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539399
如何照顾年迈父母 父母开心是最好的孝顺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7日 生命时报
     当父母也变成孩子

    当父母也变成孩子

    终究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想想现在的父母,或许就能看到老去的自己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 娟

    前段时间,社交网络上广泛流传着一个帖子:“在你很小的时候,父母教你用勺子、用筷子,所以他们吃饭弄脏衣服时,请不要怪罪;如果有一天,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了,请你抓住他们的手,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一样……”这段话其实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总有一天,父母会成为你的孩子。当我们和父母的角色互换时,请像当初他们对待我们那样去关爱他们。

    父母开始变得像孩子

    37岁的刘先生来北京十多年,每年跟父母见面都很少,父母只能通过电话了解儿子的工作和生活。“近一两年,我感觉特别明显,以前爸妈一周打一两次电话,现在恨不得一天打两三个,说的都是一些琐事,比如电视坏了怎么办,某某保险能不能买等等。”刘先生说,回想小时候,爸爸是他的“十万个为什么”,无论什么问题,他都会得到耐心的解答;现在角色互换了,他却总忍不住用不耐烦的口气回应。
, 百拇医药
    网友羽翼的一段话,更是让太多人感同身受:“在家照顾老爸几天,看见他就像看到孩子一样,我悄悄走进他的卧室,老爷子睡得很香,灯没关,电视还在那里闪呀闪……立刻想起了小时候爸妈给我关灯的场景。”

    吴先生的父亲80多岁了。他回忆说,有一天他买回一盆水仙,父亲问:“这是啥?”他回答:“这是水仙。”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他不耐烦地说:“都说了是水仙,记不住吗?!”到了下午,上幼儿园的儿子回来问了同样的问题,吴先生告诉他“这是水仙”。不一会儿,儿子又问。就这样,一个问题,他回答了儿子8次。“突然间,我想起上午对待父亲的一幕,又记起很多年前,父母也曾这样一遍遍重复回答我的问题,感到很不是滋味。”

    角色互换,我们没做好

    可以说,角色互换后,大多数年轻人做得都不好。有人这样总结:“我们处在一个尴尬的年龄,开始关心爸妈,却不愿说出口;想多陪陪爸妈,却更贪恋手机电脑;知道爸妈想和自己说话,却不知道他们的话要怎么接;看到爸妈在变老,却不耐烦他们的过时和唠叨。心里时时刻刻在愧疚,却依然带给他们落寞。”这种矛盾心理的普遍存在,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 百拇医药
    首先是认知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结构会发生变化,功能出现退化,导致记忆力、辨别力、学习能力等认知功能下降,有的老人还会有智力和行动障碍,再加上高速发展的科技,导致老人与社会脱节,因此比较依赖子女。另一方面,年轻人的心态和价值观因求学和工作阅历增加而改变,面对父母的原地踏步,就容易出现互不理解、沟通困难的情况。

    第二,中国父母的教育,主要以孩子为中心,父母时刻惦记孩子的所需所想,甚至在年老后还为孩子的房贷、车贷乃至生活奔波。这样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被一代一代传递和延续下去,年老的父母就成了容易被忽略的“免费保姆”。但请别忘了,终究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想想现在的父母,或许就能看到老去的自己。

    第三,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压力倍增,忙是现实,也是借口。我们总觉得“来日方长”,对父母说忙总是理直气壮,陪伴父母的计划总会一推再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不论再忙,都会抽时间陪孩子去公园、做游戏。
, 百拇医药
    长期的忽视,难免给老人带来身心伤害。多项研究发现,长期寂寞、缺少关爱的老人免疫功能容易下降,慢性病增多。美国加州大学对1600名60岁以上老人的追踪调查发现,经常感到孤独的老人,寿命会减少6年。如果父母突然变得沉默,或者脾气变差、容易激动,甚至得理不饶人,主动要求别人的关注和关怀,说明老人缺爱了。

    给父母更多的爱

    当你站在学校门口,看着孩子飞奔进怀抱时,可曾想过,这种熟悉的幸福,父母如今只能独自怀念;当你手把手教孩子认识世界时,可曾想过,这份耐心和宽容,父母已经许久没有感受到了。当父母被不可逾越的时间和高速发展的科技抛弃时,我们应该像对待孩子一样,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对此,李娟研究员给出以下建议:

