的叫声和动作传达情意。在之前的脊椎动物中,这样的情况从未发生过。虽然鱼类

    和爬行动物也曾集体生活,可这是因为它们大量的繁殖和条件相似的原因才这样做

    的。但对社会性群居的哺乳动物而言,它们不仅仅是外在力量上的联系,内部的情

    感联系才是最主要的。它们同时同地聚在一起不仅是因为相像,更是因为真心喜

    欢,彼此喜欢聚在一起。

    人类的思维不同于爬行动物的思维,这种差异使我们喜欢它们。我们不能理解

    它们那些像恐惧、憎恶和食欲一样简单、急迫的本能动机。人类的动机复杂而不冲

    动,做事衡量利弊并且注重结果,所以我们无法理解那些出自本能的动机。但是鸟

    类和哺乳动物不同,它们都会顾及其他同类,能够控制自己,具有社会性的诉求,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这一方面和最初的人类很接近,正是如此,人类才会和它们

    的很多种类建立了联系。我们能够感应到它们的行为和叫声。因此,我们可以凭借

    这种共鸣使它们成为宠物,它们通过我们的驯养成为懂人性的动物。

    在“新生代”时期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动物大脑发育速度之快超出了我们的

    想象。它成了标志:一是标志着新的相互依存交流的关系在生物个体之间建立;二

    是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即将形成,下面将提到这一点。

    随着“新生代”的发展,地球上的动植物群也逐渐朝着当今动植物的方向发

    展,现在独角兽、雷兽等大型笨拙的动物以及其同类从地球上消失了。另外一些新

    生物种在地球上出现了,如骆驼、象、鹿、犬、狮、马、虎、长颈鹿等大量动物,它们就是从这些怪异而笨拙的祖先逐渐进化而来的。通过地质记录我们可以发现,马的进化变化很明显。我们对马的记录从“新生代”初期小貘状的原始马就开始

    了,这些记录非常完整。除此之外,我们也比较准确地记载了羊驼和骆驼的进化。第九章 猿人、类人猿、亚人

    自然学研究者排除心理智力因素,根据解剖学的内在联系原理,将哺乳动物又

    细分为更多不同的种类,包括位于哺乳动物纲之前的狐猿、猿、类人猿以及人类等

    灵长目。

    如今,灵长类动物的发展史已经很难从地质记录上进行考察了。它们很大一部

    分生活在丛林中,如狐猿和长毛猴,还有一部分生活在裸岩上,像狒狒,它们很少

    被淹死后埋在淤泥之下,更何况它们的种类不是很多,所以,与能在化石中遗留大

    量痕迹的马、骆驼等的祖先不同,它们几乎没有化石遗留下来。但是,众所周知,在约4000万年前的“新生代”的初期,最初的猿和狐猿类动物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

    了,只是它们的大脑还没发育完全,不能像它们的后代一样做出各自不同分工。

    紧接着,“新生代”中期开始了,这个时期极为繁盛,是生物发展史中

    ——“石炭纪盛期”和久远的“爬行类盛期”两大盛世之后的又一个极盛时期。之

    后新一轮的冰河时代来临。那时,天气极其寒冷,尽管有过短暂的回暖期,但酷寒

    也再次袭来。在短暂的回暖期中,河马在茂密的亚热带丛林中奔跑打闹,可怕的长

    着剑状牙齿的剑齿虎在弗利街(位于伦敦附近),即如今记者们的常来之地游走捕

    食。之后,地球迎来接连不断的酷寒考验,大量生物在此时期被淘汰,走向了灭

    亡。也有一些对酷寒有着极强适应能力的动物生存了下来,像长毛犀以及体形巨大

    长着长毛的大象表亲——猛犸,还有生活在北极的麝牛和驯鹿。岁月流逝,世纪更

    替,北极的冰帽在酷寒且毫无生机的大冰冻时期逐渐向南部延伸。它蔓延到了美国

    的俄亥俄州和英国的泰晤士河。这期间尽管有无数次回暖,但回暖之后却是更为寒

    冷的严冬时代。

    地质研究者将此严寒时代分成四个冰河期,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冰河

    期。介于冰河期之间的回暖期叫作“间冰期”。如今,严寒依旧袭击着我们的世

    界,在恐怖的冰河时期因严寒袭击而留下的伤痕仍然可以看见。距今约60万年的是

    第一冰河期,在约5万年前第四冰河期达到极盛时期。和人类相像的动物诞生之时,地球正在经受着残酷的冰雪考验。

    在“新生代”中期各种类人猿开始出现了,这些“类人”的动物的遗迹在快到冰河时期时才被发现,它们的腿骨和颚骨与人类很像。如果你认为这些遗迹是它们

    的骨骸那就错了,那是曾经被它们使用过的工具。在欧洲,削尖的燧石和石块被人

    类发现,这些遗迹被深埋在沉积岩中有50万—100万年之久了,很明显,这些遗留

    下来的原始遗迹的锋利边缘是被动物刻意削磨出来的,用来打击、削割其他东西或

    者用来打仗,而这些制造工具的动物是有手的。“原始石器”在这一时期出现了。

    然而在欧洲,削磨这些石器的动物遗骸没被找到,除了这些石器没有任何遗

    物。我们根据大量证据推断,这些石器或许根本不是人制造的,它们的真正制造者

    是那些大脑发达的猿猴。可是,在与特利尼同时期的爪哇的沉积层中,我们却发现

    了一片头盖骨和一些牙齿以及骨头,这些被确定是猿人留下的。与曾经发现的类人

    猿的头盖骨相比,猿人的要大一些,它们好像在那时就已经能直立行走了。因此它

    们被称为“直立猿人”,即可以直立行走的类人猿。不过,这有限的几片骨头是我

    们推测原始石器制作者唯一有用的资料,仅此而已。

    约25万年前,在砂岩层中我们发现了亚人类遗留下来的其他痕迹。在岩石记录

    中,我们看到的大量石器的质量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变,它们样式精美,而不是像曾

    经的旧石器那样粗糙,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细心的打磨才能达到,此外,这些工具形

    状远大于我们后来发现的真正的人造工具。此后,一块又粗又大的颚骨在海德堡的

    沙坑里被发现,这很像人类的颚骨。这片粗大的颚骨,没有下颔,并且与真正的人

    类的颚骨相比,它更重更窄小。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这种动物的舌头是不会自由转

    动的,更不会清楚地发音。学者凭借这块颚骨的大小推测,这是一种与人类长相相

    似,并且体形巨大的怪物,它的躯干巨大,四肢粗壮,毛发十分稠密,人们称它们

    为“海德堡人”。

    我猜想,这块颚骨就是世界上最能引起人们好奇心的东西了,它好像一面损坏

    的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窥探过去,一些动物的影子吸引着我们,它们虽然模糊不

    清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们或者漫步在荒野中,或者为了躲避剑齿虎的袭击到处

    攀登爬行,或者为了躲避森林中长毛犀的攻击而时刻警惕。然而,等我们想进一步

    探究时,它们却不见了,只留了它们制造出来的那些无法销毁的残破石器给我们。

    更让我们惊讶的是,一种距今有10万年到15万年历史的动物遗骸在苏塞克斯的

    皮尔当沉积层中被发现了。一些学者推测,这些非同寻常的珍贵的遗骸比海德堡颚

    骨的历史更为久远。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些比现存一切类人猿头盖骨都大的亚人类的头盖骨,另外还有一片猩猩颚骨状的东西,现在还没有查出它是遗骸上的哪一

    部分。同时,还有一片被明显精细制作而成的棍状象骨,上面被凿开一个小洞;一

    块刻着痕迹的鹿的腿骨也被发现,这个腿骨很像是符木。以上就是在皮尔当被发掘

    出来的东西。

    这种曾经能够坐在地上,并且能在骨头上钻出小洞的动物,究竟是什么生物

    呢?

    生物科学家称它们为“曙人”。曙人和它的亲类们不同,和海德堡以及现存的

    类人猿差异更大。此后,与这种原始人有关的印记再也没被发现过。但是在10万年

    之后的沉积层和砂硕岩石中,大量的燧石和其他石器工具再次被发现,这些石器不

    同于“原始石器”,考古学家们已经可以辨别出小刀、刮刀、斧头、标枪、钻子和

    掷石等的种类来。

    此时,我们所讲的逐渐接近人了,下一章,我们所讲的尼安德特人虽然还不是

    真正的人类,但它们却是人类最奇特的祖先,已经很像真正的人类了。

    但在此声明,科学家们都认为,海德堡人或曙人的种族仅仅是接近人类,今天

    人类的直接祖先并不一定就是它们。

    第十章 罗德西亚人、尼安德特人

    不可思议的是,地球上生活过一种与人类极其相似的动物,以至于人们在几年

    前把它们的遗骸当作是真正人类的遗骨,这种动物存活在第四冰河期还未到达严寒

    巅峰的时候,即约五六万年前。现在,这种动物的头盖骨、骨骼被我们找到了,同

    时发现的还有大量的工具,都是它们制作出来和使用过的。那时它们已经会生火,知道钻进洞穴避寒,也懂得剥下动物的皮毛裹在自己的身上。它们用右手劳动的习

    惯和现代人一样。

    然而,人类学家却说,这些动物仅仅是与人类不同族的同一属类,它们并不是

    真正的人类。它们有低平的前额,隆起的眉骨,粗重并且突出的下颚;它们的拇指

    和其他的手指不能相对,这一点和人类不同。它们因为脖颈僵硬而不能回头或仰

    头;走路时呈现脑袋前倾,屈身前附的姿态;它们的骸骨缺少颌,这明显不同于人类的骸骨,但和海德堡人很像;并且它们的牙齿异于人类的牙齿,臼齿的结构比人

    类的更为复杂;但它们的臼齿没有人类都有的长牙根;也没有人类普遍都有的犬

    齿;它们头盖骨的大小和人类几乎没有差异;它们的脑袋前面低后面大,并且它们

    的智能结构与人类也不同。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来看,它们都不属于人类的族系,因此,它们不是人类种族的祖先。

    这些奇特的原始人被叫作尼安德特人的原因是:这种很早就消亡的原始人的头

    盖骨和骨骼被发现的地方叫作尼安德特。估计它们在欧洲的土地上已经有几百年甚

    至几千年的历史了。

    那个时候,地球上的地质和气候与现在完全不一样。例如,当时冰雪覆盖了欧

    洲大陆,并且一直覆盖到了南部的泰晤士河,还延伸到俄罗斯境内以及德国中部;

    那时英吉利海峡还没有隔开法国和英国,红海和地中海都还是大峡谷,在谷内有成

    群的湖泊;从现在的黑海开始,广阔的内海从俄罗斯南部穿过,一直到中亚。虽然

    西班牙和整个欧洲并没有被冰雪覆盖,但当时的气候相当恶劣,比拉布拉多半岛还

    要糟糕,仅仅是一片荒凉的高原,北非是仅存的一个气候比较温和的地方。欧洲南

    部酷寒的草原上不仅有稀疏的寒带植物生长,还有很多耐寒的动物,像大野牛、驯

    鹿、长毛犀和猛犸等,它们的迁徙觅食是与植物生长季节同步的,春天迁到北方,秋天的时候返回。

    尼安德特人的生活也是如此,东奔西走,不断地迁徙。它们捕捉小鸟兽,采摘

    植物的果实和根茎,把这些作为食物。它们的牙齿平整而细密,据此看来,它们估

    计是素食者,只吃嫩枝和根茎。然而,在它们的洞穴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被敲碎而

    且骨髓被吸食的大型动物的长髓骨。可是它们使用的石器所具有的力量根本没有达

    到公开与猛兽搏斗的程度。因此,它们估计是用矛袭击或设置陷阱捕捉正在渡河的

    猛兽,这样才可能成功;另外,我们猜测,它们估计是在尾随动物群的时候捕捉了

    在动物混战中受伤的动物;也可能是利用那时还存在的剑齿虎,等待时机坐享其

    成;也或许是因为它们为了适应冰河期艰苦的生存条件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素食习

    性,开始捕食猛兽。

    这些尼安德特人的相貌是怎样的,我们一无所知,或许它们浑身长着长毛,丝

    毫不像人类,能否直立行走我们都不清楚;或许为了支撑身体它们还是手足并用

    的,它们可能群居可能独行。颚骨的结构表明它们很可能是不会说话的。在大约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这些尼安德特人是欧洲地区目前发现的最高级的

