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更多评论
编号:12374128
怎么就管不好一杯奶(社评) 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30日 生命时报 2013.07.30
     怎么就管不好一杯奶(社评)

    外国人也是人,中国人也是人

    一直让国人提心吊胆的奶制品又一次曝出丑闻。

    据7月21日《中国经营报》报道,西部乳业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国内的液态奶市场普遍存在着欺诈行为,保守估计,可能60%以上液态奶都是由奶粉冲兑的,里面添加了各种香精和添加剂。”

    “六成液态奶为奶粉冲兑”,专家这一爆料,让很多消费者惊出一身冷汗。近些年,奶制品从三聚氰胺案到黄曲霉素超标,从“激素奶粉”导致性早熟到过期奶重新包装上市,一次次挑战着人们的心理承受底线。如今,就连最常见的纯牛奶都变得无“纯”可言。小小一杯奶,真是喝得人心惊胆战。

    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却始终管不好这杯奶。同样是人,同样喝奶,为何国外奶制品就管得严,极少出问题?同样有标准,同样有法规,为何我们有些奶制品企业问题频出?同样有精密的管理分工,为何我们仍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将其扼杀在源头?到底是谁剥夺了百姓喝上放心奶的权利,又是谁让国产奶品的公信力一点点流失?显然,这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带来的恶果。
, http://www.100md.com
    监管体制漏洞多,监管者刚性不足是一大原因。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由农业、质检、卫生、工商等13个部门共同管理,一旦出现问题,监管者或沉默弃守,或相互推诿,问责往往止于纸面,监管者嘴上的“一查到底”、“坚决打击”在现实面前总是显得苍白无力,最后不了了之。

    其次,奶品行业标准也一直备受争议,甚至有人指其被企业“绑架”。虽然权威部门一再解释,企业不可能左右奶制品标准的制定,但其中的“权”与“利”,“明”与“暗”,普通消费者实在难以分辨。

    此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相互间不惜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也会使整个奶制品行业信誉透支。

    管好一杯奶真这么难吗?其实不然。管理方面,国外已有很多先进经验可供学习,如从源头控制质量、商品实行追溯制、问题产品实现召回等。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政府拿出足够硬气与力度,彻底整治奶业乱象。

    这次液态奶被指冲兑,是问题也算契机,质检、卫生、工商等监管部门亟须依法介入,查明真相,严格处理,而不能相互推诿,更不能以“保护乳品业”为由掩盖问题。今后,在奶制品问题上,要做到管理部门权责分明,严格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奶业市场竞争。唯有政府发力,企业自律,才能让老百姓不再为喝上放心奶而发愁,才能还健康于民,还安全于民。▲
, http://www.100md.com
    

    中国乳业,别错过崛起机会(社评)

    洋奶粉“栽”了。

    最近,围绕新西兰恒天然奶粉受污染事件,国内外报道极为密集,特别是中国国内,一度备受追捧的洋奶粉形象轰然倒塌,更是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看到新西兰乳业巨头曝出“肉毒杆菌污染”丑闻,中国人内心难免五味杂陈。一方面,我们自己的乳业由于质量问题一直饱受非议,“三聚氰胺”“阜阳奶粉”等事件的曝光让国内乳业灰头土脸,长期以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中国人爱子心切,稍有点经济实力的父母纷纷到国外采购洋奶粉。为此,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出台了专门针对中国“抢奶者”的限购政策,让中国人脸上很没面子。另一方面,新西兰乳品企业也出了大问题,洋奶粉神话的破灭,多少又会让国人心底泛起一丝隐隐的幸灾乐祸。
, http://www.100md.com
    可是,回过头来,站在广大消费者立场上,我们心里会有种更大的恐慌。原以为远离国内乳品,多花点钱,就能离安全近一点,可现在发现,这可能是一种错觉。特别是,恒天然公司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巨大,虽然其自有品牌在中国的占有率不高,但作为进口奶粉原料供应商,它占据着垄断地位。也正因为如此,在此次“肉毒杆菌”事件中,恒天然才能将多家大食品企业卷进来,对市场造成强烈震动。

    洋奶粉也不靠谱了,我们还能吃什么?相信这是人们心底最大的问号。

    首先,此次事件说明,食品安全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由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化程度愈演愈烈,产业环节众多,其间无论哪个链条出了问题,都会让消费者承受最终的健康威胁。我们曾经不断追问中国的监管体系和企业道德,现在,这个问题同样应摆在外国政府和跨国企业的面前。只有切实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消费者才有真正的安全可言。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绝对不能因为人家出事了,我们就“心理平衡”了,这种态度只会进一步损害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对中国乳业来说,或许这是一个崛起机会:优化奶源,抓紧提升乳品质量;全面检查,排除生产环节的每个隐患;加强监察,层层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的每一个规定,以此来重塑本土乳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形象。▲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