    多几句问候。把每天跟孩子说话的时间分配一些给父母,与父母同住的子女尤其应该做到这一点。“今天去哪儿溜达了、买什么东西了”……从聊天中,子女不但能得知父母近期的身体情况,还能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老人是否听信他人,上当受骗等。
, http://www.100md.com
    多一点耐心。父母学习发短信、用微信,其实是不愿错过你生活的点点滴滴,因此,不要嫌他们学得慢,要像对待孩子一样耐心。如果老人经常听到的是子女不耐烦的口气,再遇到问题就会憋在心里,时间一长,容易变得沉默寡言、抑郁焦虑。

    多一些尝试。带父母去看看电影、唱唱歌,学习电脑和摄影,让他们也体验一下年轻人的生活,与时俱进的老人内心少了“老了不中用”的感觉,就会变得更有自信,对身心健康都有益。

    多几种技巧。首先是聊天技巧,有人抱怨爸妈每次打电话总是“老三句”———吃了没、工作累不累、身体怎么样,根本说不到一块。其实,跟父母聊天可以先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入手,找出一两件事来征求父母的意见,让他们觉得被尊重和认可,然后再谈别的事。其次是相处技巧,要关注、了解父母的需求,并坦诚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小事上,子女多做妥协;不要试图改变父母,毕竟他们这么过了半辈子。第三是哄父母开心的技巧,比如陪妈妈逛街,和他们一起运动,整理儿时照片,听他们讲年轻时的故事等。▲
, 百拇医药
    (本文由本报记者瞿晟采写)

    帮父母改造一个安全的卫生间

    专家小传

    高芳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老年保健中心主任

    周燕珉,博士、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老年建筑与住宅建筑专家

    卫生间一直是老人发生意外的重灾区。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的数据证实,美国每年大约有23.5万人在厕所里发生意外被送进急诊室;深圳慢性病防治中心2014年的数据也显示,深圳老人跌倒多发生在卫生间和卧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表示,对卫生间进行合理改造,有助于降低老人在家的伤亡几率。
, 百拇医药
    必备两类设施

    老年医学专家高芳堃教授认为,扶手和防滑地砖是老人常用卫生间的必备设施。

    老人大多关节不好,起坐比较费力,需要有扶手助力;卫生间易积水,且老人平衡性较差,扶手可以帮助他们维持身体平衡,防止跌倒。周燕珉建议,坐便器旁边应设“L”型扶手,扶手的水平部分距地面0.65~0.7米左右;竖直部分距坐便器前沿约0.25米,上端不低于1.4米;浴缸内侧墙面上设置安全扶手,供老人出入浴缸及转换坐姿、站姿时辅助使用;淋浴喷头侧面设置扶手,供老人抓扶。如果使用淋浴,淋浴隔断不宜做到顶,便于新鲜空气的补充;淋浴开关应清楚标明冷热水,并做高温限制,确保老人使用安全;最好再准备一把足够稳当的坐凳,洗浴时保持坐姿,也便于他人帮助。

    做好卫生间的防滑工作,也是避免老人意外的重要一环。高芳堃认为,铺设有效的防滑地砖优于放置过多的防滑垫。因为防滑垫影响地面的平整,为老人行动增加障碍。
, 百拇医药
    尺寸都有讲究

    为了方便老人使用,卫生间的设施应当有一定的尺寸要求。周燕珉研究认为,老人使用的浴缸长度不宜过大,以防老人下滑溺水,因此,不推荐老人使用内腔长度大于1.5米的浴缸;高度不宜超过0.45米,以便老人进出;浴缸内壁最好有合适倾角,便于老人盆浴时倚靠。浴缸边还应设置坐台或坐凳,台面与轮椅坐面等高,宽度应达到0.4米以上。

    在盥洗区,洗手台下部最好是凹入设计,可供轮椅插入或老人坐姿洗漱时使用。根据普通轮椅的尺寸,凹入深度应不小于0.35米,高度通常不低于0.65米。洗手池也宜选用浅而宽大的款型,能节省台子下部空间。洗手池前的镜子可离开台面一定高度,防止溅水,但为了兼顾轮椅使用者或坐姿使用的情况,镜子下部的最低点控制在台面上方0.15~0.2米为宜。

