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陈超然拔针资料 > 正文
编号:12307867
第五讲 软组织疼痛的治疗.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54kb)。

    软组织疼痛的治疗

    李义凯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目的

    * 了解软组织痛的治疗手段及各自的适应症

    * 熟悉并掌握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 熟悉并掌握结缔组织性痛的治疗药物及基本治疗方法

    * 熟悉造成常见软组织痛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软组织损伤性痛的概述(1)

    * 大多数专著都是介绍有关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内容丰富、治疗方法众多

    * 推拿按摩、封闭、针灸、理疗和药物在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代表性人物和著作有:冯天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宣蜇人的《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朱汉章的《小针刀疗法》和魏征的《脊柱病因治疗学》等

    * 这些专著和人物对软组织损伤性痛治疗方面的影响巨大

    * 主要表现在创立了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旋转复位手法、臀上皮神经损伤的治疗手法等;软组织松解术、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和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

    软组织损伤性痛的概述(2)

    * 小针刀及其他一些独特推拿手法和针法

    * 封闭在起着重要作用。象局部痛点封闭、骶管注射、硬膜外封闭、扳机点注射和枝川注射疗法等都是较为普遍的注射疗法

    * 骶管注射常用来治疗腰腿痛(局麻药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

    * 药物在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西药主要就是非甾体类抗炎制剂,如扶他林、布洛芬、消炎痛和双氯灭痛等。中药主要是外用药,如各类的狗皮膏、膏药和药膏以及各种止痛消炎喷剂等。内服中药主要是根据辩证施治来用药

    * 还有休息、制动、牵引、固定、支架以及射频、介入和手术等

    * 按摩手法在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治疗中因其安全、有效、舒适等优点,而有着巨大的市场和推崇者

    风湿性疼痛的治疗概述

    * 治疗多依赖药物,种类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和免疫抑制剂等

    * 功能锻炼是治疗AS主要手段,绝对不可忽略重要一环

    * RA治疗目的在于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病变的发展和不可逆的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达到病情的完全缓解

    * 很多治疗RA的方案和方法已过时或被改进。现强调早期在使用非甾体抗风湿药基础上联合应用DMARDs药,最好在3个月

    * 临床表明,给予DMARDs药物的时间越早,患者的预后就越好

    * 联合用药效果远好于单一药物。但不主张两种NSAIDs同时用。一般DMARDs首选柳氮磺吡啶,无明显效果时换用甲氨喋呤等

    * 激素可以小剂量使用,但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 AS治疗是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柳氮磺吡啶联合用药。非甾体类药物种类多,但对AS的疗效却大致相同,都是控制早期和晚期AS症状的首选

    * 消炎痛对缓解AS痛疗效最明显,但同时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也较多。消炎痛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 柳氮磺吡啶可以改善疼痛和僵硬症状,适合改善AS患者外周关节的滑膜炎,已被广泛使用

    * 对已发生竹节样改变的不提倡使用柳氮磺吡啶。本药起效较慢(4-6周),维持1-3年

    * 还使用甲氨蝶呤和糖皮质激素。但都疗效有限

    * 功能锻炼是治疗中疗效不亚于任何药物疗效的重要手段。活动可避免出现僵直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以动防残十分重要

    * 中药也是RA和AS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外用和内服的方剂有很多,但临床使用需要就进行辨证论治的个性化治疗

    * AS的中医辨证分型最常见的有阳虚型、阴虚型、寒湿型、湿热型、寒热错杂型、阴寒型、血瘀型、痰浊痹阻型、风胜型等

    * 随着对该病(包括RA)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水平的提高,中医分型也趋于简单化

    肌及其筋膜痛的治疗概述

    * 治疗肌筋膜痛的方法有药物、热敷和冷敷、扳机点注射、喷雾治疗、放松术、牵拉术和中医传统的按摩术等

    * 国内对本病认识有限,很多典型肌筋膜痛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治疗都是按照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方法进行的

    * 急性肌筋膜痛扳机点注射是一种简便、安全、速效的治疗方法

    * 注射之前的触摸、针刺时的针感和注射技巧及熟悉注射部位的解剖非常重要

    * 不同部位的注射需要不同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治疗后的热敷和电刺激等治疗也非常重要

    * 最新治疗是采用肉毒杆菌素A注射扳机点,但要求小剂量和注射精确,以避免不必要的运动终板损害

    * 肌筋膜痛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以自愈。因此没有必要采用过激的治疗手段

    * 肌筋膜痛都可能尝试使用过不同的药物来缓解其疼痛

    * 不同药物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对肌筋膜痛则没有现成的可以对号入座的药物。对甲有效药物,或许对乙可能无效。有时其作用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效果截然相反

    * 作为一名专科医生应该采取必要的治疗手段来有效地减轻患者症状

    * 火罐、针灸、按摩、中药的内服外用都会有很好的效果,但需要严格的临床对照研究,以筛选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疗法组合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软组织痛的治疗

    * 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饮食控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分期治疗原则

    * 高嘌呤饮食可使血尿酸升高,诱发痛风。内脏、鱼、虾、蟹等都含有高嘌呤,饮食要控制这类食物过多摄入,但要达到无嘌呤饮食是不可能的

    * 急性期由于痛重,要尽早用药、大量饮水及休息。一般急性期不提倡使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因为血中尿酸下降,可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晶体,加重炎症反应或引起转移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 痛风急性期治疗的经典药物是秋水仙碱,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抑制其浸润和吞噬,阻止其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减轻尿酸晶体引起的炎症反应

    * 秋水仙碱缓解症状所需剂量一般接近中毒剂量,即胃肠道反应显著

    * 由于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的急性症状有特效,故还可用于鉴别急性痛风症状与其他晶体性关节炎

    * 急性期还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有扶他林、双氯芬酸钠等。此类药物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品种多,也可以作为治疗痛风的首选药物

    * 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药治疗无效或症状较重者,可以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 间歇期或慢性期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急性发作,防止痛风石形成,保护肾功能

    * 降低血尿酸水平的药物有两类:一类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首选是丙磺舒;另一类是抑制尿酸生成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如别嘌醇等

    * 这两类药物应用原则是先从小剂量开始,以后逐渐加量,以避免大量尿酸盐沉积到肾小球及间质,引起急性尿酸性肾病

    * 同时也可避免血尿酸水平急剧下降而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

    * 此外要严格忌酒、多饮水、多食碱性食物、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等

    骨质疏松症性软组织痛的治疗

    * 骨质疏松性软组织痛并不完全等同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 有研究将发生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与正常人按照年龄匹配急性回顾性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54kb)