    动物。距今约3万年或3.5万年前,随着气候的变暖,一种来自南方的更聪明、更具

    智慧、会说话、会互相协作的同种类动物,大批地涌入尼安德特人的领土,占据了

    尼安德特人的洞穴和居住地,争夺尼安德特人的食物。有可能它们与原来居住在这

    里的原居民尼安德特人发生了战争,尼安德特人被消灭了。如今,我们还没有弄清

    这些新来者的发源地,它们或者来自东方或者来自南方。那些消灭了尼安德特人的

    新来者与我们有着血亲关系,它们是原始的人类。从解剖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看

    到,它们的头盖骨、脖颈、拇指以及牙齿都与人类完全相同。在克罗马农和格里马

    第的岩穴中,我们曾发现过一些骷髅,到目前为止,这是人类发现的最早的真正的

    人类的遗骸。

    人类的足迹终于出现在岩石记录上,人类将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当时,地球

    上的气候还是十分恶劣,但是已经逐渐接近如今的世界了。冰河时代的冰川在欧洲

    开始消退,西班牙和法兰西的大草原逐渐繁茂,马群逐渐取代了驯鹿,猛犸象数量

    减少,终于全部迁移到了北方。

    到目前为止,哪里是人类的发源地仍是个谜。然而,1921年夏天,人类在南部

    非洲的布罗肯希尔发现了一个头盖骨和几片骨骼碎片,从这些骨骼的特征来看,这

    似乎是处在尼安德特人和人类之间的第三种类群的遗骸。从它的头盖骨来看,它的

    脑部是前部大、后部小,这与尼安德特人不同;并且它跟人类一样,头盖骨很直地

    长在脊椎上;骨骼和牙齿也和人类一样。不过它们的脸型和类人猿相似,眉骨高

    耸,头盖骨在中部隆起。事实上,这可以算是真正的人类了,只是有着像尼安德特

    人的类人猿的相貌。这种叫作“罗德西亚人”的生物比尼安德特人更接近于真正的

    人类。

    在一定程度上,罗德西亚人是继尼安德特人之后出现的第二种亚人类族群。这

    些亚人类的种族从冰河时代开始,到它们共同的后代,即它们共同的灭绝者——真

    正的人类的出现,有相当长的历史。就罗德西亚人的头盖骨来看,它们算不上是很

    古老的动物。但直到本书出版时,对于它存活的年代,科学界都没有比较准确的推

    测。直到近代,这种亚人类动物好像在非洲南部的某些地区生活过。

    第十一章 真正人类的产生迄今为止,科学家发现最早人类遗迹最多的地方在西欧国家,尤其是西班牙和

    法国。很多证据表明,这些遗留下来的骸骨和石器跟我们有着某种关系。另外,大

    量骨骼、武器、有划痕的骨头、岩石、雕刻过的骨片、岩壁刻画和洞穴壁画被发

    掘,这些宝贵的物品最先被发现是在西班牙和法国境内,已经有3万多年历史了。就

    现在而言,西班牙是保留人类祖先早期遗迹最为丰富的国家。

    但是,目前人类所收集的历史资料,只是积累的一个开始。我们盼望将来,有

    学者可以对每一个与此有关的历史资料都做一番详细透彻的研究,也期望对那些当

    今的历史研究者所涉及不到的国度进行详尽的研究调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

    喜欢考古并且经过专业训练的探险家去过非洲以及亚洲的一些地区,对那里做一番

    自由详尽的探索。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做定论,要万分谨慎,不要认为这些定居

    在西欧的人就是人类的祖先,也不要认为西欧就是他们的发源地。

    也许,一些埋葬在非洲和亚洲以及现在已沉入海底的某些地区的真正的人类的

    遗迹,比如今已经发现的要久远、丰富得多。我们还没有提到美洲,只提起非洲和

    亚洲,因为高等灵长还没在美洲被发现过痕迹,那里没有亚人类、类人猿、尼安德

    特人,更别说真正的人类的遗迹了。在古老的大陆,生命的进化似乎停住了脚步。

    人类在旧石器时期的晚期才首次越过如今已被白令海峡阻隔的陆上通道,登上了美

    洲大陆。

    这些最早的人类在欧洲被发现,他们好像至少分属两个不同的族群。显然,其

    中的一种已经是高级的了,他们有着巨大的脑袋和高挑的身材。在已经被发现的骨

    骼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头盖骨的容积要大过现在的男性的头盖骨,其中还有

    一具身长超过了6英尺的男性骨架。他们与北美的印第安人的体型极其相似。第一批

    这样的骨骸在克罗马农洞穴中被发现,因此称他们为“克罗马农人”。尽管他们被

    人们看作是原始人,但是他们已经进化得很高级了。另外一个种族的遗迹出现在格

    里马迪的洞穴中,其特征显示他们是黑人种族。迄今为止,南非的布什曼人和霍屯

    督人是最接近这些种族族类的。最吸引我们的是,人类历史从已知开始就至少有两

    大种族了。也许,一开始出现的是褐色人种而非黑色人种,他们发源于北方或者东

    方,后出现的黑色人种发源于南部赤道附近一带。当然,这只是一些简单的不太科

    学的判断罢了。

    这些在大约4万年前出现的原始人和现在的人类已经很相似了。他们懂得在身上涂颜料,知道用收集的贝壳做项链,还会把图案雕刻到石头和骨头上,而且知道在

    平滑的洞壁和岩壁的显眼位置记录简单生动的野兽图案。他们创造出多样的工具,那些工具比尼安德特人制作的工具精巧得多。如今,我们的一些博物馆收集了他们

    制作的大量工具、岩画和小雕塑等物品。

    这些最初以狩猎为生的人类,把一种有胡须的小型野马当成主要猎取对象。野

    马跟着牧草的生长时期迁徙,他们就随着马群的迁徙而迁徙。除此之外,他们的主

    要食物是捕杀野牛。他们把猛犸画得生动有趣,由此看出,他们十分了解猛犸的习

    性。从一个模糊不清的图案我们可以断定,他们以前一定设陷阱捉过猛犸。

    那时,他们可能还不会使用弓箭,因为他们捕杀猎物用的是长矛和掷石。他们

    没有猎狗,所以我们推测不出他们会不会驯养动物。遗留下来的刻画中,有一幅里

    刻着一个马头,还有一两幅画着套着辔头的马,辔头是由兽筋和兽皮制成的。但那

    时,这个地区的野马因为体形太小而无法驮人。即使当时的小野马被人驯养了,也

    只是用缰绳牵着托运一些东西而已。还有一点我们持怀疑态度,就是他们会不会挤

    动物的奶汁来喝,这样的可能性似乎很小。

    虽然他们已经会用动物的兽皮搭建帐篷,可是没有发现任何建造房屋的痕迹;

    他们只学会了用黏土捏泥人而不会制作陶器;他们没有任何做饭的工具,所以他们

    做饭的方法很原始,他们甚至不知道怎么做饭,对农耕、编织以及织布更是一无所

    知。除了知道披上兽皮,他们依旧是浑身没有遮掩、颜料涂满身体的原始人。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人类的祖先,在欧洲辽阔的草原上已经有约100个世纪的狩

    猎历史了。气候变化不断,因此他们不断迁徙漂泊。时光流逝,欧洲的气候开始向

    着温暖湿润的方向转变。这时,驯鹿也向着北部和东部转移,野牛、野马开始撤

    退。慢慢地,草原被森林所取代,赤鹿取代了野牛和野马。工具的作用和本质也发

    生了巨大改变。原始人学会了怎么从江河湖泊里捕鱼,所以骨制工具开始流行。德·

    莫蒂雷曾评价“这一时期的骨针”说,“比之后制作得更为精致巧妙,甚至可以说

    是比文艺复兴前所有时代的骨针都要精致完美。就罗马人而言,他们制作的骨针,都不可以与这一时期的骨针相比”。

    在约1.5万年或1.2万年前,一个全新的种族迁徙到了西班牙的南部,他们在裸

    岩石壁上画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岩画,让人惊叹,这就是“阿济尔人”(因为生活在

    阿济尔岩洞里而得名)。阿济尔人把羽毛戴在头上,那时已有了弓箭;他们画的画栩栩如生,并且他们知道用简单的符号作画,比如要画人,他们就把一条竖线和两

    三条竖线放在一起来表示,这是文字观念萌芽的象征。除了做些简单的画表示狩猎

    外,还刻画些简单的线条,这些线条很像符号,例如,有一幅画画的是一个蜂巢被

    两个人用火熏。

    这些人仅仅知道制造工具,所以我们称他们是最后一批“旧石器期”的人。大

    约1万年或1.2万年前,一种新的人类出现在欧洲大陆上,他们不仅会削制工具,而

    且还会磨制工具,农耕和劳作也难不倒他们,“新石器时代”由此开始。

    使人惊奇的是,在还不满100年的孤僻的塔斯马尼亚岛上,还存活着一个人类的

    种族,无论体力还是智力,他们都比不上欧洲遗留下来的早期人类。因为地理的变

    迁,这些人与外界种族毫无联系,他们接受不了来自外界的影响和剌激,他们没有

    进化反而退化了。他们吃的是抓来的贝壳和小野兽,过着极其原始的生活,他们只

    有暂时的容身之地而没有固定住所。他们同样是真正的人类,只是他们还没有像初

    期人类一样的灵巧双手和审美能力。

    第十二章 早期人类的思想

    让我们做个大胆有趣的猜测:人类在踏上历史征程的时候是在想什么呢?在4万

    多年以前,人们生活在以狩猎为生的漂泊年代,到处迁徙,不懂得种植作物,他们

    是否知道思考?如果是知道的,那么他们又在思考什么呢?这些问题我们只能通过

    自己的猜测去得出答案,因为在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人类的思想无法被记

    录。因此科学家尝试了各种方法,去探究早期人类的思想活动。

    最近,心理学家凭借一些方式方法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比如,心理分析学有这

    样一种研究成果——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约束、压制、掩盖或纠正等一

    系列措施,以缓解其强烈的本能冲动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这样才能让儿童更快

    地适应社会生活,这对研究原始社会历史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研究现存的未开

    化的人的思维和习俗,也是一种富有成果的探索。同时,依存于现今文明社会中的

    那些根深蒂固的迷信观念、偏见,以及流行民间的各种古老传说,也都在一定程度

    上体现了最初人类的精神世界。此外,对遗留至今的一些遗迹进行推测也是我们的

    探究途径,例如,塑像、绘画、符号、雕刻以及同类物品。距今越近,这些物品种类就越多,我们也就更容易知道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了解到他们觉得什么东

    西最值得记录再现。

    原始人的思维很像孩子,即他们的思维是由一些图画串联而成的。他们在自己

    的心中勾勒图画,换句话说就是图像在脑中的显现,他们的情感被这些图像激发,推动他们去行动。而儿童和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的行动也是这样开始的。显然,人

    类系统思维的发展能力表现得比较晚,在最近的3000年,系统思维才在生活中发挥

    重要的作用。如今,大量人的生活还要依靠想象和激情,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掌控自

    己的思想。

    在真正人类的历史开始之前,即最早的人类社会的初期,原始人是以家族为中

    心的小群体生活,和结伴生活的早期哺乳动物一样,早期的人类部落由共同繁衍生

    息的家族组成。但是,必须要通过约束生物自己的基本意识这一过程,并且成年人

    必须要有尊重父母的意识,这样部落才算真正形成;还要考虑到,使中年的长者淡

    化收敛对年轻人的妒忌同样很重要;母亲是孩子天生的保护者和指导者,所以母亲

    们要做好榜样。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年轻人有一种本能,即是在他

    们成年后离开父母和渴求伴侣。二是他们在独立生活时可能会有危险和不利。人类

    就是在这既矛盾又统一的世界中逐渐发展。人类学作家J.J.阿特金森被认为是天

    才,在他的著作《原始法》中揭示出禁忌是原始人的生存法则。在原始部落中这种

    法则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当原始人类开始过群居生活时,就要约束和调控自己的心

    理。阿特金森对这一可能性的阐述被心理学家在之后的研究中证实。

    那些勤于思考的作家试图让我们相信,在原始社会长老是得到人们的尊崇的,因为有充满幻想的思维和梦境的作用,人们怀有的对保护年长女性者的情感,被很

    大地夸张和丰富,这极大地推动了男神和女神概念的产生以及原始宗教的形成。原

    始人对那些乐于助人和能力强的人的尊重在这些人死后化成一种狂热敬畏的心理,这是基于他们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原始人的梦境里,原始人因此而相信他们其实没有

    死,只是无缘无故到了凡人不可企及的地方。

    儿童的梦境、想象和恐惧比成年人更加形象生动。在这一点上,原始人、儿童

    以及动物都很相像。他们认为,动物也有情感反应和动机,他们运用自己的思维把

    动物想象成敌人、帮手,甚至是神灵等形象。除非我们做回幻想丰富的孩童,否则

    我们无法了解旧石器时代,无法看懂那些怪石、树瘤以及奇形怪状的树林和其他同类的东西——这些对原始人来说是极其重要且影响重大的,如此的亲切以及梦境和

    幻想产生的原因,这些传奇故事口耳相传直至成真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有些故事容

    易被复述和记住,并被女人们讲给坐在她们身边的孩子们,世代相传,形成了不朽

    的传说。而现在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凭借想象力把他们的玩具、喜欢的

    动物以及介于人兽之间的奇怪的动物当作主人翁,编出很长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

    很可能就是原始人的初始想法,而且他们相信故事里的主人公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我们所了解最早的真正的人类,很可能擅长沟通。在这一点上,他们就

    比尼安德特人高级并且有优势。尼安德特人也许根本不会发声。但是也可能是因为

    原始人的语言是由有限的名词堆砌成而已,还需要身体姿势和手势配合表达意思。

    世界上未开化的原始人虽然愚昧却也懂得因果关系,但是,在把握因果关系问

    题上,原始人却缺少比较精确的分析能力,他们还常把某种事物的结果和错误原因

    结合起来,他们认为:“既然有因就必然有果”“你让小孩吃了有毒的草莓,他就

    会死;你吃掉强大敌人的心脏,你就会因此而变得更强大”。前面这两种因果关系

    中,前者成立,后者不成立。所以,我们把原始人类的这样类推的因果关系称

    为“物神崇拜”。“物神崇拜”是指原始人的科学。这种科学毫无系统性,只一味

    地追求自己的想象,没有经过仔细的分析,因此漏洞百出,这就是物神崇拜与现代

    科学最大的不同。

    大多数情况下,把事物的原因和结果通过某种关系正确地联系在一起不是难

    事;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人类的实践经验也会开始渐渐地纠正原先的一些错误的

    思想;但是对于原始人类的一些十分重要的问题,虽然他们在不断地探索寻找正确

    的结论,但是获得的结果常常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的,而且这种错误在一定程度

    上显得有点微不足道甚至不被察觉。对于原始人类而言,他们最重要的事情是能够

    捕捉到大量的猎物,这种对食物的欲望促使他们崇拜神灵,并且成百上千次地祈祷

    和占卜,以求神灵赐予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他们对于生老病死很关心。古时候时

    常有瘟疫暴发,有时人们会因病凄惨而死,有时会被重病折磨致死,却不知道因为

    什么而死。在这种境况下,往往会激发原始人烦躁和冲动的情绪,进而引发一些疯

    狂的举动。他们极易受到惊吓,像个小孩子,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幻想会使他们咒诅