    卫生间的门不应过小,其宽度至少应保证轮椅顺畅出入;卫生间门坎不应过高,尽可能减少与外间地面的落差,以防老人被绊倒。
, 百拇医药
    遵循两字原则

    在高芳堃看来,布置老人卫生间最重要是遵循两个字:亮、简。老人视力变差,所以卫生间一定要保证足够的亮度。“简”是指简单、简便、简洁。老人常用的卫生间应尽可能减少无用的设施,以免对老人活动形成障碍。

    此外,按照我国《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人的卫生间宜用推拉门或向外平开门,并留有观察窗口,安装双向开启的插销等。临床发现,老人在卫生间发生意外后,急救人员常常要花很长时间破门而入。因此,一定要保证老人使用卫生间时,其他人能够从外面打开门,出现问题时方便抢救。▲ (本报记者 张 芳)

    父母开心是最好的孝顺
, 百拇医药
    近日,重庆沙坪坝81岁吴婆婆的母爱,和6个子女的孝心发生了碰撞。事情的起因是,并不富裕的子女们为表达孝心,分别给了老人一笔钱,希望她改善生活。老人却拿这些钱买了首饰,想给子女留下点传家之物。由于老人买黄金并非子女的本意,孩子得知后便与老人发生争吵,老人因此突发疾病,被送进了医院。

    历史的烙印对老年人行为的影响很大。吴婆婆按照老一辈的观念,认为“存钱还不如买些金银来传家”,也觉得父母要为子女留下一些念想和财产,才会花钱买首饰。老人在使用这些钱的时候,唯独没有想到自己。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类似的案例。子女给父母尽孝钱,老人却将钱存在银行里,不舍得花,吃穿用度依然节俭。还有些老人太重视健康,却受限于知识层次,被骗子将腰包掏空。不管是过度节俭还是乱花钱,都让子女觉得满满的孝心打了“水漂”,进而发生冲突。

    此类冲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两代人的经历各异,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有所不同。子女的孝心有时候表现出一种意志上的强迫,简单地将物质的给予与孝顺画上等号,忽略了父母的意愿和感受。其实,孝顺父母,就要尊重他们大半辈子形成的生活习惯,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努力去理解老人的行为。
, 百拇医药
    孝心应该是这样一种心意:子女愿意理解父母的观点,认可父母的决定,满足父母的需求。有了对父母的理解,子女才会停止责怪他们看似偏执的思想与行为,试着去理解与认同其思想和行为背后的心思。理解与尊重引领下的爱和体谅,能消除两代人的冲突,使孝与顺浑然天成。▲(由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韩布新指导) (郭苹)

    如何照顾年迈父母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长期细心照顾老人很容易让人身心疲惫。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最新载文,教子女如何更好地照顾年迈父母。

    提示1.给自己留点时间。
, http://www.100md.com
    照顾体弱多病的老人很容易让人感到精疲力竭。每天给自己留点时间,即便是短短的几分钟,也能起到“充电”作用。早餐前抽空出门散步20分钟、偶尔看场电影或做你喜欢做的事。及时减压会让你成为更好的照顾者。

    提示2.了解自己的极限。

    如果你觉得不堪重负或压力过头,那么就不可能照顾好老人。将一周要做的所有事列个清单,包括帮老人穿衣、洗澡、做饭和干家务等。列出哪些事其他人可以帮忙完成。要学会说“不”,设定必要的底线,既照顾好老人,更要照顾好自己。

    提示3.照顾老人“日常化”。

    将照顾老人的任务“日常化”,有助于你找到掌控感,而不至于压力重重。坚持“每日例行”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尤其重要。因为这会给老人安全感,有助于老人尽量保持自理能力。

    提示4.寻求帮助。
, http://www.100md.com
    长期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即使是几个小时的临时“下班”也有助于照顾者自我“充电”。列出家人、朋友或邻居的电话,以备不时之需。对病重老人,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提示5.保持充足睡眠。

    在照顾老人的人中,大多数感觉自身健康变差者都表示睡眠不足是主因。睡前做做深呼吸等放松练习,对改善睡眠有一定帮助。如果被照顾的老人爱白天睡觉,而晚上大部分时间保持清醒,那么你在白天也应该小睡。另外,如果必要的话,不妨与朋友或家人夜间轮流值班,让自己有机会睡个好觉。

