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0期
编号:10392477
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33例再次手术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0期
     【摘要】 目的 总结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再次手术特点,消除首次手术后出现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9年收集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再次手术33例(腹膜炎26例,肠套叠3例,胃大部分切除3例,外伤性血腹1例)。结果 33例都有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表现,发作时间10~28天,平均20天,术中大多数为粘连性机械性肠梗阻,病变在小肠。术式采用粘连松解术、肠管切除肠吻合术。小肠侧侧多处吻合,肠折叠排列术。结论 腹部手术后近期(1个月内)肠梗阻,当诊断机械性肠梗阻明确或经24h保守治疗无缓解梗阻都应决定再次手术。

    关键词 术后 再次手术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0-2897-02

    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再次手术,明确原因、诊断决定再次手术,消除首次手术后出现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上有其特殊性,笔者在我院近9年来收集33例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而再次手术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4例,女9例,2~16岁6例,18~50岁19例,50岁以上8例,第一次手术诊断腹膜炎26例(包括胃肠穿孔、化脓性阑尾炎、胆汁性腹膜炎、肠伤寒穿孔等),肠套叠3例,胃大部分切除3例,外伤性血腹1例,发生时间最短10天,最长28天,平均20天。

    1.2 诊断 33例都有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表现及腹透提示肠梗阻X线征,最后经手术证实。

    1.3 治疗 33例中26例再次手术探查,7例经24h保守观察治疗症状无缓解而再次手术探查,结果28例为粘连性机械性肠梗阻,病变都在小肠、肠管与切口腹膜粘连,肠管粘连牵拉成角,粘连带压迫肠管,粘连成团,粘连部位扭转,肠管多段广泛粘连。1例胃大部分切除因输出袢空肠段经输入袢结肠前间隙自右向左疝入行复位后修补术;1例胃缝线脱落不全而被食物残渣堵塞输出空肠段造成梗阻经切开胃后去除胃线解除梗阻;1例因吻合口狭窄引起梗阻切除后重新吻合术,其梗阻上方有不同程度肠管扩张、胀气、积液及肠管炎症水肿。手术方式根据粘连性机械性肠梗阻不同类型、不同程度采用粘连松解术、肠切除肠吻合术、小肠侧侧多处吻合、肠折叠排列术。肠管高度扩张或积液多用肠切开减压或Baker管减压术。
, 百拇医药
    1.4 结果 经再次手术治疗后4~7天胃肠功能恢复,术后5~7天恢复进食流质,术后10~14天出院,出院时进食半流质,大便正常,出院后随访半年~2年,有2例再次肠梗阻入院,其余病例全部正常。

    2 讨论

    2.1 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特点 腹部手术后1个月内出现机械性肠梗阻,开始很难发现,由于手术后的持续性胃肠减压,肠梗阻症状体征被术后肠麻痹掩盖,病人通常在术后有一个相对平稳过程,能自行排气、排便,急性发作可能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又出现不正常情况下才被重视而发现。经资料统计表明:(1)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与疾病类型有关,与年龄大小及性别无关。(2)且大多数为粘连性机械性肠梗阻,约占腹部手术后再次手术1/4,来于腹膜炎病种较多。(3)主要原因是肠管炎症水肿纤维素形成而致腹内粘连可在几小时内即发生或形成永久性粘连,而肠管粘连成团、成角,粘连带压迫,小肠多处粘连出现,保守治疗不易缓解肠梗阻。

, 百拇医药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肠梗阻临床表现及腹部X线征特点,结合首次手术情况不难做出诊断,但应注意到:(1)病人手术后已恢复肠蠕动,但不久又消失。(2)痉挛性腹痛伴阵发性肠鸣音亢进。(3)手术后肠麻痹腹胀持续在10天以上。(4)病人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难以纠正,甚至病情有加重趋势,根据病人血压、脉搏、体温、尿量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考虑。(5)为了保证诊断客观性,必须由有丰富经验的医师、首次手术者等参加讨论。最后强调手术后引起肠麻痹必须与手术后机械性肠梗阻相鉴别,以避免不必要手术。

    2.3 决定再次手术指征及方法 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再次手术时机,在诊断明确后,对有下列情况病人应决定再次手术:(1)有绞窄可能的肠梗阻。(2)经积极24h保守治疗无缓解迹象的机械性肠梗阻。决定再次手术应采取积极态度,以免病情发展到难以挽回程度,尤其不要为了明确诊断而延误手术时机,有时果断的再次手术是明智一着,对年龄较高或全身情况差的患者难以承受首次手术后并发症打击,再次手术往往是阻止病情恶化的重要手段 [1]
, 百拇医药
    对腹部手术后近期发生肠梗阻患者因原疾病折磨及首次手术的打击,术后又往往处在极度衰竭中,再次手术危险性很大,必须做到:(1)对其家属说明再次手术必要性,争取合作。(2)消除病人再次手术恐惧心理。(3)选择正确有效麻醉,进行充分术前准备,保证血循环系统稳定。(4)选择原切口或适当延长有利暴露。手术应能在解决问题情况下,宜从早、从简、宜小,不宜大,快入快出解决方法。手术方式:因肠梗阻多数为粘连所致,故手术多数采用粘连松解术,但在粘连成团或松解后浆肌层撕裂多处很难修补且粗糙面较多有再次粘连可能采用肠切除肠吻合术,广泛多处粘连用小肠侧侧多处吻合或折叠排列术,肠管高度扩张,积液多用肠切开减压或Baker管减压术。肠梗阻解除后按常规方法辨认肠管血运并判断其生机,疑有肠坏死应争取尽早行肠切除肠吻合术,以免肠管发生坏死而穿孔。

    2.4 预防 手术应防止再次肠粘连肠梗阻,肠管按解剖位置回纳腹腔,动作轻柔,关腹前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0.5%甲硝唑冲洗腹腔后吸净。腹部手术后适当变换体位,争取早期下床活动,肌注胎盘组织液针及合理应用激素类药物,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出院后继续口服胎盘片3~6个月,用药之后,按笔者多年临床经验及随访,首次腹部手术后肠粘连发病率明显减少。胎盘片是防止首次腹部手术后肠粘连其它药物不可代替药物,此药物对防止术后肠粘连起着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方善德.腹部外科再次手术.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2,4, 269.

    作者单位:515200广东省惠来县人民医院外科

    (编辑小川), 百拇医药(陈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