    其他人,或者乞求于人、动物或者某种东西。

    在远古时期,有些有威信的老人即使生活在小部落也可能幻想,可能会因为恐惧而畏惧,但因为他们比普通人的威严大,所以,面对如此情形,他们常常会保持

    镇定,又会告诫和教导别的部落成员。他们会告诉他人不可避免的是什么,不祥的

    是什么,凶兆和吉兆分别是什么等。最初精通“物神崇拜”的巫医就是祭司。他们

    主要的责任是训诫、预言、解梦,也会通过一整套的巫术招福祛灾。原始的宗教和

    我们今日所敬奉和遵守的宗教是不同的,事实上,这些早期宗教的祭司,传授的是

    一种由主观意愿判定的原始的实用科学。

    第十三章 农耕时代

    最近50年,科学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了大范围的探索,就是为了研究人

    类从何时开始耕作和定居,但是迄今为止,我们所了解的仍然不多。但从目前来

    看,阿济尔人在公元前1.5万年或1.2万年间生活在西班牙,那时残存的狩猎部落正

    在向东和北迁徙,还有一些部落在北非,或西亚,或如今已被淹没的地中海大峡谷

    进行着两种极其重要的试验,即驯养牲畜和耕种庄稼,这一点我们已经可以确定是

    真实的。除此之外,他们还传承了祖先打猎用的打制器械,开始学着打磨石器,他

    们不仅创造了用植物纤维编织粗糙的织物的方法,还开始制作简单的陶制品。

    人类社会进展到了“新石器时代”,这与克罗马农人和格里马第人以及阿济尔

    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有着根本差异。因此,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开始

    向地球温暖的地带迁徙。他们学会了制作技术,知道了怎么种植植物和驯养家畜,还把技术用学习模仿的方法传播到了全世界。大多数人类在公元前1万年进化到

    了“新石器时代”的水平。

    对现代人而言,像播种、耕地、收割、晾晒以及磨粉这样的流程就像说地球是

    圆的,是再正常不过的。也许有人会问:除了这样还能怎样呢?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其他的吗?这些在现代人眼里是理所当然的行为和推理,对2万年前的原始人来说是

    复杂深奥的。他们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才能找到有用的方法,他们还经常作出错误

    的解释,由此而产生多次的错觉,他们必须通过无数次的挫折和考验才能获得他们

    认为正确的成果。在地中海的一些地区有野生麦子生长。也许他们掌握碾磨野麦做

    粮食的方法比懂得播种要早,也就是说他们先懂收获庄稼才开始知道怎么种植粮

    食。这个现象要特别注意:世界各地,只要有收获和播种的地方,就会发现播种和

    血祭观念有着极强的原始联系。而这种一般用活人献祭的血祭则是十分残忍的。但

    是对于极富好奇心的人来说,研究形成这两种最初联系的原因,是十分有趣的。如

    果你们对此感兴趣,可以从J.G.弗雷泽爵士所作的《金枝》中探索出答案。我们要

    铭记,我们无法运用理智的推测对这种联系加以阐释,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充满

    幻想的、活在神话世界中的原始人心中无法厘清的情绪。然而,在1.2万—2万年前

    的新石器时代,每当到了播种季节,就会举行活人来献祭的仪式,也就是血祭。这

    些用来做献祭的人是不幸的,他们基本都是细心挑选的童男童女,而不是被遗弃或

    者地位卑微的人。童男通常会被视为神灵,因此在献祭之前他的待遇极好,甚至被

    人们膜拜。血祭活人的细节模式已经固定,而主持血祭仪式的往往是一些年迈的富

    有经验的长老。

    在原始人看来,确定播种和献祭的时间是十分困难的。开始的时候,季节在原

    始人头脑里几乎没有概念。从很大程度上讲,“年”的概念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并未

    出现。人类最早是按照阴历月份的纪年方法来统计。据《圣经》记载,人类祖先把

    月亮的圆缺作为单位来计算年龄。巴比伦人的历法中有明显的痕迹表明,原始人根

    据阴历的13个月来估算播种的时间,这种计时方法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假如我们

    的思维没有因为习俗而变得愚钝,那我们应该注意到,还有一件奇怪的事情:在基

    督教会中,纪念耶稣受难和复活的日子并不固定,它是随着月亮的盈亏而改变的。

    我们现在还不确定最早的农耕者是否观察过星象。而游牧民族更有可能是最早

    观测星象的民族,因为在他们看来,星座观测法是辨别方向最简单的标识。星象对

    农业的重要性在他们知道可以利用星座的观测法确定季节的时候显现出来。当他们

    发现种植时间、献祭和某个重要星星的南行或北行有联系时,原始人就对这些特定

    的星座产生了崇拜之情,也就自然而然地编出了神话。

    由此看出,在“新石器时代”,那些知道血祭和星象知识的人,有着极其重要

    的地位。

    原始人害怕污秽和不洁,并且极其重视怎样消除这种恐惧,这使那些懂得这些

    知识的人拥有了无上的权威。因此男巫和女巫、男祭司和女祭司在那个时期出现

    了。把最初的祭司称为宗教专家,倒不如说他们是实用知识专家,他们的知识都是

    来自经验,并且这种经验式的知识通常都是不对的。他们为保住这些知识,防止众人知道,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但他们改变不了他们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这一

    职责。

    在1.2万—1.5万年前,凡是世界上气候温暖、水源充沛的地方,就会有“新石

    器时代”的群落社会发展起来。在这里,有着男女祭司的等级和传统,耕地、新型

    小村庄、小城墙围成的城池等一应俱全。日子久了,各个群落间的交流逐渐增多

    了。艾略特·史密斯和利弗尔称这些最早的农业居民的文化为“日石文化”,或许

    用“日石”(太阳和石头)这个名词不太妥当,但在学者没有找到更恰当的名词代

    替它之前,我们先用这个词语来表示。这种文化发源于地中海和西亚的某个地方,并且这种发源地不断向东延伸。光阴似箭,日石文化飞过数座岛屿,穿过太平洋,最终传播到了美洲。与那些来自北方、生活方式更为原始的蒙古种族融合在一起。

    受到“日石文化”的熏陶,棕色人种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带去他们几乎全

    部的奇怪观念和行为习惯,有些奇妙的思想,如果没有心理学家的帮助,人们根本

    不能明白其中的意义。他们建筑金字塔和巨大的墓室,以及用巨石设置巨石阵,也

    许只是为了让祭司更好地观察天象;他们把死者身体的一部分甚至全部制成木乃

    伊;文身和割礼是他们盛行的文化;他们有一种古老的传统,婴儿在出生之后,父

    亲代替母亲在床上坐月子,即“父代母育”;我们都知道,他们还把万字饰用来象

    征幸运吉祥。

    他们拥有的这些习俗,传播到许多地方。如果我们把表示习俗传播范围的黑点

    画在当时的地图上,它将是开始于英国的史前巨石阵,沿着温带和亚热带海岸边缘

    的一条线,它横穿世界,途经西班牙到了墨西哥、秘鲁。但是这种黑点在赤道以南

    的非洲、亚洲北部以及欧洲的中北部没有分布,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习俗没有影响

    到这些地区,这些地区生活的是完全独立发展的人类种族。

    第十四章 新石器文化

    在大约公元前1万年,地球的基本轮廓和如今的地形已经很接近了。经过岁月的

    侵蚀,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大堤(它曾经用来阻挡海水进入地中海的凹地)慢慢崩

    溃,因此地中海的海岸线才变得和现在相似;当时的里海要比现在的宽阔,也许当

    时它和黑海是连在一起的,并且一直伸展到高加索山脉的北部。如今中亚沿海一带已经变成草原或荒漠,但是这一带在以前却是物产丰富、环境适宜的好地方。那时

    位于欧洲的俄罗斯部分,却是一片沼泽,有大量的湖泊。现在,亚洲和美洲大陆被

    白令海峡隔开,然而那时的白令海峡并没全部断开。

    那时就能辨别出我们如今了解到的主要人种。具有日石文化的棕色民族分布在

    温和并且有着茂密丛林的温带沿海地区,他们就是现在生活在地中海的居民的祖

    先,也同时是大部分埃及人、柏柏尔人和东亚、南亚大部分的共同祖先。这人数众

    多的人种必然有许多的分支。生活在地中海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伊比利亚人,又叫

    浅色人种或者地中海人,以及达罗毗茶人(包括大量东印度的居民和黑色印度

    人),米特族人(包括埃及人和柏柏尔人),大量的波利尼西亚人和毛利人种,都

    是它们有着不同价值观的分支。在这一数量众多的分支人种中,位于西方的分支人

    种要比东方分支人种的皮肤白。在欧洲中部和北部的森林里,北欧民族中有一类人

    种的相貌极其出众,他们都是黄头发蓝眼睛,而他们就是从棕色人种中分离出来被

    称为北欧人的分支的一个分支,还有另外一种棕色人种的分支生活在亚洲东北部的

    开阔地带,他们被叫作蒙古人,他们长着高耸的颧骨,黄色的皮肤,上扬的眼角以

    及黑亮顺直的头发;早期黑色人种的后裔居住在亚洲南部、澳洲和南非等热带岛屿

    上,非洲中部则居住着不同的种族。如今,几乎所有的非洲有色人种都是北方棕色

    人种和黑色人种的混血后代。

    人类的种族能够自由地杂交,就如天上飘浮不定的浮云,而不像一旦分开就再

    难交合的树杈,这一点我们必须牢记。我们深知,一旦有机会,人种就会再次交合

    在一起。只有明白这一道理,我们才能避免那么多的主观猜测和偏见。有人会胡乱

    运用人种这个词,并且据此来发表甚为荒诞的言论,例如说不列颠人种或欧洲人

    种,实际上,欧洲人种大部分都是白色人种、棕色人种和蒙古人种等互相杂交的后

    代。

    蒙古人种第一次踏上美洲大陆是在社会进化到新石器时代之后,显而易见,他

    们是通过白令海峡逐渐向南延伸的。他们在美洲北部发现了驯鹿,而在南方出现了

    大量的野牛。他们刚到南美洲时,庞大犰狳类的雕齿兽还存活在美洲大陆上,还有

    大懒兽,它们的躯体可以和大象相提并论,并且这种动物行动迟钝,毫无还手之

    力,因此,它们可能在那时就被赶尽杀绝了。

    很多美洲部落,自始至终都没有超越新石器时代的狩猎和游牧生活。他们不懂得铁的用途,因此他们使用的主要金属还局限在自然存在的金和铜范围之内。不

    过,在公元前1000年前左右,因为墨西哥、尤卡坦和秘鲁生活环境舒适,适合农耕

    民族定居,所以令人注目的文明形态在这些地方出现,它与旧世界的文化共同发

    展,但是它们的形式却有着本质的差别。此外,这种文明形态和旧世界原始文明有

    个相似点,即这些群落社会也会在播种时节用活人献祭进行祭祀活动。我们能够看

    到,旧世界中的原始观念在与其他观念的碰撞冲突中,要么被削弱,要么被复杂

    化,甚至被掩埋,然而,在美洲地区,这些观念却有机会向更高层次发展。事实

    上,这些掌控美洲文明国度的人并不是战争统领和统治者,他们也被宗教戒律和预

    言征兆所约束,而祭司才是真正统治美洲文明的人。

    这些祭司计算年份的能力甚至超过我们后面将要讲到的巴比伦人,祭司还把当

    时的天文学研究推广到更加精准的层面。他们在尤卡坦创造了“玛雅文字”,这是

    些特别而且深奥的文字。我们现在仅仅知道,复杂而精确的历书是用这些奇特的文

    字记录的,祭司倾注了他们毕生的智慧去研究历书。约在公元前700年或公元前800

    年,玛雅文明的智慧成果到达最高水平。这个民族的雕刻技术让现在的人们极其惊

    讶,因为那些雕刻作品,无处不显现出具有立体感的创作力和灿烂的美;然而我们

    不解的是,他们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奇特的风格和不拘的表现手法,就连细节也没

    有忽略,显得挥洒自如。在旧世界里,这个民族的艺术作品是无与伦比的,仅有印

    度的雕刻和它们有些相似,但这些相似性简直是微不足道。玛雅文明时期的雕刻都

    有编织的羽毛和蛇缠绕的图案。玛雅人的雕刻艺术不像是旧世界的作品,它们更像

    是欧洲疯人院中精神病人所作的夸张抽象的图画。玛雅人的精神文化,好像是向着

    与旧世界不同的方向发展,它们的观念与旧世界正好相反,用旧世界人的眼光来

    看,玛雅人的思维是毫无理性的。

    这种最早出现的美洲文明,没有遵循常规的发展路线,所以与一般的精神失常

    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极其嗜血的特点足够证明以上说法。古代的墨西哥文明流

    行血祭仪式,它们每年都要用几千人去祭祀。这些奇怪的祭司们一生都从事着十分

    残忍的工作,即剖开活人的胸膛,挖出还在跳动的心脏,用来祭奉神灵。在包括种

    族祭典在内的所有公共活动中,这些荒唐恐怖的行为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古老的社会中,普通的百姓生活与那些未开化的农耕居民的生活很相似。他