    提示6.定时提醒。

    科技是照顾者的最好朋友。比如,定时提醒病人服药(包括药物剂量提醒)的新装置、专用手机药物提醒APP(应用程序)以及在线药品提醒等。这些科技产品都是照顾老人时的好帮手。

    提示7.试试宠物辅助疗法。
, 百拇医药
    定期让老人接触训练有素的宠物猫或宠物狗。对行动不便而整天呆在室内的老人而言,与动物接触能大大缓解其孤独抑郁感。宠物疗法可降低血压、减轻压力,甚至提高老人警觉度,让老人更振作。

    提示8.播放音乐。

    熟悉的音乐会唤起美好的回忆,甚至让老人手舞足蹈。一起听音乐,既让老人感觉轻松愉快,也能为照顾者舒缓压力。

    提示9.从容应对“日落综合征”。

    所谓“日落综合征”是指老年痴呆患者在黄昏时分出现的一系列情绪和认知功能的改变,例如情绪紊乱、焦虑、亢奋和方向感消失等,持续时间为几个小时或整个晚上。发病时,他们甚至记不清自己是谁,在什么地方,正在干什么。照顾者应该做好计划,减少自身压力。具体措施包括:提前做好安排,晚饭早点吃,晚上不要关灯,带老人去医院检查,排查导致日落综合征的身体问题及睡眠问题。
, 百拇医药
    提示10.发挥家庭团队作用。

    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与全家人(包括在外地的亲戚)一起讨论老人的最新情况、日常护理需求、花费问题以及照顾者需要的支持。▲ (方文革)

    啮指痛心 时刻有颗惦念父母的心

    故事:曾参,春秋鲁国人,世称“曾子”,以孝著称。曾参少年时常进山砍柴。有一次,他正在山上砍柴,忽然觉得心痛了一下,知道母亲有事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原来,曾参家中突来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盼望曾参回家招待客人。曾子之孝,让他对母亲传出的讯息有着很强的感知力。后人也以诗颂之:“母指方才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 百拇医药
    解读:研究发现,双胞胎、亲人、相爱的人之间,都可能有心灵感应,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自证预言效应”的结果。孝顺的曾参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心中肯定担忧。一个偶然的心痛让他觉得要回家看看,即便那天家里没来客人,母亲肯定也会有打水、洗衣服之类的事情需要他帮忙。不难看出,要想与父母心灵相通,只需要子女常把父母挂心上,及时了解父母的需要。

    天冷了,你担心父母的衣服不够保暖,便给他们买了羽绒服;八月十五,你担心父母寂寞,回家陪他们过中秋;下雨了,你担心父母会滑到,便打电话嘱咐他们不要出门……只有学会察言观色,才能做到“母子连心”。有一次,我打电话回家,爸爸说家里的柴火都被雨水淋湿了,没法烧火,吃饭只能随便凑合。我当天就在网上给家里买了电饭煲,哥哥随后也听说了,给家里买了一罐煤气。对他们而言,这就是心有灵犀的温暖。还有些时候,父母会带着羡慕的口吻说,谁家买了一样新物件,让生活变得方便。尽管他们没说想要这些东西,但假如儿女足够细心,记了下来,力所能及地帮他们达成心愿,那么在父母眼中,自己就真的跟儿女心连心了。▲ (许贵芳)
, 百拇医药
    父母在,不远游

    湖北省读者 刘淑萍

    我有位同乡,夫妇俩都是退休的大学教授,独生女赴美读博,现定居美国。为了看望女儿,教授夫妇一年往返中美数次,钱都扔在了空中。他们不习惯在美国生活,无意定居那里,更何况夫妇俩还有长辈在世,“父母在,不远游”,不可能一走了之。

    近几年,夫妇俩跑得筋疲力尽,一边是儿女,一边是老父母,逢年过节却不能团聚,不知该如何是好。别人都羡慕夫妇俩过得好,他们却特别羡慕有子女守在身边的人。夫妇俩最常说的是,只要子女有一份能养家的工作,全家老小能平静地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 百拇医药
    帮父母管好药箱

    列清单 做标记 分好类

    老年人容易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作为子女,如果看到父母的小药箱不够整洁、存有过期药品、未拆开包装的处方药等情况,就应当引起重视。近日,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网站”刊文指出,子女需要帮父母管理好药物。