    们懂得制作精美的陶器、织物以及高超的染色技术。玛雅文字不仅可以刻在石头

    上,还可以绘制和涂写在兽皮等物品上。丰富的玛雅文书被保存在美洲和欧洲的博物馆中,但我们只能破译其中的日期,其余的那些奇怪复杂的文字还处在未知状

    态。相同的文字还出现在秘鲁,但之后被打结绳的记事方法取代了,而几千年以前

    中国也曾使用过类似的方法来计数。

    早于玛雅文明三四千年的旧世界,即公元前5000—前4000年里,一种与美洲文

    明很像的原始文明开始出现。这种以神庙为基础的原始文明,也流行着血祭的传

    统,存在精通星象的祭司。在旧世界里,各种原始文明相互冲击影响,它们推动文

    明的前进,这为现代文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美洲的原始

    文明仍然处在原始的阶段,并没有进步,他们所有的文明都被困在各自有限的世界

    中。在欧洲人还没登上美洲的陆地时,墨西哥对秘鲁几乎一无所知,对秘鲁人的主

    要食物“马铃薯”也一无所知。

    岁月流逝,那些在美洲大陆上生活的居民,为生活和献血祭祀忙碌,之后悄然

    消逝。在这期间,玛雅人的艺术作品在装饰方面有了更高的造诣。灾荒、丰年,瘟

    疫、健康交替出现。祭司们倾注大量时间来修缮历法和祭祀仪式,除此之外他们没

    有任何进步。

    第十五章 古埃及文明与文字的出现

    与新世界相比,旧世界应该是一个更加辽阔并且丰富多彩的大舞台。物产丰富

    的亚洲和尼罗河流域约在公元前6000年或公元前7000年,就开始有文明部落社会出

    现,它能够与秘鲁的文明相提并论。在当时,大部分地区都比今天富庶,例如,土

    耳其斯坦西部、阿拉伯南部以及波斯北部等地区,在这些地区都曾有早期人类群落

    社会出现过。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埃及比较低洼,我们首先在那里发现了寺院、城

    市、灌溉系统,而且还找到了证据,证明有超出单纯的原始人部落的社会组织存在

    过。那个时候,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通过它们自己的河口流入波斯湾,在这两

    条河流的中间区域,苏美尔人建立了第一个城市。大约同一时期,埃及也踏上了伟

    大的历史历程,虽然确切时间我们并不知道。

    苏美尔人有着棕色的皮肤,以及高耸的鼻子。我们现在能够破译他们使用过的

    文字,也能够听懂他们所说的语言。他们不仅掌握了制作青铜器的技术,还知道太

    阳晒干的砖块能够建立耸立的塔状庙宇。这里的黏土质量很好,他们在黏土上写字很方便,所以他们所写的文字能够得以很好的保存到现在。那时马还没有出现,但

    他们已经开始饲养绵羊、山羊、牛和驴。他们手持长矛和皮制的盾牌,排成紧密的

    队形,步行作战。他们知道用羊毛做衣服,并且学会了剃头。

    苏美尔的城市大部分都是独立的,他们有自己信奉的神灵和祭司。但是也有特

    例,例如,某个城市凭借某种优势掌控着另一座城市,被控制的居民要向他们进

    贡。在尼泊尔曾经发现过极其古老的碑文,它记录了一个这样的“帝国”,这是历

    史上第一个记载过的帝国,它就是苏美尔的伊勒克城市“帝国”。它的神灵和祭司

    国王统治的区域从波斯湾到红海,十分辽阔。

    一开始,文字只是通过画图来记事的简单符号。在新石器时代之前,人类就已

    经试着去写文字了。之前提到的阿济尔人的岩画,算是人类文字的发端了。绝大部

    分的岩画,记载的是征战和打猎的盛况,而且他们还用简单的线条表示人物。一些

    图画里,画家只是用一两条横线和一条竖线简单地勾勒出人的大体轮廓,而没有细

    致地画出头和四肢的完整形象。从这种原始图画演变到简单的象形文字,应该是一

    个不太复杂的过程。苏美尔人在黏土上用小木棍写下那些想要表达的文字,但是没

    多久,这些文字就认不出来了,所以不能弄清他们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而埃及人

    则不同,他们在墙壁和莎草(最早的纸)上写字,这些文字被很好地保存下来,因

    此我们要临摹他们的文字就很容易。因为苏美尔人所写的文字都呈楔形,所以他们

    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当图画开始表示类似的物体,而不再表示某个实物的意思时,人类的文字文明

    就又有了新的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式发展。如今特定年龄段儿童很喜欢的画谜,采用

    的就是这种表现方法。这就像是我们画了一个营地,这里支着帐篷(camp),带有

    铃铛(bell),孩子们就高兴地猜想,这组成了一个苏格兰人的名字,即“Campbell”。苏美尔人的语言和今天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例

    如,它们都是一种由音节堆砌而成的语言,它的好处是能够说明图像表达不了的意

    思,能够产生音节文字。同时,埃及文字也有相似的发展。那些其他民族的语言本

    来没有准确的音节,慢慢地,他们也开始学习和使用这些象形文字,并且调整修改

    和简化了它们,使其最终发展成字母文字。事实上,不同国家所用的全部字母文

    字,都源于埃及的象形文字(祭司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由它们演变而

    来。而曾经在中国出现过的通用的象形文字没能进一步发展,也没能进化成字母文

    字。文字的发明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法律、法令以及契约都是用文字记载的;文

    字的发明可能会让城市扩张,也可能会使历史意识源远流长;它还让祭司和皇帝的

    命令、印章等,达到了声音和眼力无法到达的地方,这些作用甚至会延续到他们死

    了之后。印章在远古的苏美尔很流行,这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国王、贵族或商贾找

    人为自己雕刻印章,这些印章雕刻得十分精致,他们把它加盖在自己确认过的黏土

    的文书上。这表明,6000年前,人类的文明和印刷术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字被人

    们写在黏土上,黏土经过一番晒晾后变得十分坚硬,因此可以被长久地保存。读者

    们肯定还记得,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漫长的岁月中,所有的信件、账目以及记录都

    被记载在不易损坏的砖瓦上,这样,大量关于昔日的历史知识才得以保存。

    很久以前,苏美尔人和埃及人就知道了黄金、青铜、铜、白银,也知道了极其

    少见的珍宝贝——陨铁。

    在旧世界大量的古城里,早期城市的日常生活与苏美尔、埃及很相似。除了街

    上可以见到驴子和牛外,这样的生活方式与三四千年后的美洲的玛雅城市的生活区

    别并不大。在和平年代,除了宗教的节日,多数百姓都忙碌着农耕和浇灌。货币对

    于他们毫无用处,所以他们没有货币,偶尔进行小型的交易活动都是用动物做交换

    的,即使是贵族和统治者也不例外,只是他们偶尔用金条和银条以及价值不菲的宝

    石做交易。那时,神庙是人们的生活支撑。苏美尔有一座壮观宏伟的塔殿,站在高

    塔的顶部人们能够观测星象;而在埃及,有一座气势异常恢宏的单层庙宇。在苏美

    尔,祭司的地位是最高、最伟大、最显赫的;在埃及,地位高于祭司的还有一个

    人,他是该地区主神的代表,是诸神之王,他就是法老。

    那个时代的世界几乎没有变化。人们顶着炽热的烈日勤快地耕作,他们的生活

    平静规律,几乎没有波澜。那里很少有陌生人出现,即便有也很难融入他们的生

    活。祭司指导人们的生活以太古的律法为依据;他们根据星象来确定播种的时间;

    他们还要帮别人解梦,选出适合祭祀的日子等。人们生活得极其安逸,从不关心自

    己民族的未来,也逐渐遗忘了民族过去野蛮的历史,他们劳作、恋爱,最后安然死

    去。人们偶尔也会遇上一个像佩比二世一样勤政爱民的好国君,他统治了埃及约90

    年。

    但是像基奥普斯、迈锡尼斯、基弗林等,却是野心极大的人,他们让本国的子

    民去服兵役,只是为了攻打邻国,扩大领土,抢夺财宝,还让有力气的年轻人去做苦役,像吉萨的墓室和金字塔,就是他们逼迫奴隶修建的,最大的金字塔有450英尺

    那么高,光石料就用了488.3万吨。这些巨石大都来自尼罗河,用船运来,然后靠人

    力搬运到目的地。对埃及而言,发动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其劳民伤财的程度,还

    远达不到建造金字塔所带来的伤害。

    第十六章 游牧民族登上历史舞台

    人类在公元前6000—前3000年开始了定居的生活,他们在尼罗河和米索不达米

    亚平原种植作物,还建造了城镇,不再到处迁徙,不再过辛苦的狩猎生活,有稳定

    的生活来源,有可以灌溉的地区,人们生活安定。在底格里斯河的上游,亚述人也

    建起了自己的城邦;还有一些比较小的部落社会在小亚细亚河谷以及地中海沿岸和

    岛屿上开始走向文明。此外,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也开始朝着相似的文明程度

    发展。为了弥补农耕的不足,欧洲的大量小型群落在辽阔的湖泊上,在有着丰富渔

    业资源的区域上,搭建水上建筑。但是在旧世界,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很少,这对

    那时缺乏知识,仅会使用原始工具的人类来说,生活是十分困难的。在气候极其干

    燥,陆地条件恶劣,森林茂密以及气候无常的地区生活,他们根本无法生活。

    在有着充足阳光、水源以及气候温和的地方,人类才可以在原始文明中过上安

    定的定居生活。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就只能到处迁徙,去追赶猎物,去过游牧的生

    活,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移动。他们可能要经过一段极为久远的时间才会完成从狩猎

    生活到游牧生活的转型。人们在追赶野牛或野马群时(在亚洲),一个念头就产生

    了,即占有它们,他们还学会了让马和牛进入山谷,圈养起来,这样就能把野狼和

    野狗以及别的食肉动物驱逐出去。

    原始的农耕生活在大河流域开始了,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新的生活方式,即他

    们能在夏季和冬季的牧场之间不断移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游牧生活。总而言之,游牧生活远比农耕生活要辛苦。尽管他们没有尽善尽美的祭司阶层,没有固定的神

    庙,也没有足够的工具,人口很少。我们一定不要认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落后

    的。事实上,他们当时的这种生活方式在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比农耕生活的优越

    性,他们当时的生活更加自由,也更加充实,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立性,并不单纯是

    集体中的一员,在他们看来,首领比巫师更加重要。游牧民族的人拥有开阔的眼界,他们游遍地球的各个角落,因此很了解异国的

    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他们为了保住牧场,常常要与前来争夺的部落群体进行协商

    和谈判。相比农耕民而言,他们还了解更多的矿石知识,因此他们经常要翻山越岭

    进入怪石嶙峋的危险地带。对于他们来说冶炼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在很

    大程度上,青铜却是游牧民族最先发现的,尤其是铁的冶炼。在中欧时期,一些铁

    器被人们挖掘出来,经研究考证这些铁器在人类早期文明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所使

    用的铁石就是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

    另外,在定居生活中,农耕民学会了制作陶器、纺织以及制作其他的生活必需

    品。在游牧民和农耕民之间由于物品而发生的争夺和交易的摩擦是无法回避的,出

    现的原因是两者生活方式不同。特别是在苏美尔地区,被季节性耕地和沙漠覆盖,矛盾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游牧民族通常在耕地边缘上安营扎寨,他们在这里不仅

    进行商品交换,甚至还偷盗和诈骗,和如今吉卜赛人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但在那

    时,他们偷不到鸡,因为在印度丛林中鸡是一种飞禽,到了公元前1000年,才被人

    类驯服成为家禽)。游牧民经常把金属、皮货和宝石带来。而狩猎者带来的则多数

    是野兽的皮。他们把这些物品用来交换,比如它们可以换来衣服、珍珠、玻璃、陶

    器和其他同类的东西。

    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中,古埃及和苏美尔分布着三个地区和三个种族过着半

    定居半漂泊的生活。白色皮肤的北欧人在遥远的欧洲丛林生活,但他们的这种狩猎

    生活是比较低级的。公元前1500年前还是原始文明时期,在遥远的东亚一望无际的

    草原上,那时还有一个我们所不了解的民族,即匈奴的蒙古部落。他们在驯养野马

    时形成了一种习惯,即在冬季和夏季,他们会进行季节性的迁徙。当时俄罗斯的沼

    泽和水域比今天的里海还要广阔,北欧人和匈奴人之间有无法越过的阻隔,所以那

    时他们可能是彼此不相往来的。那时,俄罗斯疆土上分布着许多沼泽和湖泊。在逐

    渐干燥的叙利亚和阿拉伯的沙漠上生活着闪米特人,他们的皮肤是棕色的,他们忙

    着驱赶羊群、绵羊群和驴子在各个草场之间奔走。而最早接触早期文明的游牧民

    族,正是这些闪米特牧民和来自波斯南部有着黑色皮肤的伊拉姆人。他们不仅为贸

    易而来,还为掠夺而来。因此,有远见、有胆识的统领逐渐在他们的部落中出现,他们就成了征服者。

    约公元前2750年,一位征服苏美尔全境的伟大的闪米特的首领出现了,他就是

    萨尔贡,他还征服了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大片疆域。萨尔贡是个粗人,他不识字,但阿卡德人作为他的臣民,却学会了苏美尔文,并把苏美尔语作为官方和学界的专

    用语。两个世纪后,萨尔贡帝国开始衰亡。在伊拉姆人的侵略之后,新兴的闪米特

    人成为亚摩利人,他们再次取得了苏美尔的统治权,在那时,他们还只是一个傍河

    小镇,在巴比伦创建了自己的首都,并自称自己的帝国为“第一巴比伦帝国”。经

    过汉谟拉比国王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的伟大统治,巴比伦帝国进一步发

    展。汉谟拉比国王制定了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法典,即《汉谟拉比法典》。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形开阔,所以侵略他们的游牧民族可以毫无阻碍地长

    驱直入,而狭长的尼罗河流域不同,它很难被征服,然而,到了汉谟拉比统治的时

    代,埃及却最终被闪米特人征服,并且组建了法老统治的“希克索斯王朝”,又被

    叫作“牧人王朝”,统治历史长达好几个世纪。但埃及人们并不接纳这些叫作闪米

    特的征服者,并认为他们是野蛮的人,在公元前1600年,埃及民众终于把这些侵略

    者赶了出去。

    但闪米特对苏美尔的影响是持久的。这两个民族互相同化,不管是在语言还是

    在性格上,巴比伦帝国都有闪米特人的痕迹。

    第十七章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船舶和海员

    在2.5万年或3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船只。最晚是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

    已经可以坐在一截木头上,或者坐在充气的兽皮上,在水上自由航行了。从我们所

    了解的最早年代起,苏美尔人和埃及就已经知道把野兽的皮包裹缝合起来,制成小

    船。到目前为止,在这些地方,这种小船还在使用。在其他别的很多地区也有使

    用,例如,爱尔兰、威尔士和阿拉斯加,人们曾经使用海豹皮做成的小船渡过了白

    令海峡。渐渐地,人类的造船技术进一步发展,空心的独木舟出现了,接着是小

    船,之后是大船,一一被造了出来。

    正如大量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洪水故事是源于地中海的水患一样,诺亚方舟的传

    说,也只是为了纪念人类最早造船的事实罢了。

    红海上出现船只的时间比金字塔建立的时间还要早很多。在公元前7000年,船

    只开始出现在波斯湾和地中海水域。当时在海上航行的除了很少的商船和海盗船

    外,几乎都是渔船。凭借我们对人类的了解,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推测,最初的航海者只有在迫于无奈时才会进行交易,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以掠夺为生,能抢就抢。

    一开始,航海发展得并不充分,仅仅是辅助作用而已,这是因为船只航行的环

    境大都是在风浪较小,或者是几天不见风浪的内陆海面上。那些装备完善、在海洋

    中能更好发展的大帆船在最近的400年间才逐渐发展起来。在古代,船只只有靠木制

    的船桨划动才能航行,而大多数都是跟随海岸线航行,只要天气一恶劣,就必须快

    速地躲进港口。当小船发展演变成划桨的大帆船时,航行者就抓来奴隶为他们划

    桨。

    在前面,我们讲到了在叙利亚和阿拉伯地区闪米特人的游牧生活,曾讲过他们

    征服苏美尔人的过程,他们不仅建立了阿卡德王国,还建立了“第一巴比伦帝

    国”。在西方,这些闪米特人也曾在海上出没,并在地中海东海岸建立了很多港

    口,蒂尔和西顿是最主要的两大港口。在巴比伦,汉谟拉比统治时期,闪米特人在

    整个地中海地区活动的身份是漂泊者、商人和殖民者。这些被称为腓尼基人的闪米

    特人常常在海上出现。他们多数定居在西班牙,赶走了古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巴斯克

    人,还组织了远征军,并让他们沿着海岸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在非洲北海岸建立了

    许多像迦太基一样的殖民地。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详细介绍迦太基城。

    然而,在地中海水域,腓尼基人并不是最先拥有大帆船的民族。在地中海中的

    岛屿和沿岸,大量属于爱琴人的城镇和城市早已出现。显而易见,不管是在语言上

    还是在血缘上,爱琴人都跟南边的柏柏尔人、西面的巴斯克人以及埃及人有着亲密

    的亲缘关系。希腊民族进入人类的历史比较晚,希腊人由爱琴人进化而来,所以不

    能把爱琴人和希腊人混淆。爱琴人在希腊和小亚细亚建立了属于他们的城邦,就像

    迈锡尼和特洛伊。此外,他们还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建造了特别高大宏伟的宫

    殿。

    最近的半个世纪,由于考古学家的辛苦发掘,人类才逐渐知道爱琴民族的统治

    范围和社会发展的程度,而克诺索斯是被发掘研究最详尽的。幸运的是,之后在这

    个遥远的城市的废墟上面,并没有建造大型城市,因此,它的多数古迹都得以完整

    的保存,为当代人类探究这个一度被忘记的文明找到了主要的道路。

    克诺索斯也和埃及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约公元前4000年,这两个国家进行着

    频繁的海上贸易活动。从萨尔贡一世统治结束到汉谟拉比时代开始的时间里,即公

    元前2500年,克里特文明异常繁荣,发展到了巅峰。克诺索斯不像是个城邦,它更像是一个大宫殿,一开始,它并不设防。但之

    后,腓尼基人的队伍变得壮大,而且有新发起的凶猛的从北方渡海而来的希腊海盗

    的侵扰,这是克诺索斯加强防设的主要原因。

    埃及人的统治者被称为法老,而克里特人的君主叫作米诺斯。他所住的宫殿十

    分豪华,里面有自来水、浴室以及其他各种舒服的设备,这样的气派在别的古迹中

    是极少见的。米诺斯常常在这个宫殿里举办大型的祭祀典礼和表演。如今的西班牙

    流行的斗牛比赛就发起于那个年代,斗牛的服饰都很相似,绝技表演也一样。那时

    妇女已经开始穿百褶裙和紧身胸衣,她们的服饰可以说已经相当时尚了。克里特人

    无论在珠宝、象牙、金属领域,还是陶瓷、纺织品、绘画以及镶嵌饰品领域,技艺

    都十分高超,每一个制作都精美绝伦。另外,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文字体系,可令人

    遗憾的是,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办法破解。这样美好、幸福的文明生活有近两千年的

    历史。约公元前2000年前,克诺索斯和巴比伦的子民生活得快乐并且富裕。他们常

    常举办盛会和宗教仪式。在家中,既有奴仆服侍他们,又有奴隶替他们劳作。克诺

    索斯人在碧海阳光下生活得非常安宁祥和。与此同时,埃及却面临着衰退的危机,那时他们正处在没有完全开化的“牧人王朝”统治时期。稍微热衷于政治的人,就

    会知道此时的闪米特人正在到处扩张,埃及被他们控制了,巴比伦被他们征服了,他们还在底格里斯河的上游创建了尼尼微城。为了扩大领域,他们一直向西航行,直到赫拉克勒斯顿,大量殖民地在遥远的海岸被开辟。

    有大量思维敏捷、富于想象力的人在克诺索斯出现,此后,在希腊人中间有能

    工巧匠代达罗斯的传说。传说他曾试着制造飞行器,估计是一架滑翔机,可是它却

    不幸地坠毁海中了。

    现在我们做一件有趣的事,把克诺索斯人和现代人在生活上做一下比较。公元

    前2500年,克里特绅士只知道铁是一种来自外星球的少见的金属,并不了解它的实

    用价值,那时他们不懂得从矿石中提炼铁的方法,所以他们只知道陨铁。不像我们

    如今的世界,随处可见钢铁的存在。马成为这个时代众所周知的动物,但对那些克

    里特人来说马颇具传奇性,因为当时的马还没有从遥远的黑海以北的荒凉之地的品

    种纯良的驴子进化出来。就他们而言,文明主要存在于在希腊居住的爱琴人中,在

    小亚细亚地区居住的迦利亚人、吕底亚人以及特洛伊人中间,他们所说的语言是一

    样的。虽然西班牙和北非有腓尼基人和爱琴人生活,但在他们眼里,那里是极其偏

    远荒凉的地方。棕色皮肤的伊特鲁里亚人生活在小亚细亚地区,他们还没有到过意大利境内,因为意大利在当时还是一片林木丛生的荒野之地。如果有一天,当一个

    克里特绅士在码头上看到皮肤白皙、眼睛蓝绿的俘虏时,一定会惊讶万分。这个绅

    士也许会尝试跟他聊天,但对方的语言完全听不懂,因此,他会认为这个奇怪的人

    一定住在比黑海更遥远的地方,他肯定是个没有开化的野蛮人。实际上,这个俘虏

    是雅利安人,我们会在后面详细讲到这个民族以及它的文化。这个俘虏所说的奇怪

    语言,后来被分化成波斯语、希腊语、梵语、德语、拉丁语、英语以及世界上大多

    数语种的母语。

    这时克诺索斯人处在极盛时期,他们聪明并且快乐。然而不幸的是,约公元前

    1400年,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降临到这片土地上,昔日的繁荣景象消失不见了,米

    诺斯的宫殿也遭到毁灭,它的遗址上没有任何建筑,更没有显示有人曾在这里生

    活。灾难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到现在它都是一个谜。人们在废墟上发现了些许遗

    迹,这里散落着的痕迹可能是被火烧过的或掠夺过的,还发现了曾发生过的毁灭性

    地震的痕迹。克诺索斯的灭亡是大自然一方面的灾难,还是希腊人在克诺索斯遭遇

    地震后进行摧毁的?我们至今无从知晓。

    第十八章 走进埃及、巴比伦和亚述

    闪米特人在埃及实行“牧人王朝”的统治,但埃及人一直不情愿接受。在约公

    元前1600年,埃及爆发了一场空前的爱国运动,把外来的侵略者赶出了自己的国

    家。之后,埃及的复兴新时期开始,埃及学者把这个时期叫作“新帝国”。埃及,这个被希克索斯王朝侵略过的国家,直到这个时候才完全统一。埃及长期被征服,但他们并不屈服,侵略反而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斗志,埃及的法老成了一个极富野心

    的征服者。如今,他们武装军队用的战车和战马是从希克索斯王朝抢夺来的。埃及

    的势力在阿米诺菲斯三世和托多美斯三世执政时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一直发展到

    了亚洲的幼发拉底河流域。

    下面我们要讲述的是两个曾经相互隔绝的文明,即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尼罗河

    文明,这两者经历了一场长达千年的斗争。开战之初,占有明显优势的是埃及。埃

    及曾被那些辉煌的王朝引领着走向繁荣,如托美多三世、阿米诺菲斯三世和四世,以及哈达苏女王在内的第十七王朝,还有长达67年被称为摩西法老统治的拉美西斯

    二世的第十九王朝。当然,在此期间,埃及也有几次衰落期,即它曾被叙利亚和南部的埃塞俄比亚人打败过。美索不达米亚开始由巴比伦统治,后来还被赫梯人和大

    马士革的叙利亚人统治过一段时间。叙利亚人也曾征服过埃及。而此时,在尼尼微

    城生活的亚述人的局面也变化不断,尼尼微城有时被征服,有时叙利亚人一边统治

    着巴比伦一边攻打埃及。因为篇幅有限,在此我们不能给大家细讲埃及军队与来自

    叙利亚、小亚细亚以及美索不达米亚的不同闪米特人交战时的状况。不过,此时这

    些军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战车,尽管马匹在战争中和庆功宴会上才会使用,但马匹

    从中亚传入古代文明社会已然是一种进步。

    在那段久远的时代中,几位伟大的转瞬即逝的征服者也出现过,比如米坦尼的

    国王塔楚拉达曾经打败过尼尼微城,亚述王提革拉特·帕拉沙尔一世曾经统治过巴比

    伦,使其最后终于成为那时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

    公元前745年,提革拉·帕拉萨三世征服了拉革拉特·帕拉沙尔巴比伦,并且建立

    了被研究历史的学者称为“新亚述帝国”的国家。在此期间,铁已经从北方传入文

    明国家,亚美尼亚人的先驱赫梯人是最先学会用铁的,而且他们还把这种方法教给

    了亚述人。之后,萨尔贡二世篡夺了亚述的王位,并且开始给自己的军队配备铁

    器,因此,亚述成了第一个实行铁血主义的强权国家。萨尔贡的儿子塞纳克里布曾

    经领兵攻打埃及,但失败了,其原因并不在于军事而是在于瘟疫的传播。后来,在

    公元前670年,那个在历史上以希腊名字萨达那帕尔斯而著称的国王——塞纳克里

    布的孙子阿舒巴尼泊,征服了埃及,而埃及这个时候已经被埃塞俄比亚王朝统治,萨达那帕尔斯只不过是取代了之前的征服者。

    在长达千年的岁月中,如果我们能够描绘各国的政治版图,就会发现埃及就像

    是一条在显微镜下大小不定的变形虫。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亚述人、叙利亚人、赫梯人和巴比伦人闪米特人国家的不断变化,他们一会儿吞并彼此,一会儿又彼此

    分离。在小亚细亚的西面我们还能看到一些爱琴人的小国,比如吕底亚(都城为萨

    底斯)和迦利亚等。在公元前1200年,也许更早,有大量新兴起的民族的名字从东

    北和西北陆续走进了旧世界的版图,它们可能是一些没有开化的群落,那时这些人

    已使用了铁兵器和马拉战车,还攻打位于北部的爱琴人和闪米特人。他们的语言在

    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雅利安语。

    在黑海和里海东北部,波斯人和米提亚人过上了定居的生活。通过历史记录,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和萨尔马提亚人以及塞西亚人曾被人们混为一谈。此外,亚美尼亚人是从东北或西北面来到这里。还有弗里吉亚人、西米里人和被称为当今希腊