    列张清单。根据父母近期的诊断手册确定哪些药物是他们真正需要服用的,哪些药物无需服用。美国实用药剂学主任简·贝尔德认为,一份完整的清单既包括日常所服用的药物,也包括偶尔需要服用的药物,如助眠药和感冒药。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阅读药物说明书,对于视力存在问题和理解能力发生改变的老年人来说,颇具挑战性。作为子女,应当知道父母药箱中是药品的名录和服用方法,并标记清楚,以防父母服药过量或误服。

, http://www.100md.com     清理和简化。多种处方药是由不同医生所开出的,因此它们的服用时间可能会存在冲突,很容易混淆和漏服。如果服药方案过于复杂,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改服缓释剂类型的同类药品,减少服药次数。

    改变服药形式。如果老年人一下子要服用20多个药片,肯定会令人生畏。贝尔德建议子女向医生询问,是否能够采取不同的服药方式,比如有些药物可以服用液体,另一些药物经粉碎后撒入食物中,会让它更容易被吸收。

    购买分类药盒。不同颜色的分类药盒能让父母更好地区分每种药物。子女应当在每种药盒上标明药品名称、服用次数和服用剂量。更为先进的电子药盒还能提醒病人按时服药。

    寻求外部支持。当专门负责此事的子女出差和外出度假时,要把服药注意事项向其他人交代清楚之后,才能离开。▲

    (聂 杰)
, http://www.100md.com
    帮父母换个好床垫

    平躺曲线测贴合度,身高加20厘米是适宜长度

    一个好的床垫,对脊椎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教授指出,尤其对骨骼开始退化的老人来说,床垫更应该精心选择,建议做到以下六点:

    硬比软好。根据老人的睡眠习惯和生理特征,选择硬度高一些的床垫会比较合适。睡在过于柔软的床上,人体体重的压迫会使床形成中间低、周围高的情况,这会影响老人腰椎的正常生理屈度,造成腰部肌肉、韧带的收缩、紧张及痉挛,进而加重腰部不适。而且,老人的体质已经开始退化,太软的床易陷落,会让其起床、躺下时缺少支撑力,造成起身困难。

    身体曲线和床垫吻合。让老人平躺,家人将手分别伸入他的脖子、后背、腰及臀部至大腿下面,看是否有空隙;再翻个身,摸这几个身体部分是否与床垫贴合,若基本没有空隙,曲线贴合,说明床垫适合老人睡眠,能带来舒适感。
, 百拇医药
    椰棕床垫是首选。椰棕床垫软硬度适中,且因其具有冬暖夏凉、透气、吸湿、弹性大、延年耐用的特点,是老人选择床垫的首选。其中,山棕丝或椰棕丝制成的全棕纤维弹性床垫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较好,冬季可保持被褥干松,夏季利于散热,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长度以身高加20厘米为宜。在为老人购买床垫时,应考虑身高因素,同时留出放枕头和手脚的空间,即将个人身高再加上20厘米为最适当的尺寸,能让老人睡眠时更加轻松,无压迫感。

    购买品牌产品。建议购买品牌床垫,其材料、质量、弹簧支撑性都较好。而且,要注意看注册商标、产地、厂名、合格证、出厂日期、规格、型号、品名等。

    经常翻转、定期清理。新床垫在购买使用的第一年,每2~3个月正反、左右或头脚翻转一次,使床垫的弹簧受力平均,之后约每半年翻转一次即可。定期以吸尘器清理床垫,但不可用水或清洁剂直接洗涤。不要经常坐在床的边缘,因为床垫的4个角最脆弱,长期在床的边缘坐卧,易使护边弹簧损坏。▲
, http://www.100md.com
    (张冕)

    帮父母和保姆相处(养老提示)

    讲道理 做榜样 定规矩 查身体

    36岁的丽琳看到老母亲身子越来越弱,于是雇了个保姆来帮妈妈料理家务。没想到,老太太很快厌烦了保姆,经常大声斥责她,抱怨她不会干活。丽琳发现这位保姆其实挺勤快的,也很懂事,不知道妈妈为啥这么讨厌她。每当妈妈呵斥保姆时,她的老公和两个孩子就躲进卧室,唯恐受牵连。