    祖先的古希腊部落,他们也是穿过水路屏障,通过巴尔干半岛来到这里的。不论是

    来自东部还是西部的雅利安人,他们所到之处都被掠夺,他们是有着亲缘关系的、以掠夺为生有共同宗族的强悍的游牧民族。在东部,雅利安人还只是打劫边民,而

    在西部他们却是攻打城邦、抢夺领地,还赶走了文明的爱琴人。爱琴人备受压迫,不得不在雅利安人的势力之外建造新的家园。爱琴人试图能在尼罗河三角洲再次过

    上稳定安逸的生活,却没想到会遭到埃及人的袭击。爱琴族的伊特鲁亚人似乎是从

    小亚细亚渡海,在荒凉无人的意大利森林丛野中创建了新的国家;还有在东南海建

    立起自己的城邦,他们就是所谓的腓力斯丁人。

    在后边的章节我们将会详细地讲述这些凭借暴力进入古代文明领域的雅利安人

    的情况。在此,我们只能对这一古代文明地区的迁徙和动荡的原因做简单介绍,这

    些未开化的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600—前600年间从北部和荒原中走出来,逐步前

    进,并且不断入侵,并在该区域崛起和发展。

    我们将会在下面的章节中关注在腓尼基和腓力斯海岸的山区中生活的闪米特族

    的一小分支,即希伯来人。他们在接近时代尾声的时候,开始在世界历史中展现出

    至关重要的地位。他们创作了一部经典之作,即《圣经》,它融合了历史、诗歌、文学、预言和箴言等多种题材,这是一部在日后的世界历史中产生长远影响的文学

    巨献。

    公元前600年之前,雅利安人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这并未给他们带来根本

    性的改变。对于埃及和巴比伦的民众来说,爱琴人在希腊民族之前的大逃亡以及克

    诺索斯的毁灭,都还是一些极其遥远的灾难。在这些文明的发源地,王朝更替频

    繁,但人类历史的主流则依然朝着更加高级复杂的道路发展。经过三千多年的沉淀

    之后,埃及的金字塔成为现在游客参观的胜地,同时还涌现出大量宏伟的、新兴的

    建筑,特别是在第十七王朝和第十九王朝,卡尔纳克和卢克索大神庙就是这时期的

    杰作。尼尼微城所有大寺院、有翅膀的人首牛身像,以及帝王、战车、猎狮浮雕等

    主要的古迹,都是完成于公元前1600—前600年之间的杰作。可以说,这个时期是

    巴比伦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

    如今,大量官方记录、故事、诗歌私人信件以及商业账目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

    亚被发现。从这些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时生活在巴比伦和埃及底比斯的贵族、有钱人和现代富豪同样地奢华。这些人全身上下穿着的华贵衣服透出一股奢华的气

    息,他们住着豪华的宫殿,过的生活极其有排场。他们经常举行盛大的欢宴,人们

    在一起用歌舞消遣、助兴。他们的仆人都经过专业训练,他们的健康有专门的医生

    和牙科医生来照顾。夏天,他们喜欢在尼罗河和幼发拉底河上划舟游玩,但他们不

    太喜欢旅行,所以出远门的次数极少。骡子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动物,而马匹则只

    用来拉战车和举行国家庆典,因此驴车仍旧是重要的载重工具。虽然美索不达米亚

    的人们已经知道了骆驼,但那时骆驼还没有传入埃及。铜是主要的金属,铁器还很

    少。质量良好的棉麻织物和毛织物已经出现,但丝绸还未出现。人们已经开始使用

    色泽很漂亮的玻璃,但那时的玻璃只是小物品,透明的玻璃还没被制造出来,因此

    眼镜也还没出现。人们还没学会在鼻梁上架副眼镜,但已经知道镶金牙。

    铸币还没有在古代底比斯和巴比伦的生活中出现,这与现代生活明显不同,他

    们的交易大部分仍是物物交换。巴比伦在财政金融上远比埃及进步。那时已经开始

    流行把金和银铸成金锭、银锭;巴比伦的银行家比铸币出现得早。人们在金属块上

    刻下自己的名字和金属的分量,它们被商人、旅行者随身带着,以便在途中交换生

    活必需品。用人和做工的人多数为奴隶,不必支付给他们工钱,这些奴隶仅能得到

    一点实物。但是,奴隶制度随着货币的出现逐渐衰落。

    如果一个当代人可以重返这些正值鼎盛时期的古老城市,肯定见不到鸡和鸡蛋

    这两种食品。所以,法国厨师在古巴比伦是无法施展厨艺的。鸡和鸡蛋是在亚述帝

    国的末代王朝时期才从东方某地传到这里的。

    当然,宗教发展也很显著。例如,人们开始用动物或面人代替活人做祭祀(但

    是活人祭祀的习俗仍在腓尼基人,特别是在非洲有很多殖民地的迦太基市民中存

    在,因此,备受后世的谴责)。在远古时代,大首领死后,为了在阴曹地府有人服

    侍他,为了不让他赤手空拳,依照惯例,他的妻子和奴隶要来陪葬,还要把折断的

    长矛、弓箭等物品放进坟墓里。在埃及,有一种把商铺、奴隶、牛羊以及房屋的模

    型与死者同葬的风俗。如今,依据这些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三千年前甚至是更早的

    古人们所过的那种稳定文明的生活场景。

    在雅利安人从北部和平原地带南侵之前,古代世界的格局已经是这个情形了。

    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中国、印度。在这两个地方,棕色人种的农耕城市在江河流域

    快速并且有序地发展壮大起来,但在印度,这种城市并没有像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那样快速地发挥和融洽,其发展水平更接近于苏美尔和美洲的玛雅文明的发展水

    平。中国的历史还需要有这方面兴趣爱好的中国学者去充实和完善,而且要用科学

    的方法铲除和证明其中的传奇成分。也许那时的中国比印度发展得更好。埃及的第

    十七王朝和中国的商朝处于同一时期,组织松散、割据各地的诸侯国被神权似的帝

    王统治着。这些古代帝王的第一要务就是举行季节性祭祀典礼。如今,商代的精美

    青铜器还在我们的博物馆中保存着,我们不得不承认,就其精致程度而言,在青铜

    器出现前的无数世纪里,文明早已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

    第十九章 雅利安人的原始生活

    4000年以前,即公元前2000年左右,欧洲南部、中部和中亚地区有着比现在更

    加舒适温和、适宜居住的环境,树木也更为繁茂。很多黄头发蓝眼睛的北欧人从莱

    茵河移到里海,他们的种族交往密切,所以他们的母语相同。那时,他们没有太多

    人口,所以他们没有受到汉谟拉比统治的巴比伦以及刚遭到外族入侵的埃及的重

    视。

    这些北欧民族,必定是世界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他们生活在草原和丛林的

    开阔地带。一开始,他们只有牛而没有马匹,每次迁徙,他们都用简易的牛车拉着

    帐篷和别的生活物品。他们会在决定定居的地方用泥巴和树枝搭建小房屋。他们与

    浅黑人种不同,他们不举行土葬仪式,他们实行火葬,火化那些死去的重要人物,并把他们的骨灰收集起来,放入瓮中,然后把瓮埋在圆形的大土丘中,这就是在北

    欧随处可见的“圆冢”。而浅黑人种作为他们的先人,不用火葬而是让死者端坐,埋在长方形的土丘中,这就是“长冢”。

    雅利安人知道怎样用牛耕地,如何种植小麦,但他们却没有因此而定居。粮食

    收获完毕,他们就会再次迁徙。那时,他们已经学会了怎样制作青铜,在约公元前

    1500年,铁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也许铁就是他们发明的。马匹好像也出现在那个

    时候,但是马匹只能载运货物;他们与地中海沿岸的定居民族有区别,他们不把神

    庙当作中心,他们的领导者是他们的首领而不是祭司;在他们眼里,天下不是宗教

    和帝王的私有物品,在很早之前他们就实行贵族制,社会上分化出了统治阶层和贵

    族阶层。唱歌是雅利安人的强项,在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举行欢宴,饮酒行乐。在他们

    的宴会上,逐渐有了专门的吟唱者,他们被叫作吟游诗人。雅利安人的文字在接触

    文明社会之前还没出现,歌者的记忆就成了他们活的文学。这种被用来娱乐的吟唱

    形式对语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最终,它演变成一种更加悦耳动听的表现工

    具。毋庸置疑,在某种程度上,之后由雅利安语言演变出的各种语言之所以占据主

    导地位,都和这个脱不了干系。每个雅利安人部落都有一种习惯,就是用吟游诗人

    的叙事诗、宗教传说和长篇传奇记录他们的传奇历史。

    在社会生活中,雅利安民族以首领的家族为中心。他们如果居住在某地,首领

    的房屋都是用木头制成的,极其宽敞,还有圈养家畜的小屋,有位于远处的畜牧

    场。对于多数雅利安人来说,头领宽大的住所就是全族的公共活动中心,大家在这

    里聚集,举行宴会,聆听吟游诗人的悦耳歌声,举行娱乐游戏,商讨部落的发展。

    他们常会把牛棚和马圈搭建在周边。睡觉休息时,大房间的首席和高台上躺着的是

    首领及其家属,普通人则随地而卧,这和现在的印度家庭很像。在部落中,除了装

    饰品、工具、武器和其他个人物品是个人所有,剩下的全部是公共财产,这可以看

    作是族长制的共产社会。首领凭借公正的身份帮众人管理着家畜和牧场,但是他们

    还没有权利开发利用河流和森林,这些还处在无人占有的最初状态。

    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尼罗河流域两大文明繁盛的时候,分布在中欧和亚洲各地,不断繁衍兴盛的雅利安人的生活大致就是如此。雅利安人在耶稣诞生的前两千年开

    始侵略那些拥有“日石文化”的民族。他们进攻不列颠、法兰西、西班牙,然后兵

    分两路向西方进攻。第一支队伍拿着青铜武器,进攻不列颠和爱尔兰,雅利安人消

    灭了那些曾经为布列塔尼的卡纳克神庙中雕刻石碑的民族,和那些曾在英格兰创造

    了史前巨石阵的民族。最后攻打到爱尔兰的这一支军队,叫作“盖尔·凯尔特人”。

    第二支雅利安队伍与第一支队伍有着亲缘关系,很可能还有其他的种族,他们把铁

    传进了大不列颠。这一支军队就是“布里托尼·凯尔特人”。他们的语言还生发出了

    别的语言,比如威尔士人的语言。

    血统相似的凯尔特各部族开始向南前进,侵略到了西班牙,他们不仅接触当时

    在西班牙执政的“日石文化”的巴斯克人,与此同时还和闪米特族的腓尼基殖民地

    军民交往。此外,各个意大利部落的关系和谐,而亚平宁半岛却是一片荒凉,他们

    迁徙到这里,这里是意大利人还没有执意去征服的地方。公元前8世纪,罗马掀开历

    史的序幕。当时的罗马只是台伯河上的一个商业小镇,那里还居住着雅利安族系的拉丁人,却被伊特鲁里亚的贵族和王室统治着。

    雅利安人的另一股势力也曾入侵过南方。这些会说梵语的雅利安人早在公元前

    1000年就已经越过西方进入印度北部了。在那里,他们受到了浅黑色人种的原始文

    明的熏陶,这种文明是达罗毗荼文明,他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其他的雅利安民

    族的活动范围已经扩展到中亚广大的山区,并向东不断蔓延到这些民族今天聚居的

    最东端。如今,金发碧眼的北欧人种还生活在东土耳其斯坦的土地上,只是他们现

    在使用的是蒙古语。

    生活在里海和黑海之间的古赫梯族人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经被亚美尼亚人

    所征服,并被“雅利安化”。而巴比伦人和亚述人已经察觉到来自东北边境的巨大

    威胁,那里正在崛起的部落不仅好战而且强大,其中声名颇为显赫有塞西亚人、波

    斯人和米提亚人。

    雅利安人在他们穿越巴尔干半岛之后,第一次对旧世界文明做出猛烈的打击。

    他们在公元前1000年之前的若干世纪南下进入了小亚细亚。弗利吉亚人是最早来到

    这里的种族中最受瞩目的民族,之后一些像伊奥利斯人、爱奥尼亚人以及多利安希

    腊人的种族陆续南下。约公元前1000年,在希腊本土和希腊周围大部分岛屿上生活

    的古爱琴人,已被消灭殆尽。他们毁灭的不仅是科林斯城,还摧毁了古老的迈锡尼

    城,就连克诺索斯也好像被世人遗忘。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希腊人开始向海洋发

    展,这是他们的梦想,他们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的大多数殖民地,是依照腓尼

    基人在地中海海岸建立商业城市的样式建造的。

    那时,提革拉·帕拉萨尔三世、萨尔贡二世和萨丹那帕路斯统治着亚述,这些统

    治者还多次攻打叙利亚、埃及和巴比伦,雅利安民族也就是在这一动荡的时期接受

    了文明的熏陶。之后,他们又在这种文明的基础上做了很多的改造,还在意大利、希腊和波斯的北部发明出适合他们自己的文明。从公元前900年后的六个世纪开始,世界历史所讲述就是雅利安民族从产生、发展到崛起并继而走向顶峰的过程,和整

    个旧世界的闪米特人、爱琴人和埃及人被雅利安人征服的过程。表面看来,雅利安

    人是完全胜利的一方,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制度上雅利安人与埃及人、闪米特人的

    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并且这种无形的斗争在雅利安人掌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还在继

    续,也就是说,这种斗争伴随着此后的整个历史,到目前为止,它还在借助某种形

    式继续着。第二十章 巴比伦帝国进入衰退期

    以上章节,我们提到了亚述是怎样在提革拉·帕拉萨三世和篡位者萨尔贡二世的

    统治下逐渐变成一个军事强国的。这个篡位者的原名并不是萨尔贡,是为了迎合被

    征服的巴比伦人的心理而采用了这个名字,他以为这样可以勾起巴比伦人对萨尔

    贡,即两千年阿卡德帝国缔造者的一生的回忆。虽然当时的巴比伦已经被征服了,但是它比起尼尼微城更具优越性,比如人口众多,地理位置重要等。征服者们不得

    不为这些绝佳的条件而善待该城市伟大的神灵贝尔·马杜克、商人和祭司。在公元前8

    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那种劫掠残杀被俘者的野蛮时代已经过去,征服者开始

    采用相对仁慈的怀柔政策,想要以此来赢得被征服者的民心。这一政策使新亚述帝

    国在萨尔贡二世去世之后还维持了一个半世纪。前面我们提到,阿舒巴尼拨(也就

    是萨丹那帕路斯)在后来至少占领了埃及。

    后来亚述帝国不再有过去的繁荣昌盛,逐渐走向衰落。终于,在法老埃·萨麦提

    克斯一世的统治时期,埃及人通过艰苦的斗争把侵略者驱逐出境。在尼科二世时

    期,埃及人开始攻打叙利亚,当时正在与邻国交战的叙利亚只能做一些无力的抵

    抗。而从美索不达米亚东南部来的闪米特族,即迦勒底人,与雅利安族的米堤亚、波斯人结盟,从东北方攻打尼尼微城,终于在公元前606年征服了尼尼微城。而正是

    从这一年开始,人类有了比较精确的可供考证的纪年。

    亚述的领地被侵略者瓜分,他们的财产被掠夺。米提亚在赛阿克里斯的统治

    下,在亚述的北部建立帝国,设埃克巴塔那为首都,还把尼尼微城纳入自己的领

    土,向东一直到达印度边境。新的迦勒底帝国则在该国南面出现,这就是版图呈半

    月形的第二巴比伦帝国。在尼布甲尼撒大帝的统治时期,该国在财力和国力上都极

    为昌盛。这是巴比伦最为辉煌的历史岁月,同时也是它最后的辉煌。曾有过一段时

    间,两个帝国之间融洽相处,赛阿克萨里还娶了尼布甲尼撒大帝的女儿。

    尼科二世在这期间向叙利亚发动了战争,毫不费力地就征服了该国。在公元前

    608年,他们曾发动了米吉多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还把犹太国王约西亚杀死了。在

    下一章节我们将会详细地讲述犹太国的历史。之后,他率领大军进攻幼发拉底河流

    域,目标不是比较落后的亚述,而是逐渐兴盛的巴比伦。但是迦勒底人凭借顽强的

    抵抗精神最终打败了尼科二世,入侵者被赶回了埃及。于是巴比伦乘机将领土扩展到埃及边界。

    在公元前606—前539年,第二巴比伦帝国在动荡的环境中变得逐渐强大,这一

    部分原因是他们和北面强盛的米提亚帝国保持和谐关系。在这67年间,这座古城不

    仅改善了生活,还发展了文化。

    亚述历代帝王的统治时期,文化知识的重要传播场所一直是古巴比伦,在萨丹

    那帕路斯统治时期更是如此。萨丹那帕路斯虽然是亚述人,却为巴比伦文化所影

    响。他建造了图书馆,里面保存的并不是纸质图书,而是大量美索不达米亚的黏土

    书籍,这些书籍是从古苏美尔流传下来的。后来,人们挖掘出大量由该图书馆收藏

    的书籍,这些书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史料。巴比伦的末代君主是纳波尼得

    斯,他是一名对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迦勒底人,他也曾对一批古文物研究者进行鼓

    励和资助。当科学家研究出萨尔贡一世即位的具体时间时,他立即令人刻碑字以作

    纪念。但帝国在他的执政期间出现了很多分裂的前兆,因此,纳波尼得斯把各地的

    神灵都请到巴比伦,为他们建立庙宇,以此来加强集权统治,维护统一。后来这种

    做法被罗马人效仿,并且灵活运用,效果显著。但那些对巴比伦主神马杜克信奉

    的、有权势的祭司却很不满他的政治统治,于是他们开始秘密筹划一场阴谋来推翻

    纳波尼得斯统治,并求助于邻国米提亚的统治者波斯人居鲁士。他们想要让他代替

    纳波尼得斯,以此逼近纳波尼得斯退位。那时,因征服东小亚细亚而富有的吕底亚

    国王克里索斯·居鲁士早已声名鹊起。居鲁士在公元前538年率领大军攻打巴比伦,只是在城外打了一仗,就有人里应外合开城门迎接他,他的军队毫不费力就占领了

    巴比伦城,取得了胜利。《圣经》上这样记载:当时纳波尼得斯的儿子——伯沙撒

    太子正在举行宴会,突然看见一只手,并用火在墙上写下了一串神秘的文字:“弥

    尼,弥尼,提客勒,乌法珥新。”他请来预言家解释这句话。预言家解释为“上帝

    已经知道,你担任国王的时间不长了,天平估量出你的分量不充分,无法担任国

    王,因此,你应该把国家让给波斯人和米提亚人”。而那些信奉柏尔·马杜克神的祭

    司,早已经知道那些写在墙上的字都是把戏。《圣经》记载,那天夜里,伯沙撒太

    子被杀害,纳波尼得斯被抓进监狱。由于这是一次未动干戈的征战,所以对柏尔·马

    杜克神的祭祀仪式从未中断过。

    就这样,巴比伦和米堤亚两大帝国终于统一。居鲁士的儿子叫冈比西斯,他也

    曾攻打过埃及,但最后却因发疯而死。米堤亚人大流士,即居鲁士的宠臣希斯塔斯

    皮斯之子继承王位,这就是大流士一世。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的统治下,成为古代历史舞台上出现文明最早的新雅利

    安帝国,也是历史上最昌盛富强的帝国之一。小亚细亚全境、古亚述、叙利亚与巴

    比伦帝国,还包括埃及、高加索到里海一带,以及波斯、米堤亚等地,都是它的领

    土。它的领土范围延伸到了印度河。当时马匹、骑兵、战车和修建道路已经出现,这样庞大的帝国因此得以维系。在这之前,最方便、最快捷的运输工具是驴、牛和

    沙漠中的骆驼,现在,为了更加有效地掌管新帝国,波斯的君主建造了很多道路。

    他还在各地安排了马匹,以供帝国的信使或获得帝国特许的旅行者使用。另外,铸

    币流行,这推动了商业贸易发展。然而,巴比伦不再是波斯帝国的首都。就长远意

    义而言,那些谋反的、信奉柏尔·马杜克神的祭司,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巴比伦城

    虽然仍旧重要,但逐渐衰落了。与此同时,珀塞波利斯、苏萨和埃克巴塔那成为帝

    国的大都市,苏萨是帝国的都城。而尼尼微城却被人遗忘,慢慢变成了废墟。

    第二十一章 早期的犹太人

    在本章中,我们将会讲到闪米特民族,即希伯来人。这个民族对现在的贡献远

    远大于当时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希伯来人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开始定居于朱迪

    亚,并且自始至终以耶路撒冷为首都。他们的发展过程和位于南面的埃及,北面的

    叙利亚、亚述和巴比伦等帝国的历史互相影响,所以犹太就成了北方等国家到达埃

    及的唯一道路。

    希伯来人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创作了一部

    被基督教称为《旧约全书》,也就是希伯来《圣经》的著作,它包含了箴言、诗

    歌、政治言论和小说等内容,不但是一部法典,更是一部世界编年体史书和赞美

    诗,这个作品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或公元前5世纪,影响极大。

    《旧约全书》首次编篡完成可以说是在巴比伦。在前面我们说过,埃及法老尼

    科二世是如何在亚述人顽强抵抗米提亚人、迦勒底人和波斯人时,趁机攻打亚述帝

    国的。犹太国王约西亚率军抵抗,但失败了,他也牺牲在公元前608年的米吉多战役

    中。之后,犹太国附属于埃及。巴比伦的新迦勒底国王尼布甲尼撒大帝把尼科二世

    赶回了埃及,尼布甲尼撒大帝还曾试着在耶路撒冷创建傀儡政权,以此来掌控犹太

    国,但是他的想法却落空了,犹太人杀死了巴比伦派出的官吏,所以一种念头在尼

    布甲尼撒大帝心中萌发了,那就是要使在埃及与北方帝国发生争端的犹太小国完全消失。因此,他们掠夺和焚烧耶路撒冷,还捕获了幸存下来的犹太人,把他们送到

    了巴比伦。

    从此之后,犹太人就定居在巴比伦,直到巴比伦在公元前538年被居鲁士攻占之

    后,犹太人才被遣散回到了故土,而且他们还被允许重建耶路撒冷城和庙宇。

    犹太民族好像一直没有出现过高度文明,他们缺少凝聚力,他们中很少有人识

    字。他们自己的历史上都很少有人读过《圣经》,这本书首次被提到了是在约西时

    代。巴比伦屡次被征服和掠夺,这些犹太人也因此接受了文明的熏染,他们的民族

    凝聚力因此变得强大。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才发现本国文学有多么重要,此后,他们慢慢成为一个有灵敏自我意识和政治能力的民族。

    《圣经》也许仅有《摩西五经》,也就是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旧约》的前五

    卷。另外,还有大量独自成篇章的书,例如,赞美诗、编年体与箴言,它们和《摩

    西五经》共同组成了希伯来《圣经》。

    《圣经》一开始记录的大都是创造世界、亚当、夏娃和洪水等一系列的故事,这些故事同巴比伦的传说很相像。它们好像是所有闪米特人的共同信仰。而摩西和

    参孙的故事,则很像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传说。然而,亚伯拉罕以及之后的故

    事,就带有了犹太民族的色彩。

    亚伯拉罕似乎是在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时期生活的。他是个生活在族长制时期的

    闪米特的游牧民。如果感兴趣,你们可以在《创世纪》中看到关于他漂泊不定流浪

    在外的故事以及他的子孙的故事,还可以看到他们被埃及俘虏的过程。《圣经》

    讲,当他流浪到迦南地时,这块繁荣的城市就被上帝赐予了他和他的子孙们。

    亚伯拉罕的家族在埃及境内流浪了很久,又在摩西率领下,在无边的野地里漂

    泊了近50年。在这一时期,这一民族人口迅速增长壮大,变成十二支部落。在公元

    前1600—前1300年间,他们从阿拉伯沙漠开始向东行进,进入了迦南地。关于摩西

    和当时迦南的情况,埃及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我们能确定的是,这次攻占领土

    几乎没成果,仅仅是占领了这片富饶地带的几处偏僻丘陵。那个时候,沿海地区的

    统治者并不是迦南人,而是那些刚迁来的爱琴人和腓力斯丁人。他们建造了许多城

    市,以此击退希伯来人的进攻,这些城市有加沙、迦特、阿斯卡伦、阿什多德和桥

    帕。此后,亚伯拉罕的子孙只能生活在那片丘陵地带,他们常和腓力斯丁人及他们的同族摩押人、米蒂亚人发生冲突。在《旧约》的《士师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