    此类问题很多子女都遭遇过,那么如何帮父母和保姆处好关系?英国《大都会》杂志刊文指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 百拇医药
    帮妈妈理解保姆。妈妈对保姆不够尊重的另一个原因,是她们缺少对保姆的同情心。“我妈妈觉得既然我们给保姆付了钱,就可以随意使唤。”丽琳说。“我们雇的两位保姆英语讲得不大好,妈妈就迁怒于她们,认为她们是装没听懂。”

    子女可以帮助妈妈设身处地为保姆着想,以此来改变她的态度。有位女儿说她帮妈妈就事情的具体情况来看问题。“我告诉妈妈,保姆也有她自己的家庭,也要挣钱养家。我问她:要是你的老板对你也这么苛刻,你会怎么想?她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

    子女做好榜样。35岁的希蒂发现,她的妈妈看到家里的保姆那么乐意听我的话时,她对保姆的态度也缓和多了。“我平时说话都是注意对她保持尊重的,所以和保姆的关系处得特别好,这样一来,有时我让她出去一会儿,她也不会介意,”希蒂说。“妈妈明白了和保姆保持良好的关系,自己少了很多烦恼,保姆做起事来也会更顺手,于是不再对她颐指气使,保姆觉得自在多了。”

    定下家务规章。建立明确的家务规章也可以减少妈妈和保姆间的矛盾,因为双方都清楚知道了保姆的具体职责是什么。专家建议,把保姆负责的区域和职责逐条列在纸上,还要信任她们,让她们有足够的权力来管家。
, 百拇医药
    要保持淡定。子女要以一种不会引起对立情绪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果你的妈妈或婆婆觉得你是在攻击她或是在向她发号施令,她要么会对你产生抵触情绪,要么就是继续我行我素地做事。”劳务公司经理约翰·格伊说。不要抱着非说服妈妈不可的态度去和她理论,而是要给她时间和空间去反思。

    如果妈妈不是有意的。某些疾病,比如老年痴呆症能让老年人有时显得易怒,容易对身边的人们发脾气,包括家里的保姆。“我的婆婆在80岁后显得脾气更不好了,她发火的目标经常是我们家里的保姆,”47岁的伊里安说。“她会骂保姆,需要帮助时就使劲去拽保姆的胳膊。婆婆有时忘了首饰什么的放在哪儿,就以为是保姆偷走了,这时也会骂她。后来医院诊断婆婆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我们也就明白了她为啥动不动就大发雷霆。现在遇到她发火时,我们就有至少一个家人去陪她,帮保姆让她安静下来。”

    多数保姆所受的培训只是做普通家务,不太懂怎样护理老人,这时你可以考虑雇一位专门护理老人的护工,因为有时妈妈脾气不好是因为她身体不适所致。▲
, 百拇医药
    (孙开元)

    告诉父母有些钱不能省(养老提示)

    山东读者马先生问:我父母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想让他们享享清福,可他们一生节俭,现在更是精打细算,不仅不舍得在吃穿上多花一分钱,甚至连生了病都扛着不去医院。看着父母如此“节省”,我很心酸。劝他们,又总被一连串的“好好好”应付过去。怎样说服爸妈别太抠?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答:父母太节省,既是为了给儿女存点钱,又是担心自己将来生病用得着钱。针对这一心理,儿女一要给父母灌输一个观点:老人身体好是儿女的福气,比金钱更重要。告诉他们,自己有个好身体,儿女才能安心工作,经营好自己的小家等。这样一来,老人为了少让儿女操心,自然会顾及自己的健康,用钱时不再那么省。
, http://www.100md.com
    二要引导父母过健康的生活,提倡良性消费观念。送父母礼物别一味选价格昂贵的保健品,这会让他们更心疼。建议选实用的礼物,如办张公园年票或老年健身卡,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告诉父母,钱花在健康上不是浪费,而是投资。

    三要给父母消费的动力。不妨“买通”老邻居,夸夸给父亲新买的皮鞋、给母亲刚买的裙子,让他们愿意为“美”消费。

    四要鼓励父母培养自己的兴趣,追求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如年轻时的父亲喜欢摄影,一直没时间,现在有了空闲却舍不得花钱买相机。这时儿女可给他一笔买相机的“专款”,鼓励他拾起过去的爱好。▲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