    个事件,那里记载了他们的反抗以及他们所受的磨难。《士师记》可能就是犹太民

    族失败和不幸的真实写照。

    当时的很长时间,由部落中的长老们通过精心选拔、类似于祭司的士师统治着

    这些希伯来人。直到约公元前1000年,他们才选出了心目中满意的王,并让他统领

    军队去打仗,这个王就是扫罗。但是,扫罗的领导能力并不比士师英明,他在吉尔

    布亚的战役中被腓力斯丁人用乱箭射死,他的铠甲被腓力斯丁人带到了维纳斯神

    殿,他的尸体还被钉在了贝塞香的城墙上。

    后来,扫罗的王位由大卫继承,大卫比扫罗精明,也更懂得政治谋略,所以他

    成功了。希伯来民族在大卫的统治下呈现出空前绝后的繁荣。这种繁荣的功德也是

    因为它与腓尼基的蒂尔人结成了盟友。海勒姆是蒂尔的国王,他不仅有谋略,还勤

    于事业,他想建立一条由希伯来山通往红海的商贸通道。那个时候,腓尼基商人如

    果要到达红海,就一定要过埃及,但由于埃及的局势动荡,这条商业通道也许还有

    另外的障碍,所以海勒姆与大卫、他的儿子和王位的继承者所罗门都有极为密切的

    交往。耶路撒冷在海勒姆的援助下修建了城墙、宫殿和神庙。因此他们允许海勒姆

    在红海上建立船队来报答海勒姆。所以,凭借耶路撒冷的关系,大范围的商业贸易

    活动就发展了起来。希伯来人在所罗门的带领下,取得空前的繁荣富强,就连埃及

    法老也想把女儿嫁给所罗门,以此来攀亲。

    但是我们要知道,希伯来人的繁盛仅仅是跟自身做比较,虽然所罗门的荣耀到

    达了顶峰,但他仅是个小城的君主。所罗门的权势就如昙花一现。所罗门死后没几

    年,埃及第二十二王朝的第一任法老谢克就占领了耶路撒冷,大量的财产被抢走,往日的繁荣昌盛完全消失了。许多评论家都研究过《旧约》中的《列王记》和《历

    代记》,他们质疑过对所罗门的辉煌描述,他们认为这是他的后代们出于爱国之

    心,夸大了所罗门的成就。但是,如果再仔细阅读《圣经》,我们发现,所罗门王

    国的繁华程度没有第一次阅读时那么让人惊讶。如果去测量所罗门神庙的大小,我

    们可以知道,最大也只是和郊区的小教堂规模差不多。假如我们从亚述人的纪念碑

    中得知,亚哈继承了所罗门的王位后,曾派一支2000人的军队与亚述军队抗争,那

    么,所罗门的1400辆战车根本就没有炫耀的资本,也没有让人惊叹之处。此外,《圣经》上明确记载,所罗门喜欢炫耀,不仅向人民收取重税,还使他们服沉重的

    劳役。所罗门一死,王国的北部就从耶路撒冷独立出去了,独立的地方就是以色列王国,但耶路撒冷还是犹太国的都城。

    繁荣对希伯来人说是十分短暂的。海勒姆死后,蒂尔人就不再援助耶路撒冷

    了。那时,埃及又成了昌盛繁荣的国家。以色列和犹太历代国王的历史,就是在南

    北夹缝中寻求生存的两个小国的历史,它们开始是叙利亚、后来是亚述,接着就是

    巴比伦,南方则为埃及。这两个小国在灾难深重的历史中艰难前行,是未开化的民

    族被野蛮的君主统治的历史。在公元前721年,亚述人攻占了以色列,以色列人成了

    亡国奴,之后,以色列民族便消失在历史中。在前面,我们提到过犹太人仍然在抗

    争,但在公元前604年,他们的命运和以色列民族相同,都没有逃出亡国的命运。在

    《圣经》故事中,希伯来历史从士师时代以来,就只有些小细节还没有得到证明,但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在20世纪,人们从亚述、巴比伦、埃及的遗址中得出了结

    论,并且这些书符合《圣经》中的记载。

    在巴比伦,希伯来人开始收集并且整理他们的历史,而且把他们的传统发扬光

    大。当他们被居鲁士允许回到自己的家乡耶路撒冷时,不管是精神层面还是知识水

    平,他们都和被俘时差别很大了,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他们也从中得到

    了启迪。

    在希伯来人独特的民族发展上,有一种人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也可以说是

    某类人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人是先知,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这些先知的出

    现,是新的突出力量出现的标志,因此,我们要充分地关注他们。

    第二十二章 犹太的教士与先知

    巴比伦的衰落和亚述的衰亡仅仅是灾难的开端,闪米特人开始遭受接连而来的

    灾难。公元前7世纪,闪米特民族不但统治着偌大的亚述帝国,而且征服了埃及。就

    连巴比伦、亚述、叙利亚也被闪米特人所征服,他们的语言彼此相通。闪米特人似

    乎掌控着整个世界文明,世界贸易被他们视为囊中之物。他们侵略西班牙、西西里

    和非洲等地,并且把殖民地建在这些地方,同时,这些殖民地也在扩大。公元前800

    年前,迦太基城建立,它算得上是当时最大的城市,这座城市的人口超过了百万。

    迦太基的船舰到过不列颠,甚至去过大西洋,他们还可以到达马德拉岛。我们在前

    面看过,海勒姆与所罗门创建红海船队、开拓阿拉伯和印度进行贸易的事情。一支腓尼基远征队在尼科国王的执政期出现,而且还绕着非洲航行了一圈。

    雅利安人在当时还是没有开化的野蛮民族,只有希腊人在被他们毁坏不久的废

    墟上,重新建造新的文明。就像亚述碑文上所记载的,米提亚人逐渐成为中亚地

    区“令人畏惧”的种族。恐怕谁也没想到,在公元前800年,占有雅利安语系的征服

    者在公元前3世纪,代替了闪米特民族,取得了一切统治,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各处

    的闪米特人情愿屈服,还被迫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只有在阿拉伯北部沙漠地带的

    贝都因人还在继续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这种历史久远的生活方式,还是萨尔贡在

    执政时期,率领阿卡德人向南征服苏美尔人之前闪米特族的生存方式,其余的闪米

    特人都被他们征服了。然而,贝都因人是阿拉伯唯一一个一直未被雅利安人征服的

    闪米特族系的部落。

    在这战乱不息动荡的500年里,闪米特人被践踏和蹂躏着。而被居鲁士遣送回故

    乡的耶路撒冷的小犹太民族,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团结一致,不忘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重新建立了他们的家园。他们建造这些伟业的原因在于他们在巴比伦编写的那

    部《圣经》。或许,并不是犹太人创作了《圣经》,而是《圣经》塑造了犹太民

    族。自始至终贯穿在《圣经》中的思想,是不同于其他民族思想的,这种思想能使

    人奋进、令人永生不败,这种思想在经过2500年苦难的锤炼之后,仍旧使犹太人信

    服和坚守。

    在犹太人的眼里,他们的神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被凡人供奉在神庙中的

    神并不是真正的神,真正的神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正义之神,犹太思想的精髓正在

    于此。其他民族都有各自信奉的神,他们把神灵塑造成雕像,供奉在神庙里,如果

    毁坏了雕像,拆掉了神庙,那么他们的神灵也就消失了。然而犹太人心中的神灵却

    是不同的理念,在他们眼里神住在天堂,祭司是不可以相比的。犹太人相信,他们

    是被亚伯拉罕选中的子民,身负着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要重建耶路撒冷,并让这座

    城市成为世上的真理之城。犹太人一直被这种信念激励着。他们从巴比伦返回故土

    耶路撒冷之时,这种信念就被烙在犹太人的心灵深处。

    小犹太国连续被摧毁征服,然后又不断坚强地站起来,在这艰苦的时间里,犹

    太人这种激励人心的精神崇拜,吸引着大批说着同一种语言,沿袭共同的习俗、爱

    好和传统的民族,例如叙利亚人、巴比伦人以及之后的腓尼基人,他们都想参加犹

    太人的宗教信仰,履行宗教誓言,这确实是一个奇迹!腓尼基人在蒂尔、西顿、迦太基以及西班牙的腓尼基城市衰败后就突然从历史中消亡了。但我们也发现,只要

    是在腓尼基人到过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犹太人的聚居区,比如耶路撒冷、西班牙、埃

    及、阿拉伯、非洲以及东方。他们正是通过《圣经》以及阅读《圣经》而聚在一

    起。开始时,耶路撒冷只是他们名义上的都城,《圣经》中所要传达的精神才是他

    们真正的首都,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全新的现象,这种新现象是从苏美尔人和埃及人

    把象形符号变成文字时开始的。犹太民族不同与其他民族,这个民族没有国王和神

    庙,只是借助文字的力量就能将不同的部落聚集在一起。到后面我们将讲述公元前

    70年耶路撒冷的毁灭。

    犹太人在精神上的团结,肯定不是政治家和祭司经过事先设计、推测的结果,也不是他们奋斗造成的。一种新兴的团体和一种新兴的个体随着犹太民族的发展而

    出现在人类历史的大舞台上。在所罗门执政期间,希伯来人似乎与那些在王宫和神

    庙聚集,被国王的野心和祭司的智慧控制的其他小国人民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

    你感兴趣可以在《圣经》中看到,“先知”就是这种新兴的个体,他们已经在犹太

    民族中初露锋芒了。

    由于许多希伯来人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并且苦难逐渐加重,所以先知的重

    要性也慢慢显露出来。这些先知到底来自哪里呢?他们的出身背景各异,先知以西

    结属于祭司阶层,先知阿摩司身上穿着牧羊人的羊皮祅,可是这些先知都有一个特

    征,即他们都忠于正义之神,他们把神灵的旨意直接送达给民众。他们不需要有人

    许可,更不需要任何仪式。“现在,神把他的旨意告诉了我”,这是先知们常说的

    话。他们的政治热情极为强烈,并且还激励民众去抵抗不能信赖的埃及。他们非常

    鄙视祭司阶级的好逸恶劳以及国王的残暴不仁,而且还揭露这种不义的行为。一些

    先知开始关注如今被我们倡导的“社会改造”。他们揭露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像富

    人压榨穷人;奢侈的人浪费孩子的面包;富有的人与异族成为朋友,并模仿他们的

    不良作风,沾染了骄奢淫逸的恶习等社会不良现象。这一切都是他们的神耶和华所

    不喜欢的,神一定会将灾难降临到这个国家。

    这些讨伐声被记载保留了下来,用来研究。犹太人每到一处,先知都会跟随,他们会在所到之处传播新的宗教精神。他们引导民众,帮助民众摆脱祭司、神庙,远离宫廷和国王,直接把民众带到正义的轨迹,这在历史上意义重大。在以赛亚的

    伟大演说中,先知的声音成为美好的预言:全世界将在唯一真神的保护下,实现和

    平统一。犹太的预言也正是在这里达到了极致。但是,并非一切先知都同意这样的理念。聪明的读者会在这些先知的书中发现

    许多仇恨、偏见的影子,甚至有许多很像今天宣传册子的内容。无论如何,我们要

    承认,先知出现在巴比伦捕获希伯来人这一时期,预示着世界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出

    现,这种力量倡导加强个人道德,倡导人类应该从物神崇拜和奴隶式的愚昧中走出

    来,它确实是一种自由意志的力量。

    第二十三章 希腊文明

    所罗门在约公元前960年结束了自己的统治生涯,破裂的以色列和犹太王国遭受

    重创,百姓颠沛流离,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当犹太人被抓到巴比伦,正准备专心发

    展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时候,出现了另一种能够影响人类精神的巨大力量,即希腊文

    明。当希伯来的先知们正在为人类持久的、蔓延各处的正义之神之间建立一种新的

    明显的道德关系时,希腊的神学家们也在使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启发人们的心智,培

    养人们渴求知识的精神。

    在前几章中,我们曾讲到,希腊部族一开始是雅利安语系民族的分支,在公元

    前的一千多年前,他们向南迁徙,来到爱琴海中的某些城市和岛屿。在埃及法老特

    多麦斯占领幼发拉底河,首次在对岸捕猎大象之前,他们已经开始向南迁徙,那

    时,希腊生活着狮子,而大象则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

    克诺索斯城有可能是希腊人入侵时被焚毁的。但令人震惊的是,在希腊神话中

    虽然有关于弥诺斯及其王宫(迷宫),以及克里特能工巧匠们的传说,但很少有提

    及希腊人攻打克诺索斯城的胜利。

    这些希腊人和大部分的雅利安民族相同,也有自己的歌手和吟游诗人。他们的

    吟唱不仅是简单的表演,而且是一种生活联系方式。这一民族早期发展的时候还只

    是野蛮部落,那时流传了两部影响极大的史诗。《伊利亚特》就是其中一部,这部

    书讲述的是希腊部落和他们的同盟国怎样联合起来,攻打位于小亚细亚的特洛伊

    城,而且获得胜利的故事;《奥德赛》是另一部史书,讲的是希腊贤明的国王奥德

    修斯历尽艰辛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家的冒险故事。这两部史诗著作完成于公元前8世纪

    到公元前7世纪间,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希腊人从文明程度高于他们的邻国学会了运

    用字母。可是,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两部史诗的存在时间比这更早。以前,人们认为这两部史诗的作者是双目失明的吟游诗人荷马,并且认为就像弥尔顿创作《失乐

    园》一样,他是坐着写成这两本巨著的。一直到现在,研究者仍然在争论着一个话

    题,即荷马是否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这两本史诗是否都是他的作品,也许他只是把

    传说记载下来,稍加整理并润色,不过,我们的重点不必放在这里。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希腊人在公元前8世纪就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史诗。希腊各部落共同拥

    有这些史诗,这些史诗是一条纽带,联系着希腊各个部族,也正是因为有它,希腊

    各个部族才会在抵御外族的侵略时有一股无形的凝聚力。他们说着互通的语言,又

    凭借共同的史诗让他们彼此联系,他们对本性和英勇有着一致的见解。

    从史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希腊民族没有出现铁器,也没有文字,仍然是一

    个无法在城市落脚、没有开化的民族。一开始,他们居住在被他们摧毁的爱琴人城

    市的废墟旁,他们在首领大屋的旁边建造了很多小屋。之后他们开始修建城墙,还

    在向被他们占领的国家不停学习,并学会了修建神庙。据说,在建造城墙时,原始

    文明的城市都是以部落之神的祭坛为基础,之后才开始建造城墙的;但是希腊不

    同,他们是先有了城墙,然后才修建了神庙,希腊人也逐渐开始进行贸易往来,而

    且有了自己的殖民地。约公元前7世纪,在希腊的大河流域和岛屿上出现了一些新城

    市,而一开始的爱琴文明也受到了新城市的冲击,逐渐被人们忘记。像斯巴达、科

    林斯、雅典、米利、底比斯和萨摩斯,它们都是比较重要的城市。希腊人已经在里

    海沿岸、西西里和意大利定居了。意大利半岛的版图是靴子状的,脚跟和脚趾部分

    是“大希腊”,马赛则是一个在古腓尼基人殖民地古址上新修建的希腊城市。

    这个时期,处在辽阔的平原区域,或是处于像幼发拉底河、尼罗河一样的大河

    流域地带的,并把这些河流作为首要交通工具的国家,通常会因为某种相似的统治

    方式联系在一起,比如苏美尔和埃及的城市,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5251KB,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